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綠建築在美蓬勃發展 連校園都成節能重鎮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保計劃主任)

 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所舉辦綠建築展(GreenBuild Expo),今年堂堂進入第六年,基金會也已連續參與三屆。上次在科羅拉多州的丹佛(Denver)展時,參觀者就已達一萬三千人之多,今年更是熱鬧滾滾,超過兩萬名的參觀者,把北美首屈一指的會議中心—麥可米(McCormick Place),寬達二百七十萬平方呎的會場給擠爆。


 11月7日上午開幕典禮時,人潮全擠進大會廳,聆聽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帶著沙啞的演講。這個曾在上個世紀90年代,帶領美國人走過繁榮經濟的領導人,如今一面數落著當局不願簽署京都議定書,一面忙談著下野後以其名命名的基金會的作為,關切著全國20%人口所在的中小學校園空間。

柯林頓大力推銷 綠建築機會無限
 「高達五千多萬的人口在校園中生活,我們的下一代應該要有健康、節能、環保的生活空間。而LEED(美國綠建築標章)校園單是平均從節省下的能源與水資源,其換算成多出的經費就可讓校方多聘用兩位老師…」柯林頓侃侃而談綠建築對將來生活的益處,最後的結論是「綠建築與未來綠色生活,代表的是將來生活的機會!」

 展覽主要分作兩大部分:廠商展區與教育區。前者有800多個展覽亭(booth),票則早在半年前就全都售完;教育區則是由紅橙黃綠藍紫六個系列演講,近一百個演講主題場構成,而每個演講主題又有二、三個演講構成。其他零零星星的活動,像是LEED認證工作坊、氫燃料巴士展示、環保電影展、學生綠建築馬拉松展等不勝枚舉,而這些全都展現在三天的展期中完成。
 
 要在這樣「大拜拜」的展覽中不空手而返,是需要一些策略的。我們這個團隊,還好有參加過兩次的老鳥分享,加上是美國綠建築協會會員的建築師相挺,才能在浩瀚綠海中不至迷失方向,像我的職責就是主攻綠色校園議題的,其他的伙伴就有不同關注的領域。

美綠建築認証細 綠校園省水成效好
 相較於台灣的單一綠建築標章(EEWH)而言,美國的綠建築標章(LEED)有分新蓋建物(NC)、既有建物(EB)、商業空間(CI)與校園(School)等等不同的標章。

 就校園的綠建築 LEED標章而言,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對學生、老師、環境健康的綠學校(Green School),也是具有豐沛的自然光源、高品質音 控環境與可安全呼吸的高學習性環境。」儘管LEED學校標章才推出不到一年,加上先前的NC新建物認證,全美獲得LEED綠建築標章的中小學校有68所,另有506所學校在登記認證中。而這些獲得LEED標章的學校,在硬體的表現相當突出,較平常的學校平均省能達33.4%、省水達32.1%之多。

 有些學校的硬體表現更是驚人,例如位於首府華盛頓特區的 Sidewell Friends Middle School中學,得到 LEED標章57分(滿分69分),屬於最高的白金等級,其中各項目得方的情況,分別是永續位置(11/14)、水資源(5/5)、能源與大氣(13/17)、建材與資源(8/13)、室內環境品質(15/15)、創新與設計(5/5)。此學校約有72,500平方尺面積,建造與改善經費每平方尺花費386美元。總體表現比一般學校省下90%的自來水、以及省60%的能源。

 另一所較為鄉下的新中學,科羅拉多州的 Fossil Ridge High School,每平方呎建造花費179美元,獲得LEED標章36分(滿分69分),屬於銀級。這個1,800個學生的學校,每年可省60%的能源、11,500美元的水費。

 我盡量參加有關學校教育的演講,由於時間衝突,最多只能參加到六場演講,最大的對比是一場有關「如何建立LEED學校」,與另一場「太陽十項全能」;前者顧名思義是如何蓋所LEED的學校,五、六百人的演講廳整個大爆滿,與會者大都是建築師、設計師,與少數的教育行政人員。後者是大學如何跨領域組團建立建築團隊,參加一年一度在華盛頓特區自由廣場的綠房子大賽,雖然是由著名學校來分享經驗,但聽者不到四成。

 兩場演講的對比十分強烈,與建築業界直接相關的大受歡迎。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我參與其他相關的演講上,像是「顧客對綠建築的反應」、「建物資訊模式系統 BIM」等等,都是大爆滿,畢竟這是由建築師為主導的盛會。

建築耗能驚人 節能商機無限

 建築相關產業消耗掉美國的40%能源,高於運輸業,是最大的耗能者。綜觀這樣幾萬人的盛會,竟然是由美國綠建築協會這樣的民間組織(NGO)舉辦的,加上開發商、產物保險、建材商等屬於當地產業的企業贊助,其背後有一股看不見的市場的手在推動著新興產業;儘管美國布希政府對於綠色產業遲鈍,反倒就如前總統柯林頓所說的這是一種新的機會來臨。即使是最悲觀的想法,任何力量都無法撼動美國這個地球產碳大戶;至少有些改變慢慢在發生,藉由美國綠建築協會建立新的環保標章,將各種環保的措施融入在硬體建設上,然後接下來呢?

