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京奧過後 另一場抗暖化的城市奧運競賽正展開!

 文/汪文豪(資深環境線記者)
 圖/NTC Summer Street Website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結束,另一項引領世人目光的盛會,莫過於2010年即將於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即為這次世博會的主題。

 但是,城市真的能讓生活更美好嗎?

 根據統計,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大城市,地球上75%的碳排放來自於都會地區,預估到了2050年後,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將會居住在城市。城市不但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排放實體,對環境也造成極重的負擔。唯有降低城市的碳足跡,生活更美好的願望才有機會實現。

 城市,成為對抗地球暖化的新起點。


美抗暖 城市成主軸
 雖然以小布希為首的美國聯邦政府遲遲未簽京都議定書,拒絕承諾溫室氣體減量,但過去曾創造美國經濟榮景的前總統柯林頓,以芝加哥為起點,鼓吹他的氣候變遷因應倡議(The Clinton Climate Initiative)。他希望全美各大城市響應綠建築運動,降低建築物的能源消耗,減緩地球溫室效應。

 「面對氣候變遷威脅,解藥不在遙遠的將來,而是繫於現在你我居住的建築物,我們的都市基礎設施,還有我們的生活方式。」即使已滿頭白髮,前美國總統柯林頓面對在場上萬名向綠建築新技術朝聖的觀眾,仍振臂疾呼,強調唯有全球的城市、企業、民間團體與個人通力合作,才能緩和氣候危機惡化。

 而去年在印尼峇里島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的場合中,美國紐約市長彭博(Bloomberg)則代表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政府連線(ICLEI)、全球四十個城市氣候領導團體(C40)等一共上千位城市會員首長,宣示全球城市到205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比1990年的水準再減少60~80%。

 其中,台北市與高雄市都是ICLEI的會員,但對於這項減碳宣示,似乎處在狀況外。

 彭博,這位獨立於共和、民主兩黨以外的美國政治明星,在聯合國強調:「就算布希政府遲遲不簽署京都議定書,但全美有七百多位市長,代表八千多萬美國人,已經自願響應京都議定書的目標。」

 當時美國媒體好奇的焦點,放在彭博此舉是否為競選下屆美國總統而鋪路,但彭博關注的議題,仍放在他如何號召各方專家與意見領袖,為紐約市編織的2030年願景計劃「PlaNYC」,以具體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他說,「當考量城市的土地規劃利用時,不能忽略規劃大眾運輸;當考量大眾運輸時,不能忽略改善空氣品質;當考量如何改善空氣品質時,不能忽略改善能源效率;當思考提升能源效率,更挑戰到核心問題——全球暖化。」

 「這些議題都環環相扣,因此我們為紐約市規劃出2030年的長期發展計劃,包括訂出減少30%溫室氣體排放的具體減量目標,」彭博強調。

紐約都更 考量氣候變遷
 「PlaNYC」計畫起自於2005年1月,起因於彭博要求幕僚單位為紐約市規畫一個長期的土地更新與利用計畫。當時包括幕僚群在內,都以為這個計畫只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規畫即可。但是當實際投入,發現眾多問題錯綜複雜、迫切與環環相扣。

 幕僚群深入研究後,發現土地利用與環境、生活品質、氣候變遷等領域息息相關。彭博認知,紐約市不只要一個長期的土地利用計畫,更需要一個長期的永續發展計畫。因此,彭博建立了一個新的「永續發展及長期規劃辦公室」。

 這個辦公室是由超過15個紐約市政府單位所組成的團隊,其中的參與者是各方之選,包括:獨立科學家、智庫學者、都市計畫人員、創新的綠建築建築師。

 值得注意的是,「PlaNYC」政策與意見的蒐集方式,一改以往首長集權,由上而下的策略,而是以各社區為基礎,加強公民參與由下而上凝聚願景。因此,這個辦公室團隊也包括社區工作者、公義律師、勞工領袖、還有其他的私人與非營利單位等等。

 經過一年多的探討,「PlaNYC」計畫從「土地利用」、「水資源規劃」、「交通運輸」、「能源」、「空氣品質」與「氣候變遷」等層面著手,林林總總包含127項工作。除了預先想像2030年紐約市即將面臨的挑戰,提早提出因應解決之道,並希望這些解決之道,有助於達成2030年溫室氣體減量 30%的效果。

住宅政策 從郊區移回市區
 舉例來說,在「土地利用」方面,「PlaNYC」計畫考量到紐約市到了2030年,人口還會成長一百多萬,評估有265,000多戶住宅的需求量。但是目前紐約市的房價過於昂貴,紐約人收入的三分之二幾乎被沉重的房貸或是房租吃掉。這將導致越來越多紐約人往郊區移動,使交通流量增加與通勤時間增長,不但造成塞車,更增加大量二氧化碳。

