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水利署製作的淹水潛勢地圖,可供民眾查詢各縣市區域間的淹水風險。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本文修改自「供房,別供銀行」一文,發表於綠雜誌第九期)
等了兩年,人生的第一棟自用住宅總算取得使用執照,也跟銀行談好了八成的貸款,成為了房奴的一員。現只等裝潢一好,就可以搬進這棟與捷運共構、勉強稱上擁有河岸水景、坪數雖小但卻是台灣少數取得綠建築標章的集合式住宅。只不過站在兩面採光的客廳,望著兩條街外河濱公園一批批騎單車穿流而過的人群,我內心第一個浮現的,不是老婆女兒愉悅地在青草地上踩踏的畫面,而是一個我在八八風災區,所聽到的一段人生際遇。
莫拉克颱風來襲 溪畔家園蒙難
故事發生在周大哥的身上,他是我在那瑪夏鄉因工作結識的幾位原住民朋友之一。其實在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之前,位於楠梓仙溪上游的那瑪夏鄉,已經是內行的生態旅遊玩家眼中的世外桃源。這幾年不論是觀賞螢火蟲、參與製作梅醋、或是在部落過個具宗教氣氛的聖誕夜,都讓愈來愈多的平地遊客進來那瑪夏,山村裏的民宿也是一間接一間的開。在山上有一小片地的周大哥,也趕著這股風潮,用了將近畢生的積蓄及銀行的信貸,在楠梓仙溪溪畔蓋了一棟民宿。他和老婆兩人費盡了心思,把下半輩子的希望全投注在這幾棟木造的建築,但眼見民宿就要在2009年完工,莫拉克颱風卻讓一切努力變調。
2009年8月8日起,三千多毫米的總雨量在四天內降下,把周大哥民宿旁的楠梓仙溪,餵養成一條黃濁不羈的巨蟒。大水在暗夜裏吞食了沿岸的一切,民宿的磚瓦僅僅成為萬頃波濤中,一抹短暫的浪花,巨流一同帶走的還有那瑪夏的重要命脈民生大橋、然後是台二十一線的千萬噸的路基,以及下游小林村近四百位居民的冤魂。
跟失去性命或與親人天人永隔的災民比起來,周大哥應該算是幸運的,但死後的世界我們不得而知,而活著的人卻得收拾一切。辛苦建成的房子一間不剩,周大哥接下來每個月卻得繼續付房貸,政府雖在山下撥付了一棟二十多坪的永久屋給他,但對於收入不豐的他無繼於事。為了謀生,他仍得回到山上照顧梅子園,和妻子共同打起精神,為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奮鬥。
和周大哥聊起這一切,他常以原住民特有的樂觀,把自己的故事當作生命無常的教材,依舊可以笑得開懷。但當我回到台北,當我站在仍空無一物的新房內,望著窗外靜靜地朝北流去的大河,我真怕接下來二十年每月付出的房貸,就隨著大水一去不復返,特別是當我所學的一切,都告訴我這種看似杞人憂天的風險,只怕隨著時間的推進而愈來愈高。
強降雨已成常態 城市洪患難免
根據牛津大學在2010年底發表的報告(*1),如果按照目前各國所提出的減碳目標,40年內全球升溫已會較工業革命前超出四度,也就是超過了科學家所謂的升溫度活命線。如果比照台灣學者劉紹臣的研究(*2),當升溫四度後,台灣前10%極端降雨的機率,也會比過往平均值增加540%。
當然雨下再大都不一定會淹水,但台北2001年淹的大水,全日降雨量也不過四百多毫米。但最近這三年的強降雨事件,降雨強度已經不能用日來算,而開始要用「六小時」、「三小時」、甚至是「一小時」來表示。2008年的卡玫基颱風,六個小時下了398毫米,等於納莉的雨量,集中在四分之一的時間下完。2010年的梅姬颱風更是驚人,六個小時下了566毫米。但如果再用一個小時的雨量來看,08年的卡玫基一小時149毫米、10年凡那比颱一個小時122毫米,都能合理為何台中、高雄會淹大水;再來的梅姬颱風一小時降下181.5毫米雨量,更刷新了台灣本島一小時之內降雨量的記錄,宜蘭淹成汪洋一片也不令人意外了。
這些強降雨事件,如果發生在台北的話,雨量其實都遠超過,台北下水道每小時只能應付85毫米雨量的設計。內水出不去,若再加上從上游集水區奔騰而下的大水,在台北買河岸住宅,其實是有點開自己荷包的玩笑。 我曾經因為害怕海平面上升,而不敢去看淡水的房子,但現在看來住在河旁邊,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站在2011年的角度來看,這絕對是值得投資的好房子,交通、休憩、文教環境都十分優沃;但如果我從那瑪夏的災民身上學到什麼,那就是萬一的概念,而我不想接下來每個月幾萬元的貸款,被現在的「萬分之一」、幾年後的「千分之一」、幾十年後的「百分之一」大水機率給沖毀。
