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眾只想用電,卻沒想電從哪來?民間團體或研究者應該讓大家知道煤電對健康的風險跟氣候變遷影響,揭露它的真實成本!」摩根期許。"
圖片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
文/詹詒絜(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
COP23波昂氣候會議甫落幕,知名環保團體綠色和平(Greenpeace)全球執行長珍妮佛‧摩根 (Jennifer Morgan)便搭著「彩虹勇士號」登台,接連造訪許多主管機關、在地NGO、意見領袖,提出許多建言。
摩根觀察,台灣政府替綠能發展設定了一個理想目標,但如何克服轉型過程的種種困難,破除再生能源不夠穩定的迷思,則是門大學問。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太陽能、風能、生質能,她多次強調,提升「能源效率」也是改善能源結構的重要方法,最實際方式就是從「需求面」開始節能,尤其是碳排量年年上升、且跟大眾生活密不可分的「建築」和「交通」兩大領域。
另一方面,政府近年終於關注減少化石燃料補貼,行政院長賴清德不久前更提出「2040年燃油車退場」的呼籲,期待未來分階段以電動車取代傳統汽、柴油車。摩根表示樂觀其成之外,也提醒政府應公開燃料與能源價格(包含油價、電價)計算方式,及其相對應的「外部成本」,讓民眾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環境衝擊和社會成本,進而產生更多誘因改用低碳產品。
「一般民眾只想用電,卻沒想電從哪來?民間團體或研究者應該讓大家知道煤電對健康的風險跟氣候變遷影響,揭露它的真實成本!」摩根如此期許。
台灣在能源轉型過程中遭遇不少困難,如何同步抑制空汙、並提高綠能比重?讓許多官員頭大。(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
後巴黎時代,「非國家」力量總動員
《巴黎協定》誕生後這兩年,綠色和平在能源領域的倡議聚焦在「減煤」,前陣子人也在波昂參與COP23的摩根透露,即便是被各國視為能源轉型典範的德國,近來也因煤炭何時退場的議題飽受批評。她發現,德國部分產自燃煤電廠的電力,其實是供應給鄰居法國,可說是替電廠帶來大量利潤的金雞母。為此,煤炭工業不斷加強遊說力道,拖累了德國告別化石燃料的速度。
當然,能源轉型不全然靠政府推動,反而愈來愈注重各種「非國家」(non-actor)行為者的參與。綠色和平曾為不少企業和城市政府,規劃如何達到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轉型路徑圖。摩根解釋,一個社會的能源轉型,必須集結各方力量、一起動員,才能讓政府意識到:
「社會組成是多元的,不能只聽特定單位(如煤炭工業)的聲音。」
從空氣汙染、能源轉型、到氣候變遷,一般老百姓常對這類無比巨大的環境危機感到無力。但摩根提醒,千萬別忽視自己的影響力,不管是透過購買電動車、在生活中實踐節能,到主動與人談論相關議題、大聲說出自己的看法,都是促成社會轉型的關鍵助力。
【延伸閱讀】
【COP23系列十四】給脫煤者的建言 跨國研究:顧減碳也顧腹肚 賴慧玲 2017/11/20
煤炭拜拜!解讀全球煤炭地圖的趨緩與位移 詹詒絜 2017/5/1
由能源革命 觀察全球未來能源圖譜 謝雯凱 2013/6/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