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國光石化 挑戰政府環保救國決心

 圖/即將入閣的李鴻源教授與曾經入閣的葉俊榮教授,五日一同現身與國光石化相關的研究會中(朱淑娟攝)
 文/朱淑娟(自由撰稿記者)

 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開發國光石化,是否符合國家節能減碳政策與最佳利益?從2009年6月國光石化進入環評審查至今已超過 500天,各界對此質疑愈來愈深。正如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所說,國光石化石不是經濟與環保對立的問題,而是檢視台灣在氣候變遷下,未來20年產業走向的抉擇,值得進一步辯證。


 三月五日台大四個研究中心聯合舉行「氣候變遷、產業政策與風險管制」研討會,邀請國內知名空汙、經濟、風險、社會、法律學者,從各個面向檢視國光石化開發的正當性,這也是國光石化引發社會爭議以來,學界最大規模的討論。

 環保署長沈世宏全程參與,但國光石化遷涉國家產業政策、能源管理、以及氣候變遷、風險因應等問題,這些都不是環保署長可以回答的,未來如果還有這樣的討論,包括行政院、經濟部應該對這些議題有所回應。

許晃雄:發展綠色科技 才能兼顧經濟與環境永續
 台大大氣系教授許晃雄表示,氣候變遷不只是環境問題,也是經濟、國家安全問題。台灣天然災害威脅高居世界第一,許多小災害最後都變成大災難,這是不當開發、錯誤政策、人為疏失所造成的。

 2008年我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已達11.53噸,排名世界第17,但如果算人口500萬以上的國家,我國排名第6。許晃雄提到,節能減碳有教育、研究、個人、政策等多個方式,從個人來做最緩不濟急,最有效的是政策。

 「人類通常在最大危機時會有巨大突破。」許晃雄認為,面對氣候變遷可以有正面思考,發展綠色科技就可兼顧經濟與環境永續。而在這種思維下,國家要不要繼續發展國光石化這種高排碳產業?台灣的抉擇是什麼?

周桂田:高耗能產業 不符合產業轉型需求
 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說,工業部門二氧化碳排放佔全國總排放量約50%,而化工業佔工業部門約40%,石化業又佔化工業的90%。也就是說,石化業是驅動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量的主要來源。近20年來台灣二氧化碳排放年平均成長率超過4.9%,未來如綠色公約開始執行,台灣定會被要求減量。

 周桂田表示,氣候變遷與產業政策是衝突的,化工業佔工業部門排放約40%,而產值只佔工業部門的19%,未來要驅動工業部門成長已經不能再依賴這些能源密集產業。而高耗能、高排放、高能源密集度的產業也不符合產業轉型的需求。

吳再益:石化是重要支柱型產業
 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則認為,國光石化是高度資本密集產業,如兩期計畫都開發,投資額約一兆,如果只開發一期,投資額也有5、6千億。國光石化也是技術密集產,可帶動綠能、半導體、面板等中下游產業。他認為台灣未來十年還要依賴三C產業來創造就業機會。

 至於許多人建議台灣不應再發展高耗能的石化業,應轉而發展低排碳的服務業,吳再益認為,台灣的服務業已衝到70%,相當高了,而且服務業是「沒有根的工業」,未來預估也不會超過72%。

 吳再益表示,即使石化業在節能減碳成效上有壓力,但因為石化業是支柱型產業,有存在的必要。減碳跟石化如要兼顧,他認為可以推動石化業逐年降低碳排放密集度、擴大自願性減量、朝高值化發展等策略著手。

蕭代基:補貼政策 鼓勵高耗能產業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表示,馬總統在民國100年元旦文告中提到,台灣經濟必須轉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產業要淘汰。2008年的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四個基本原則:高效率、高價值、低排放、低依賴。但實際去看政府的措施時,都沒有談到如何淘汰高排放產業,只有談到要發展。

 台灣的人均GDP比德國、日本、韓國低,但人均能源消費量只低於美國,高於其他國家。蕭代基說,我們使用很多能源,但附價值很低。能源價格是影響能源消費的重要因素,台灣若要達到節能減碳目的,就要實施能源稅。環保署長沈世宏也支持能源價格上漲,而且該上漲就上漲。

 石化業是高汙染、高耗能、低附加價值的產業,但為什麼還可以發展?蕭代基說,是因為台灣有許多補貼,例如六輕2009年每天用水28.2萬噸,每噸3.5元,而民生用水每噸7.35元。土地有很多補貼,石油出口全都免稅,相當不公平。

 而國光石化即使採用最佳技術,排碳量還是增加700多萬噸,他質疑這增加的排碳量誰來減?成本誰付?「不是國光石化,是別人要幫忙減,這公平嗎?」

 蕭代基強調,國光石化如通過環境影響評估而設廠,對於政府宣示的節能減碳、環保救國決心,將受到嚴重質疑。
李鴻源:國光石化 應透過公民參與討論
 即將接任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的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表示,節能減碳政府的口號說得多、但做很少,未來如何在不確定的極端氣候下做出最佳決策,是一大挑戰。我們都談開源,不談節流,因為節流是政治問題。很多改革講起來簡單、做起來都很困難。他認為目前政策的做法無法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國光石化許多爭議至今無法釐清,李鴻源建議,不要急著做,應透過公民參與來討論。周桂田也認為,這樣一個攸關國家未來產業政策、節能減碳議題的開發案,不應交由環評委員會決定,應舉辦行政聽證會讓社會充分辯論。

關於作者
朱淑娟,做過程式設計師、行銷企畫、1998年起在聯合報當記者,2001年開始跑環境新聞,2009年3月離開聯合報後專任獨立記者,繼續環境報導。個人部落格在http://shuchuan7.blogspot.com,曾獲2010年「卓越新聞獎暨曾虛白新聞獎」、2009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首獎。

【延伸閱讀】
減碳目標 一場數字遊戲?》朱淑娟 3-Sep-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建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信賴機制》蕭代基 11-Aug-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台碳排增長 反不利經濟成長》柳中明 20-Jul-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