所以,我等了兩年蓋好的新房子,卻反讓我陷入兩難處境之中,搬家的時程也一再推遲。或許我得再上山找找周大哥詳談,才能作出最適當的回應吧。
【參考資料】
(*1) New, Mark., Diana Liverman, Heike Schroder and Kevin Anderson 2010 Four degrees and beyond: the potential for a global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four degrees and its implications doi: 10.1098/rsta.2010.0303 Phil. Trans. R. Soc. A 2011 369, 6-19
(*2) Shiu, C.-J., S. C. Liu, and J.-P., Chen, 2009. Diurnally asymmetric trends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precipitation in Taiwan, Journal of Climate, 22, doi:10.1175/2009JCLI2514.1)
【延伸閱讀】
《水岸住宅的隱藏成本》廖桂賢 12-Jan-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城市暴雨新思維:建築物是一棵樹!》陳起鳳、張楊乾 15-Aug-11 氣候戰役在台灣
《城市抗澇 蓄洪與排水應並重》柳中明 24-Oct-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要減災 先認識都市暴雨臨界點》陳起鳳 29-Oct-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本文修改自「供房,別供銀行」一文,發表於綠雜誌第九期)
等了兩年,人生的第一棟自用住宅總算取得使用執照,也跟銀行談好了八成的貸款,成為了房奴的一員。現只等裝潢一好,就可以搬進這棟與捷運共構、勉強稱上擁有河岸水景、坪數雖小但卻是台灣少數取得綠建築標章的集合式住宅。只不過站在兩面採光的客廳,望著兩條街外河濱公園一批批騎單車穿流而過的人群,我內心第一個浮現的,不是老婆女兒愉悅地在青草地上踩踏的畫面,而是一個我在八八風災區,所聽到的一段人生際遇。
莫拉克颱風來襲 溪畔家園蒙難
故事發生在周大哥的身上,他是我在那瑪夏鄉因工作結識的幾位原住民朋友之一。其實在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之前,位於楠梓仙溪上游的那瑪夏鄉,已經是內行的生態旅遊玩家眼中的世外桃源。這幾年不論是觀賞螢火蟲、參與製作梅醋、或是在部落過個具宗教氣氛的聖誕夜,都讓愈來愈多的平地遊客進來那瑪夏,山村裏的民宿也是一間接一間的開。在山上有一小片地的周大哥,也趕著這股風潮,用了將近畢生的積蓄及銀行的信貸,在楠梓仙溪溪畔蓋了一棟民宿。他和老婆兩人費盡了心思,把下半輩子的希望全投注在這幾棟木造的建築,但眼見民宿就要在2009年完工,莫拉克颱風卻讓一切努力變調。
2009年8月8日起,三千多毫米的總雨量在四天內降下,把周大哥民宿旁的楠梓仙溪,餵養成一條黃濁不羈的巨蟒。大水在暗夜裏吞食了沿岸的一切,民宿的磚瓦僅僅成為萬頃波濤中,一抹短暫的浪花,巨流一同帶走的還有那瑪夏的重要命脈民生大橋、然後是台二十一線的千萬噸的路基,以及下游小林村近四百位居民的冤魂。
跟失去性命或與親人天人永隔的災民比起來,周大哥應該算是幸運的,但死後的世界我們不得而知,而活著的人卻得收拾一切。辛苦建成的房子一間不剩,周大哥接下來每個月卻得繼續付房貸,政府雖在山下撥付了一棟二十多坪的永久屋給他,但對於收入不豐的他無繼於事。為了謀生,他仍得回到山上照顧梅子園,和妻子共同打起精神,為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奮鬥。
