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亞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亞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太陽能 LED 燈 讓更多人享有光明

諾貝爾獎委員會在獲獎說明中,特別提及 LED 燈的發明,將為全球15億未能連上電力網路的人民,許下一個光明的夢想。
圖:印度赤腳學校的婦女學員正在受訓成為太陽能電力技師。
(Source:UN Women flickr, CC BY-NC-ND 2.0)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2014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與歸化為美籍的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表彰他們各自在藍光發光二極體發明過程中的卓越貢獻。過去發光二極體 (LED)已有紅光與綠光,但要等到1990年代藍光技術突破後,才能合成為接近日光的白色燈光,隨後才引發當前這波 LED 帶來的照明革命。

    諾貝爾獎委員會在獲獎說明中,特別提及 LED 燈的發明,將為全球15億未能連上電力網路的人民,許下一個光明的夢想;因為點亮 LED 所需的電力極少,靠著簡易太陽能在地發電便已足夠。

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IPCC 最新報告:亞洲經濟社會備受挑戰 氣候調適刻不容緩

氣候變遷容易加劇既有的社會不平等和貧窮問題,崩解城市的社會結構,並衝擊仰賴自然資源的農村貧民。

文/賴慧玲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台達環境獎學金得主)

中國四川的農民。 (Source: UN Photo/John Isaac via Flickr)
    候變遷越演越烈,亞洲也無能倖免。最新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第二工作小組 (WG2)報告指出,科學界有高度信心相信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暖化趨勢和極端氣溫事件已在亞洲大多數地區出現,包括暖日增加、冷日減少,平均溫度上升、以及降水量變化度提高等。科學家預測,未來亞洲許多地區恐將面臨缺水危機、糧食產量下滑等問題。在氣候變遷與都市、工業與經濟發展的多重壓力共伴之下,吃緊的自然資源與惡化的環境將削弱大部份亞洲開發中國家的永續發展能力。

2008年5月3日 星期六

氣候變遷 威脅亞洲穩定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圖/預測亞洲均溫攝氏三十度以上天數 (IPCC 2007)

 候變遷對亞洲的衝擊,正逐漸增溫。

 過去數十年來,在太平洋生成的熱帶氣旋頻率和強度都增加(Fan & Li 2005)。這現像除平均每年在菲律賓引發八到九次的土石流外(PAGASA 2001),類似極端天氣形態所帶來的降雨,也讓中國長江流域,在過去幾年飽受洪災之苦。

 但更糟的,恐怕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