 就像我在「如何建立LEED學校」演講會場上,聽到教育人員所質問的,即使建立最環保的校舍,校園還是要回歸到教育本質,LEED究竟對教育本身有 何貢獻呢?這是個大哉問,主持該場演講的綠建築協會負責人,表示這確實是個需要好幾場研討會所能回答的問題,但他們也希望在下一次的綠建築展中呈現出這些探討。

台灣逐步接軌國際 但國內市場仍未成熟

 回想在十月初在台北參加的一場「環亞熱帶綠建築國際研討會」,當時也請來世界綠建築協會(WGBC)的主席來,整個會呈現一種以研討亞熱帶氣候下的綠建築的特色,其兩天研討會規模當然遠比不上眼前的綠建築展。會中的演講大多是學者的研究成果,固然有廠商參展者但數量不多。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有一個廠商展示他的隔熱材,一種用木屑浸泡混凝土的壓縮木板。廠商用一個噴火爐直接對建材噴火,而該材質竟然毫不著火起燃。當時世界綠建築協會主席Kebin Hydes看了大加讚賞。後來我也找機會加上旁邊一位看來是學校教授的,兩個人同時很好奇的問,其隔熱係數如何?業者看來從沒想到此問題,並無法卻確地從此角度回答。我只好摸了一下噴火點後面,只是稍微有點熱而已,對這種材料嘖嘖稱奇。以傳統的建材觀來說,防火是安全的議題。以綠建築的觀點來說,回收的材質、健康的議題、防熱減能,比較會是受關切的焦點,但其實是同一種東西,只是發展不同。

 兩個會場固然規模無法相較,然而最大的差異,我覺得在台灣的綠建築這邊,似乎還是看不太得見市場的力量的形成。這也許與台灣的EEWH綠建築標章的發展有關,對比於美國的LEED純由民間組織發展,形成市場力量而言。台灣的EEWH是由政府與學界主導,雖然政府規定某些金額以上的公家建物,一定要取得綠建築認證。固然這是個善意的規定,但是推行上就會有些阻礙。我雖不是從事建築業,但對此事有點小小研究,也透過一些建築業朋友瞭解一些案例。

民眾仍須被教育 讓綠建築逐步成主流
 在台灣對綠建築的對話是這樣的:「建商說:『這個房子有綠建築標章喔,所以每坪貴一點。』顧客說:『那我標章還你,可否算便宜一點?』」。 同樣的一件事,要是在市場導向的對話,就變成這樣:「業主說:『我這個房子是LEED白金級認證的,將來住起來健康舒適,而且維護費用低,所以 售價高一點』顧客說:『我們也聽說了,為了環境的關係,反正將來總價還是一樣,倒是願意試試看』」

 如果我們上台灣的綠建築網站,看台灣所認證的綠建築案例,其中民宅還是算少數,就可某種程度呼應上面的對話。而綠建築學校,在政府政策下,數量逐漸增加。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的綠建築標章是否應該考慮對校園綠建築有些修訂,尤其中小學學童更應該注重空氣品質與照明上的問題,這是呼應台灣學童有偏高的視力與呼吸道疾病問題。此外,在我們以前接觸到的台灣綠建築學校中,無論是老師或學生對所處的綠建築環境大多毫 無概念。就像這次我在綠建築展所聽到發問:「綠建築到底對教育有何意義?」這也是我們今後所該努力的方向。

 衷心的盼望,建築業這個強烈與本土、內需相連的行業,帶著綠色的旗幟,在節能減碳的未來生活,大步邁進。

【延伸閱讀】
 李鐘熙 2007 《十項全能太陽屋》in 20071109 經濟日報
 Green Build 365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經過RT的引見,看到這精彩報導,對我們自己綠建築市場的蓬勃度,我較持正面的看法,只要有熱心關注就有未來,當然校園中直接的環境生態教育會加速整體改進

匿名 提到...

Dear Chilin..記得目前台灣只要是三千萬以上的公共建案,都必須要先符合綠建築的標準才能得標,因此新學校應該都會是綠建築。至於如何讓老舊校舍去作節能改善,甚至是改變學校師生對於能源的使用態度,則是目前基金會所著力的項目。也希望大家能一同參與討論,把這些新的想法一塊帶入台灣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