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掃到颱風尾? 天災如何影響選民意向

  圖/歐巴馬在10月31日訪問紐澤西州Sandy颶風影響的受災戶。(照片引用自白宮The White House的Flickr帳戶,攝影者為Pete Souza)
  文/施琮仁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國總統大選剛於台灣時間十一月七日結束,歐巴馬連任成功。但在選前幾天,美國東岸遭受颶風Sandy的侵襲,我們都從電視上看到了紐約市淹水、交通停擺的慘狀,兩黨候選人還因此暫停選舉活動。

  由於此颶風到來的時機相當巧妙,在選前就已經有人開始討論本次的選舉結果是否會受到風災的影響。在美國更有一項出口民調顯示 (註1),約有40%的選民認為,歐巴馬在處理Sandy颶風時的表現,是影響他們投票的重要因素。究竟自然災害的影響力是否有大到能夠左右選舉結果?我們可以從三個觀點來分析。

  首先是媒體的預示作用(priming effect),此理論認為,人們是「認知懶惰鬼」,通常不會蒐集完整資訊後才做決定。相反地,我們會用腦海裡最先想到的訊息,當作決策的依歸。而人們最容易想到的事情是什麼?通常是那些最常在媒體上出現的事。在這次的美國大選中,Sandy颶風無疑在媒體版面上以及人們心目中佔據了重要位置,因此候選人在處理風災時的表現,會深深影響到他們在選民心中的總體分數。那歐巴馬總統是否經得起這次Sandy颶風的考驗呢?根據 Pew Research Center 的一項調查顯示,69%的註冊選民滿意歐巴馬總統處理這次風災時的表現 (註2)。因此,既然Sandy颶風是選舉時民眾最關注、最容易想到的議題,而歐巴馬總統的表現又頗受好評,那選舉結果就極有可能對他有利。

  第二個是議題所有權(issue ownership)的概念。長期以來,美國的左右派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注程度與看法都甚為不同。以全球暖化為例,耶魯大學在2011年所做的一項調查指出,支持民主黨的民眾有78% 相信全球暖化正在發生,但是只有53% 的共和黨支持者相信有全球暖化這回事 (註3)。而當討論到環保的重要性時,認為環保重要的民主黨員(58%)是共和黨員的兩倍(27%)(註4)。此外,美國民眾認為民主黨比共和黨更關心自然環境,也較有能力處理環境議題(註5)。因此,如果Sandy颶風喚起了人們對自然災害的注意力,使人們覺得環境問題會是未來政府施政的重要課題,那麼善於處理這方面議題的民主黨候選人(也就是歐巴馬總統),就會佔有優勢。

  第三個觀點是民眾的感受,近來一份研究指出,人民在經歷自然災害後,對政府心生不滿是無可避免的,但如果政治人物能夠適時對受災民眾伸出援手,人民的怨念會降低不少。反之,若政府救災遲緩或無所作為,來自於人民的責難就會更為激烈 (註6)。例如,2005年美國小布希總統對於Katrina颶風的反應慢半拍,因而飽受批評,有人甚至認為共和黨因此輸掉了2006年的眾議員選舉。在台灣,民眾對於馬英九總統及其內閣在莫拉克颱風時的表現也不甚滿意。根據遠見雜誌民調中心的調查顯示,有近八成的民眾認為政府對莫拉克風災危機處理與應變能力不及格。而馬總統本人的支持度,則從風災前的35.5%滑落至22.9%(註7)。

  上述的理論與案例都說明了,自然災害對政治人物形象與選舉結果的確可能產生影響。而在媒體發達的今日,其影響力只會更強,因為政府對災難的反應會毫無遮掩地在鏡頭前呈現、在網路上流傳,人民則會透過媒體檢視政府的表現。因此,在地震、颱風頻繁的台灣,執政者在處理天然災害時不僅要反應迅速,且要格外謹慎。

  註釋
  作者簡介
施琮仁,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博士,現為政治大學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其研究興趣為科學傳播,主要關注民眾對新科技與環境議題之認知以及影響民眾態度之因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