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一台大到可以住進去的電腦

理論上用了這麼多的電器,家戶裏的耗電量應該是會要增加,但若換個方式想,若是電器間彼此能計算出最具效率的能源使用方式,再加上一些適當的能源管理軟體,其實是有可能讓人整天待著的建築,表現地更加節能。
物聯網可應用在建築物的許多領域,增進工作效率,也能用在節能上。(圖:台達基金會)

文/張楊乾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本文原刊載於聯合報元氣周報)

    走一趟2016年台北國際電腦展,很難不發現電腦的定義,已從我小時候的坐在特別的小桌前、等開機要等半天、開機要插開機片的昂貴設備,具體而微深入到生活中的所有細節。一早起床觸目所及,除了以開與關操作電器外,各種的訊號輸入與處理,從時間、溫度、濕度,一直到使用習慣等,都開始在各台小電腦裡發生。

    這些小電腦們,最早可能是裝在電視機、冷氣機、除濕機、電冰箱等,現在則連燈光、熱水器、電熱水瓶等都被控制著。這幾年才橫空出世的電器需求,如空氣清淨機、霧化扇、涼風扇、全熱交換器、數位機上盒、掃地機器人等等,每一台電器裡所處理的訊號數,或許都比我小時候那台十餘公斤的電腦主機要來得多。

    產品開發商現在也不斷嘗試,讓這些電器與人的溝通更簡單,也讓電器彼此之間能作溝通,打造出「物聯網」。這也是今年台北電腦展的主軸,許多每天接觸的電器,漸漸都變聰明了。

    理論上用了這麼多的電器,家戶裏的耗電量應該是會要增加,但若換個方式想,若是電器間彼此能計算出最具效率的能源使用方式,再加上一些適當的能源管理軟體,其實是有可能讓人整天待著的建築,表現地更加節能。

    已經在市場上賣的,包括冰箱會記錄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決定壓縮機在何時開啟最節能;空氣清淨機會偵測空氣中PM2.5濃度,若濃度不高,風扇就不會啟動,節省用電也延長耗材使用年限;許多冷氣也會偵測在冷房空間裡,人的位置與運動程度,以決定風量的大小,下一步還可再結合智慧手環等穿戴式裝置,讓冷氣可以了解更多使用者的狀態,不論是偵測到使用者已微微出汗,或已進入熟睡狀態,都可以讓冷氣壓縮機的耗電,作更有效的配置。

    而已經看到趨勢的,包括建築物與社區加裝儲能系統,若配合時間電價,將夜裡的電存起來、尖峰時間作使用,除能省下大筆電費,也能協助像這幾天因遇熱浪,全國所面臨的限電危機。另一方面,台電目前所採取的需量競價的措施,高壓用戶若申請抑低用電時數,最高每度將可以10元賣回給台電,使得相關建築儲能設備或分散式電力系統的建置,也開始具有誘因。

    上述提到的這些發展,其實都已有相關設備開發出來,也開始解決人類的問題。就像我雖然已努力教導身邊三歲與五歲的小女孩,隨手關燈的重要性,但她們睡前玩著玩著,仍會忘記把客廳的電燈給關掉,此時我只能再尋求可以定時或感應關燈的裝置,不致於讓客廳的吊燈莫名點整晚。

    如果網路巨擘所投入的無人車測試,已讓人把車子看成裝上四個輪子的電腦,我想建築物大概也不難想像,會裝上更多智慧化的裝置,除讓人類的生活品質提升外,能源使用效率可以更好。

    看起來像是未來,但建築其實已逐漸成為一台可以住進去的電腦,而且會更加節能。

【作者簡介】
張楊乾,兩個孩子的爸爸,常揣摩在二十年後,該如何告訴正值花樣年華的女兒,為何地球已升溫兩度,而這一代人又是怎麼錯過了減碳的關鍵時刻。曾服務於新聞界、在歐洲修習與暖化相關的碩士學位後,投入減緩氣候變遷的相關領域,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延伸閱讀】
節電39%還不夠 日本軟體銀行的綠能行動例舉》 宋瑞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