和周大哥聊起這一切,他常以原住民特有的樂觀,把自己的故事當作生命無常的教材,依舊可以笑得開懷。但當我回到台北,當我站在仍空無一物的新房內,望著窗外靜靜地朝北流去的大河,我真怕接下來二十年每月付出的房貸,就隨著大水一去不復返,特別是當我所學的一切,都告訴我這種看似杞人憂天的風險,只怕隨著時間的推進而愈來愈高。
強降雨已成常態 城市洪患難免
根據牛津大學在2010年底發表的報告(*1),如果按照目前各國所提出的減碳目標,40年內全球升溫已會較工業革命前超出四度,也就是超過了科學家所謂的升溫度活命線。如果比照台灣學者劉紹臣的研究(*2),當升溫四度後,台灣前10%極端降雨的機率,也會比過往平均值增加540%。
當然雨下再大都不一定會淹水,但台北2001年淹的大水,全日降雨量也不過四百多毫米。但最近這三年的強降雨事件,降雨強度已經不能用日來算,而開始要用「六小時」、「三小時」、甚至是「一小時」來表示。2008年的卡玫基颱風,六個小時下了398毫米,等於納莉的雨量,集中在四分之一的時間下完。2010年的梅姬颱風更是驚人,六個小時下了566毫米。但如果再用一個小時的雨量來看,08年的卡玫基一小時149毫米、10年凡那比颱一個小時122毫米,都能合理為何台中、高雄會淹大水;再來的梅姬颱風一小時降下181.5毫米雨量,更刷新了台灣本島一小時之內降雨量的記錄,宜蘭淹成汪洋一片也不令人意外了。
這些強降雨事件,如果發生在台北的話,雨量其實都遠超過,台北下水道每小時只能應付85毫米雨量的設計。內水出不去,若再加上從上游集水區奔騰而下的大水,在台北買河岸住宅,其實是有點開自己荷包的玩笑。 我曾經因為害怕海平面上升,而不敢去看淡水的房子,但現在看來住在河旁邊,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站在2011年的角度來看,這絕對是值得投資的好房子,交通、休憩、文教環境都十分優沃;但如果我從那瑪夏的災民身上學到什麼,那就是萬一的概念,而我不想接下來每個月幾萬元的貸款,被現在的「萬分之一」、幾年後的「千分之一」、幾十年後的「百分之一」大水機率給沖毀。
所以,我等了兩年蓋好的新房子,卻反讓我陷入兩難處境之中,搬家的時程也一再推遲。或許我得再上山找找周大哥詳談,才能作出最適當的回應吧。
【參考資料】
(*1) New, Mark., Diana Liverman, Heike Schroder and Kevin Anderson 2010 Four degrees and beyond: the potential for a global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four degrees and its implications doi: 10.1098/rsta.2010.0303 Phil. Trans. R. Soc. A 2011 369, 6-19
(*2) Shiu, C.-J., S. C. Liu, and J.-P., Chen, 2009. Diurnally asymmetric trends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precipitation in Taiwan, Journal of Climate, 22, doi:10.1175/2009JCLI2514.1)
【延伸閱讀】
《水岸住宅的隱藏成本》廖桂賢 12-Jan-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城市暴雨新思維:建築物是一棵樹!》陳起鳳、張楊乾 15-Aug-11 氣候戰役在台灣
《城市抗澇 蓄洪與排水應並重》柳中明 24-Oct-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要減災 先認識都市暴雨臨界點》陳起鳳 29-Oct-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1 則留言:
"因為會被撞,就不該上路"? 總之凡事小心,事前考慮清楚就是吧!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