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全球青年串連 為氣候安全而戰

 文/林子堯(清華大學學生)
 圖/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年度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在波茲南舉行時,有上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串連以非政府組織(NGO)的身份參加這個會議。他們在會場外舉辦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周邊活動與展覽,並配戴著印有各式標語的圍巾、徽章以及貼紙,或是做國際串聯尋找合作伙伴,或是在會場用各式各樣的創意手段,展開抗議行動發聲爭取媒體注意,最終更希望能喚起公眾注意並影響官方的協商。



青年熱情奉獻 表達自身關切
 這群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每天早上都有固定的閉門會議,並且在COP會期的第一個禮拜,即發展出了數個工作小組進行專案,且每天回報進度。工作小組負責的事務可分為:媒體、青年治理、政策、行動等等,每個小組都會在這十幾天的會期中,自行找時間開會並產出成果。

 例如像行動小組就在氣候會談的最後一天,安排了一場大規模的青年聚集喊話,吸引不少媒體注意;而青年治理小組,則通過了一份支援全球青年行動的組織成立企畫書,甚至開始分工籌備。

 於是,在氣候會談的議場外,常可看到這群來自不同國家的年輕人在咖啡區、會議室或席地而坐開會,或是看到他們跪在地上寫海報、畫布條,他們也常常在晚上的時候,於酒吧聚會並策劃行動。

已開發國青年主導 協助開發中國家青年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國家的青年在這個圈子的參與狀況。在會議期間,這群年輕人在各種場合籌畫行動與發展專案,常常會自我定位在 ”International” Youth,但實際上仍是以歐美澳的青年為大宗,發展中國家和亞洲的青年則很難進入這個圈子。

 主要原因是發展中國家因為資源與資訊受限,在地行動的力量通常比較薄弱,更沒有多餘的資源讓他們負擔高額的旅費來到歐洲來開會。而亞洲的青年學生卻主要是受限於語言與文化的障礙。

 不過這樣的狀況也是各國的青年代表們很關注的議題之一,所以今年的會議中常常能夠聽到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與解決方案,例如說會議時放慢講話速度,以及使用簡易的英語之類的方式,讓亞洲的學生多多參與。也有一些歐美的青年代表會在一些場合中主動問亞洲的學生有沒有跟上對話,並主動解釋現況。

 對於網路可及性不高的發展中國家,這些青年也傾向發展一些如收音機等,對當地比較方便的媒體,來協助他們接觸這個議題與國際的行動網絡,並期望可進一步的導入資源協助建立當地的青年行動力量(例如可能募款協助發展中國家的青年來參加COP15)。

各國青年團體 表現文化差異
 參與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的年輕人之中,有不少人在他們自己的國家或地區內就已經有健全的青年行動網絡。在地的行動團體有大有小,性質也很多樣性。包含社區年輕人組成的團隊、青年經營的NGO、學校社團、與青年合作的專業NGO,或是專門做跨團隊整合與串聯的青年組織聯盟。他們各有各的目標與策略,並且彼此有密切的交流與合作,甚至有些組織還會有跨國運作與整合的能力。

 這些健全的行動網絡有一個共同之處,他們常常透過一些大型聚會讓不同的團隊湊在一起分享技巧、資訊與想法。透過這樣的聚會,不同的青年能夠互相認識並且一起發展更新更好的專案。例如日本Eco-League的聚會一年在全國各地就有十幾場,最小的五十人,最大的三百人;澳洲有訓練「訓練者」的工作坊、有direct action的培訓營,也有全國的大型集會;在瑞典,也有每年的大型氣候變遷集會,甚至這個集會是國際性的。美國的氣候變遷青年集會,甚至可以到達千人以上。

 文化的差異,也使得不同地區的青年行動內容與性質,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澳洲的青年很喜歡激進的抗爭遊行,以直搗問題的根源:政府政策以及企業。他們曾經霸佔澳洲最大的煤出口港與運輸鐵路,或是佔據政府首長的辦公室,以要求政府回應他們的訴求。有些激進的行動甚至造成數十人被逮捕,但這些年輕人樂此不疲也不所畏懼。但另一方面,日本的行動團體相對的溫和許多,他們做的常常是資源回收、日常省電節能等等計畫,這些團體與媒體、政府企業的關係都不錯,甚至有不少從組織「畢業」的學長姊成了政府首長或是企業員工後,仍提供更多資源給這些青年。

跨國青年組織 逐步發揮影響

 有些青年團隊已經發展到了跨國的行動層級,這些團隊有的直接發起或參與運動,有的專門進行國際上的團隊間串聯與資源整合。他們高度依賴網路互相溝通以及進行議題行銷。例如350.org是一個不大的青年團隊,但他們善於發揮創意、應用各類媒體來傳達全世界CO2濃度必須低於350ppm的訊息,是一個國際能見度非常高的組織。GYAN是一個支持世界各地青年行動(不限於氣候變遷)的國際組織,協助世界各地的青年團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世界青年服務日(GYSD)即為該組織發起的一個世界性的活動,在台灣也受到青輔會大力推動,目前GYAN有來自190個國家共1200個會員團隊。

 組織之間的國際合作也時有所聞:瑞典的GobalFocus正在協助中國培養氣候變遷青年領袖,並且在中國發起數個氣候變遷相關的活動與競賽;澳洲的AYCC也協助英國的青年建立英國國內的氣候變遷青年網絡的組織架構(UK CCC)。有些年輕人,如加拿大的環境顧問公司2degreeC創辦人David Nobel,更有時會受邀到世界各地演講。

 這群來自世界各國的青年有著充沛的活力與理想,而波茲南氣候會談(COP14/CMP4)把這些人聚集到了同個空間,而當這些年輕人聚集在一起後產生了令人驚豔的火花,形成了一股把世界推向更美好的力量。

【延伸閱讀】
灰暗的波茲南氣候會談》李河清 25-Dec-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日本的行動團體相對的溫和許多"

應該是說,日本溫暖化相關政策下,很早就要求各地方政府必須有個對抗溫暖化的推進中心,負責環境教育、協助政府宣導與協助地方政府辦活動之類。
各地方的推進中心多是委辦給在地的非營利組織來辦理,政府會給它們委辦計劃外,也有很多橫向交流機會,而進入這些地方組織工作,也真的可以影響低碳政策。所以這是一塊很大的青年就業市場,包括民間團體與地方政府。

日本也有比較不溫和的團體如綠色和平以,對象是中央政府,日本綠色和平人士還因取得捕鯨證據被逮捕。澳州去佔據煤炭出口港那個也是綠色和平為主的人,對象也是中央政府。

我認同本文說日本行動比較溫和,只是覺得舉來相比的例子不太相襯。所以解釋一下背景。

另外,關於"他們做的常常是資源回收",這是因為這十年日本環境政策的主軸是"循環型社會",也就是資源回收,所以資源回收在此溫暖化政策中前期被看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