 因此,「PlaNYC」的土地利用計畫中,在住宅供應方面,預計將建造30~50萬戶的住宅單元,以抑制房價與地價的飆漲,並且配合大眾運輸的連結與提供融資貸款,讓低收入的紐約客可以負擔購買得起。

 此外,為了鼓勵紐約市民不必開車出遠門運動,「PlaNYC」的計畫目標也希望確保每個紐約市民生活環境周遭10分鐘的步行路程中,都有一座公園綠地可供利用。

 在改善大眾運輸方面,「PlaNYC」為了改善百萬名紐約居民、觀光客、工作者的旅運時間,增加大眾運輸的轉運能力,吸引更多人使用大眾運輸,除了要求改善大眾運輸(公車、地鐵、鐵路)服務品質,擴展大眾運輸的服務範圍,也推廣騎乘單車,並計畫開徵塞車稅。

 此外,紐約市政府也逐步計畫將所有的計程車全面改用油電混合車,減少空氣污染與能源消耗。

能源結構 提昇再生能源比重
 在改善能源供應方面,「PlaNYC」的目標為替紐約市民提供更乾淨、更可靠的電力,因此計畫逐步淘汰老舊、高污染的發電廠,藉由保證合約,鼓勵新設具有清淨技術的發電廠,並擴大使用再生能源的比例,計畫在市內橋樑設立風車、於摩天大樓裝置太陽能板,並利用潮汐、地熱與核能發電。

 紐約市政府針對能源需求量高的辦公大樓、商工混合大樓、集合式住宅,提供節能的獎勵誘因與制度,並成立能源效率管理部門,監督紐約市各單位是否達到訂定的減量目標,市政府每年的能源預算中,也規定必須有10%的比例,用於節能的投資。

 在改善空氣品質方面,紐約市立志要成為要成為美國空氣品質最好的大城市,而改善空氣品質與改善大眾運輸與改善能源供應息息相關。「PlaNYC」的計畫中,不但要求政府部門採購油電混合車做為公務車,鼓勵紐約市民轉乘大眾運輸系統,鼓勵民眾使用更乾淨與更有效率的車輛引擎,減少車輛的怠速行為,在政策上還要針對具有潔淨科技或低油耗車輛,降低甚至減免銷售稅。

 另外,城市還要不斷加強綠化與植栽,預計到2017年要種植100萬棵樹。

都市防洪 考量暖化變數
 在「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上,「PlaNYC」關於土地、水資源、大眾運輸、能源與空氣品質的更新或改善政策如果都達成了,各項減量的總和,到2030年就可以達到減少30%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但即便如此,「PlaNYC」計畫仍要求紐約市政府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必須能保護紐約的各項基礎公共設施,並時時確認更新美國聯邦災害應變總署FEMA的100年的洪氾區地圖,以免於洪水的威脅。在進行社區規劃的過程中,融入各項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

 政府具體提出因應氣候變遷的立即好處是,當市政府的洪氾管理策略書面化之後,將有助紐約人投保洪水災害險時,可以獲得保險公司的折扣,付出較低的保費。

 紐約市身為美國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也是世界第五大城市,人口超過800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一萬人以上,可以想像能源消耗與污染製造的驚人程度。但是彭博卻信心滿滿的指出,如果「PlaNYC」的各項計畫與目標逐步達成,到2030年,紐約市每人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將只有美國人平均量的三分之一時,而吸引其他美國城市居民到紐約居住過更環保的生活,也將有助減少排放溫室氣體。

 他說,預估到2030年,紐約市可吸引90萬名新的居民移入,相當於減少1560萬噸的溫室氣體產生。

台北取經 望能跟上潮流
 姑且不論「PlaNYC」計畫是否真的能夠完全落實127項的生活品質改善、都市更新、水污染防治、交通運輸、土地使用與因應氣候變遷的項目,讓紐約2030年成為全美最「綠色」、最「偉大」的城市,一位首長能夠有遠見地為城市規畫出三十年後的願景,並且放下身段邀請各領域專家、各社區公民意見領域聆聽意見與想法,具體地訂出127項執行策略,很值得只想到每四年如何拼選舉的台灣政治人物思考與學習。

 根據報載,台北市長郝龍斌8月23日出訪紐約考察10天,除了前3天到波士頓考察都市更新建設,此行的重點也將與彭博會面,考察「PlaNYC」的執行情形。希望郝市長此行考察結束後,能對台北市未來三十年的永續發展,提出遠景與想法,也讓台灣在這場抗暖化的城市奧運競賽中,不會缺席。

【延伸閱讀】
節能減碳 從城市出發》張楊乾 20-Jun-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芝加哥綠屋頂 幫城市降溫》汪文豪 27-May-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台灣三大城簽下國際抗暖協議 四十年間減碳六成》張楊乾 12-Dec-07 低碳生活部落格
到達里程碑之後:西雅圖溫室氣體減量的啟示》廖桂賢 15-Nov-07 低碳生活部落格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台灣的國土計畫以及各縣市長程發展願景策略規劃何在?該急起直追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