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李育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李育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高雄貨櫃藝術節 從「再製」思考貨櫃建築的永續意涵

"2015年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主題為「明日方舟」‧‧‧今日氣候變遷和社會生存環境擠壓下,在環保再生的當代設計中廣受注目,透過貨櫃的翻轉再生,試圖探討居住與環境議題。"
林志峰建築團隊的「呷飽未」,兩側與屋頂都配置水耕或垂直耕種系統,種植葉菜作物,作為災後復原的第一個行動。(圖片出處:2015年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臉書粉絲頁)

文/李育琴   高雄報導

    曾經是世界前三大貨運港的高雄港,即便近年已經跌落至十三名,每年貨櫃裝卸量仍高達1000萬TEU(20呎標準貨櫃單位),這些往來各國際港口輸送貨物商品的貨櫃,大約使用10至15年後便從海上退役,據統計,每年台灣約有20萬個貨櫃除役,這些貨櫃登陸後去了哪裡?

    它們有些來到了兩年一度的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在高雄港旁的駁二藝文特區,透過建築師的設計成為另一種再生材料或建築形式,展現貨櫃新的可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