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圖/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在峇里路線圖定案後,台灣對於全國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也正逐漸形成共識。行政院現就研議,要把2025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2000年的水準,約略等同要減排40%。
但不論是行政院所研擬的草案,或是《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的減量時程,還是這兩年來各國競相喊出的減量目標(見表)。這些數據與年限,似乎都離民眾好遠。
也許,是該開啟「碳常識」討論的時候。
讓減碳成常識 把抗暖當義務
如果問人家「你有沒有常識啊?」是帶有點挑釁的意味,但這其實是一種基本的溝通方式。常識,Common sense,不見得代表的就是博學的知識,常常也代表某個群體所建立的某種心照不宣的共識或想法。儘管在環境議題中,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已經逐漸成為常識,社會的知識菁英大聲的疾呼抗暖減碳的重要性,大有今天不作,明天天就會受到天譴之態勢。
然而,先不論專家所估算的時間表與減碳量之間的種種差異性。無論差個幾年,解決暖化問題似乎已經事到臨頭了。如果以40,50歲的掌權世代來說,減碳這碼全球的巨大工程,慢慢具體浮現出來,時間點總是落在20, 30年之內。換言之,解讀這些訊息,都表示這是我們這個世代所必需完成的「人類大業」。
污染債留子孫 世代正義難解
不幸的是,40, 50歲這批來得及在1960年代趕得上世界環保運動的臨界族群,口中總不忘「環保是為了後代子孫」,以致將環保這樣的事,落成利他主義(Altruism)的高貴情操(看,我可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沒有預期到的是,在上個世紀一些未能解決的污染議題,如今又有新的環境議題產生。如果面對這樣的新議題,還是用以前舊的觀念「環保是為了後代子孫」,如有這樣的態度,恐怕潛意識上總覺得,也許子孫才有能力,可以自行排解;不然,就是打算不想負起這樣的時代責任。
對於中生代來說,千禧年過後,料所未及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環保的議題也隨之變質。從地方性的污染,到區域間生態系的面臨崩潰,如今的暖化議題,更是涉及全球、所有人類的共業。只要一息尚存,人類與所有動物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者。不幸的是,整個大氣的的二氧化碳平衡,已經被破壞了,整個氣候型態都在改變中。
如果這一代的成年人,還敢說「環保是為了後代子孫」的話,套用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兒童的地球宣言:「看,你們這一代人留給我們的是怎樣的環境?」,減碳已經是現在不得不作的事了,是所有人的共同責任。
盼你我早日覺醒 脫離文明共犯結構
能源如空氣,無所不在。今日造成平衡失衡的最大主因,是人類藉由資本主義之力,過度開採與利用地底下化石燃料。也就是人類繼發明用火以來,掌握到將封存在地底下的古代太陽能,像阿拉丁神燈中的精靈被叫了出來,這確實造就文明的進展,也為許多人謀得福祉。但所產生的暖化副作用,正威脅到整個地球生態的平衡。
造成這種環境失衡的文明人,人人都是參與共犯。改變之道,或許就在人心;且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建立對碳的知覺,也就是作任何事之前都要去考慮到碳作用。這聽來匪夷所思,但我們不是在資本主義的教誨下,作任何事之前,不是都會先想到錢?作什麼事或是作選擇之前,都會先想到碳議題,例如,買一瓶水前,就會先考慮其瓶子產生了多少碳?不如選擇可重複使用的水壺等等…
將來的生活,恐怕脫離不開碳這個問題,同儕之間在討論彼此的想法時,如果有人表示不同意時,恐怕冒出來的會是「你有沒有碳常識(carbon sense)啊?」
【延伸閱讀】
2025年CO2減量40% 明年登錄 (李承宇、朱淑娟 20071221 聯合報)
行政院CO2減量新目標 2025年回歸2000年基準 (20071220 中央通訊社)
(阿乾後記:多看些新聞,也許是增加碳常識的方法之一,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與以下2007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看看這些環境新聞你聽過多少。)
