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鍾振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鍾振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工程思維依舊 五都未來照淹

0919012 圖/選舉將近,各候選人多只見激情文宣,少見長遠政策。只怕明年再來大雨,民眾的生命財產依舊沒有保障(照片由munch999上傳至Flickr共享, CC BY-NC-SA 2.0)
 文/鍾振坤(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三角洲變遷研究小組博士生,2010年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

 2010年悲慘的九月和十月,兩個月內小小的台灣南北各歷經一次水災的肆虐,凡那比颱風六個小時超過六百多豪米的雨量,重創高雄;梅姬颱風單日降雨量逼近一千豪米,讓宜蘭汪洋一片,這樣驚人的暴雨量,「天災」無疑的是一個最簡單的解釋。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緝兇思維 無助治水

0919017
 圖說/災難事件所引發的民怨,很容易就被操作成政治議題,卻不見得能解決問題(照片引用自munch999上傳至Flickr共享相簿, CC BY-NC-SA 2.0)

文/鍾振坤(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三角洲變遷研究小組博士生,2010年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

雄又再一次淹水,又再一次的所有台灣的水利專家提出又再一次重複的建議,滯洪池、排水幹管、透水鋪面又再一次的被檢驗,水災在台灣一直被視作是一個簡單技術性的問題,但弔詭的是卻一直無法克服,而媒體也一直引導民眾思考的角度:之所以會發生水災,就是因為某些人為的疏失,讓某些環節故障,所以大家有責任要把「兇手」抓出來。所以故障的排水機房、長長的籬笆、阻塞排水的淤泥也就一一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