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台灣對暖化危機感受度低(節錄)

 (本文節錄自《面對真相、即刻行動-台灣減碳紀事》,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贊助出版)

 文/劉光瑩(Taiwan Today記者)

 2009年10月24日,全球170多個國家、一天就有超過4000場遊行活動,召喚上百萬人走上街頭,排出「350」字樣,希望喚起世人對氣候變遷的危機意識。

 「350」代表人類所能接受的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上限,學者認為,超過350ppm,人類的生存會面臨嚴重威脅;而目前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已經接近390ppm,而且還持續增加中,減碳工作可謂迫在眉睫。


發起遊行者 非台灣人
 首先在台灣發起遊行的,是來自蘇格蘭、在台北當英語老師的Alec Salter,他長期關心環境議題,偶然在網路上看到全球350遊行的訊息,卻失望的發現台北沒有人配合響應。他心想,「那麼大的一個城市,怎麼可以缺席?如果沒有人要辦,那我就自己來。」

 Alec在蘇格蘭學土木工程,「本來當工程師可以賺很多錢,但是我覺得這樣沒有意義。」長期對環境的關心,讓他深信拯救地球的工作刻不容緩,重要性更甚於賺錢致富。

 10月24日當天,100多名來自全台各地的個人與環保團體成員聚集在信義鬧區,頭綁黃絲帶、排出「350」字樣,清華大學有一群學生特地從新竹北上,強調「抗暖化,台灣不能缺席」。還有人抱著3歲的兒子,「給小孩子機會教育」。

 活動過後,Alec透過Facebook持續張貼國內外與暖化相關的議題,希望引領網友討論,將議題從真實行動延伸到虛擬空間,繼續累積力量。

台灣青年 注入抗暖活力

 台灣也有一群7、8年級生關懷環境議題不落人後,對他們來說,有串連才有力量,希望以全球視野關心台灣的問題,落實「全球思考,在地行動」(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的原則。

 清華大學經濟系3年級學生林子堯,與數十名清華大學、臺灣大學以及政治大學的學生,接受加拿大「綠色俱樂部」(Green Club)的邀請,2009年以非政府組織身份參與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UNFCCC締約國大會,現場感受地球增溫的急迫性。

 林子堯從國、高中時就對環境議題產生興趣,大學時與同學創立了「氣候變遷工作坊」,平時開讀書會,討論國際環保運動趨勢。

 「高中時老師帶我們到南投看受到颱風、土石流摧殘的村落,當時對我們的震撼很大」,林子堯說,從那時起,就希望能為環境做些什麼,上大學後,除了創辦社團討論議題,更希望透過實際行動,與國際連結。

 在哥本哈根,林子堯主要是連結國際青年社群,將青年參與環境運動的資源帶回台灣。林子姚認為,台灣年輕人對氣候變遷的了解不多,有行動的人更少;反觀許多國家,已經有很蓬勃的青年組織關心環境議題,希望能向他們取經。

 林子堯說,像成立於1994年的日本青年生態聯盟 (Eco-league),定期舉辦聚會,每年還在日本各地舉辦青年大會,交流行動經驗。他說,10年前全日本環保團體不超過10個,現在已經有300多個團體、上萬名成員關心生態保育和氣候變遷議題。林子堯希望能在台灣發起類似的社群,串連全台青年力量、凝聚共識。

 但他坦言,台灣不是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締約國,不受聯合國規範,他與同學正在苦思台灣在地球暖化議題上的定位,哥本哈根之行,對台灣要怎麼面對困境有進一步的啟發,「等政府的動作實在太慢了。」

網路活動 串連環境議題
 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生林明樺是彰化王功人,10月中旬中科4期二林園區初步通過環評後,她和其他彰化子弟組成了「反中科熱血青年聯盟」,希望透過網路,將反中科的力量擴大到對全球暖化議題的關心。

 林明樺說,她和同學原本對中科議題很陌生,但環評大會當天,在電視新聞上看到熟悉的身影北上環保署抗議,「我看到連平常和和氣氣的鄰居阿伯、阿嬤都上台北抗議了,才發覺原來家鄉環境正面臨危機。」

 芳苑鄉反污染自救會總幹事林連宗曾是國中美術老師,是王功地區的意見領袖,林明樺回彰化老家時主動和林連宗接觸,有了對開發案帶來環境危害的進一步瞭解後,她嘗試串連多點年輕人,為抗爭出力。

 林明樺說,漁民都是老人家,不熟悉新科技的使用,於是熱血青年聯盟透過網路串連,用Facebook、部落格等網路工具,將訊息擴散出去。

 林明樺也說,現在太多行動透過網路連署,「大家只是動動滑鼠,連署完就忘記了」,聯盟將發起熱血青年在彰化縣政府前靜坐,還將在中科四期動土時以具體行動表達抗議。

 林明樺認為,只講彰化污染問題無法引起其他地區民眾共鳴,於是嘗試從暖化議題切入,「彰火和國光石化都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她希望從在地行動開始,引起更多人關注全球暖化。

 反中科熱血青年聯盟在部落格上徵集民眾作品,題為「你的農村小鎮」,希望民眾提供文章或照片,以感性的方式分享他們對彰化的記憶。

 有老家在王功的網友提供10多年前外公削蘆筍的照片,也有人分享在海邊拍攝的剝蚵婦女照片,網友感動留言:「感謝能藉這個機會,更認識台灣這塊土地。」林明樺很高興小小串連活動也能引起深刻迴響,她希望以反中科行動為起點,鼓勵更多人以積極行動關懷環境。

 (完整一萬多字的文章內容,都收錄在《面 對真相、即刻行動-台灣減碳紀事》一書中,本書所有收入將捐贈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為提升台灣媒體的專業水準作貢獻)

作者簡介
劉光瑩,政大新聞所碩士,曾是通訊社記者,現任職於政府機關。相信世界再大,也是由渺小個人組成,只要有心就能改善環境。

【延伸閱讀】
全球青年串連 為氣候安全而戰》林子堯 29-Dec-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哥本哈根會議 為愚蠢年代揭幕》趙家緯 21-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1 則留言:

福熊 提到...

自從用了臉書之後,獲得暖化議題資訊變得很方便。但我再轉貼訊息時,朋友們的回應卻很差,表示大眾對暖化危機感受度真的很低,要再繼續努力推廣。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