圖/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在峇里路線圖定案後,台灣對於全國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也正逐漸形成共識。行政院現就研議,要把2025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2000年的水準,約略等同要減排40%。
但不論是行政院所研擬的草案,或是《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的減量時程,還是這兩年來各國競相喊出的減量目標(見表)。這些數據與年限,似乎都離民眾好遠。
也許,是該開啟「碳常識」討論的時候。
讓減碳成常識 把抗暖當義務
如果問人家「你有沒有常識啊?」是帶有點挑釁的意味,但這其實是一種基本的溝通方式。常識,Common sense,不見得代表的就是博學的知識,常常也代表某個群體所建立的某種心照不宣的共識或想法。儘管在環境議題中,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已經逐漸成為常識,社會的知識菁英大聲的疾呼抗暖減碳的重要性,大有今天不作,明天天就會受到天譴之態勢。
然而,先不論專家所估算的時間表與減碳量之間的種種差異性。無論差個幾年,解決暖化問題似乎已經事到臨頭了。如果以40,50歲的掌權世代來說,減碳這碼全球的巨大工程,慢慢具體浮現出來,時間點總是落在20, 30年之內。換言之,解讀這些訊息,都表示這是我們這個世代所必需完成的「人類大業」。
污染債留子孫 世代正義難解
不幸的是,40, 50歲這批來得及在1960年代趕得上世界環保運動的臨界族群,口中總不忘「環保是為了後代子孫」,以致將環保這樣的事,落成利他主義(Altruism)的高貴情操(看,我可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沒有預期到的是,在上個世紀一些未能解決的污染議題,如今又有新的環境議題產生。如果面對這樣的新議題,還是用以前舊的觀念「環保是為了後代子孫」,如有這樣的態度,恐怕潛意識上總覺得,也許子孫才有能力,可以自行排解;不然,就是打算不想負起這樣的時代責任。
對於中生代來說,千禧年過後,料所未及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環保的議題也隨之變質。從地方性的污染,到區域間生態系的面臨崩潰,如今的暖化議題,更是涉及全球、所有人類的共業。只要一息尚存,人類與所有動物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者。不幸的是,整個大氣的的二氧化碳平衡,已經被破壞了,整個氣候型態都在改變中。
如果這一代的成年人,還敢說「環保是為了後代子孫」的話,套用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兒童的地球宣言:「看,你們這一代人留給我們的是怎樣的環境?」,減碳已經是現在不得不作的事了,是所有人的共同責任。
盼你我早日覺醒 脫離文明共犯結構
能源如空氣,無所不在。今日造成平衡失衡的最大主因,是人類藉由資本主義之力,過度開採與利用地底下化石燃料。也就是人類繼發明用火以來,掌握到將封存在地底下的古代太陽能,像阿拉丁神燈中的精靈被叫了出來,這確實造就文明的進展,也為許多人謀得福祉。但所產生的暖化副作用,正威脅到整個地球生態的平衡。
造成這種環境失衡的文明人,人人都是參與共犯。改變之道,或許就在人心;且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建立對碳的知覺,也就是作任何事之前都要去考慮到碳作用。這聽來匪夷所思,但我們不是在資本主義的教誨下,作任何事之前,不是都會先想到錢?作什麼事或是作選擇之前,都會先想到碳議題,例如,買一瓶水前,就會先考慮其瓶子產生了多少碳?不如選擇可重複使用的水壺等等…
將來的生活,恐怕脫離不開碳這個問題,同儕之間在討論彼此的想法時,如果有人表示不同意時,恐怕冒出來的會是「你有沒有碳常識(carbon sense)啊?」
【延伸閱讀】
2025年CO2減量40% 明年登錄 (李承宇、朱淑娟 20071221 聯合報)
行政院CO2減量新目標 2025年回歸2000年基準 (20071220 中央通訊社)
(阿乾後記:多看些新聞,也許是增加碳常識的方法之一,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與以下2007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看看這些環境新聞你聽過多少。)
6 則留言:
你這個部落格做得很用心啊,繼續努力!
To Kevin,
感謝你的鼓勵,我們會繼續努力的。
恭喜阿乾主編~
獲選為公益類推薦優格!
To isyaju,
謝謝妳的鼓勵..:) 對了,妳最近還有去逛合樸農學市集嗎?
12月沒有去,1月份應該會去。
hi,你真優秀,恭禧得獎耶~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