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8日 星期三

受綠建築啟發 前市圖北投分館主任出國學環保


 文/編輯部

 北市圖北投分館,一座以綠建築結構聞名的圖書館,自去年十一月開幕以來,曾經在一個月內吸引超過七萬人次參觀。

 但它所擁有的影響力,卻遠不僅於此。

 在北投分館籌備及開幕期間,暫代分館主任近半年的繁運豐,受到了這座綠建築的啟發甚多,近日更決定重拾書本出國唸環保。

 他的熱誠,也獲得台達環境獎學金的青睞,決定支持他到荷蘭唸書的計劃。


教育熱誠始終如一
 「過去在講解北投分館時,我最高興就是能把握機會,向民眾灌輸溫室氣體排放的嚴重性。」現任天母分館主任的繁運豐說,他大學唸的是森林系,後來在感到人與自然的關係,必須先根源於人與人的關係後,在研究所時改念圖書館所。不過,他內心仍對環境議題有所關注。

 而這次出國,離他取得上個學位,已經將近十年了。

 「我原以為這輩子大概就這樣過了,」擁有碩士學歷及高考資格,繁運豐十年來就在圖書館裏,做他喜歡的大眾教育工作。不過接下北投分館的籌備主任,卻讓他人生有了改變。

 其實,繁運豐原本就很喜歡舊北投分館的環境,因為在台北,很少有圖書館是蓋在公園裏,旁邊甚至還有一條小溪穿過。年輕時的他,就常在公園裏邊看著小朋友溜冰,一邊攤開書來曬太陽。

綠建築融入民眾生活
 不過,當他開始接手籌備新館時,卻發現一些過去沒有發現的事。包括部份居民其實希望圖書館遷走,對居民而言,蓋一座新的圖書館,對當地經濟並沒有什麼幫助。

 「但當圖書館落成後,居民態度大為轉變,人人都引以為傲。」繁運豐記得,有一位阿婆原本已打算賣掉溫泉街上的房子,但看到圖書館蓋好後,直說:「不賣了不賣了,因為旁邊這棟房子蓋得太漂亮了。」

 也有里長在選舉時,就把圖書館當成文宣的背景,直把圖書館當自己政績。

 北投分館對地方的凝聚力量不僅於此,圖書館啟用後,社區居民大量回流辦借書証,著實讓櫃檯人員天天人仰馬翻。而一些社區活動也陸續在北投分館舉辦,讓圖書館成為北投人的驕傲。

 「看著每天川流不息的人潮,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成語裏,會用『魚貫進出』來形容人多。」繁運豐說。

 這些情形,都讓繁運豐感到雀躍,他從沒想過一棟建築所帶來的影響,竟是如此巨大。不過隨之而來的,卻也有一些副作用。

自導系統亟待建立
 新建築吸引了大量的觀光客,並常與在館內安靜唸書的民眾起衝突,而館內自導系統的缺乏,也讓民眾只是來看漂亮的建築,卻會下「這裏不當餐廳真可惜」的結論。

 建築界流行一句話,建築的生命始於工程結束之後,對繁運豐而言,感受更是深刻。

 「北投分館只成功了一半。」繁運豐指出,接下來北投分館必須要加強導覽的設計,把教育的功能帶進來,才能逐步讓民眾素質提高。他說,這作法除能讓民眾學著了解什麼是綠建築外,甚至對後面二氧化碳排放問題,也能多點認識。

 繁運豐對於環境教育的熱誠,自他擔任代理主任後,可說是愈來愈強烈,所以當在他今年初,看到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的簡章送來圖書館時,他忍不到半天就衝到荷蘭辦事處詢問細節。

 有著教育與森林雙重背景的繁運豐,希望能在荷蘭學習地理資訊系統(GIS),並將其用於自然資源管理。他舉例說,如果台灣能將類似的理論,導入城市的自行車專用道,則自行車在台北的地位,就能由休閒工具轉變為交通工具。

讓台灣走向綠色未來
 而在荷蘭拿到學位後,他則希望能在挪威奧斯陸大學繼續進修數位圖書館學程,讓環境教育與數位媒體兩者,能作更緊密的結合。

 繁運豐說,雖然他的人生看起來轉折很大,從森林系到圖書館所、又從圖書館轉到自然資源教育,但對他自己而言,卻都是有脈絡可尋。他也相信,只要台灣能多看島嶼之外的世界,發揮自身不受箝制的創造力,台灣絕對能在阻止全球暖化的議題上,作出自身的貢獻。

【延伸閱讀】
羅益強獎學金新聞稿
北投圖書館(by 黃麗妃 新台灣新聞周刊587期)
繁運豐的部落格:圖書館阿伯的看板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真棒的消息!
祝福他早日學成歸國,繼續推廣這麼棒的理念!加油!

匿名 提到...

Dear 靜止,
跟繁主任聊天,
很容易就會被他的熱情所感染,
特別是他那一股帶有點傳教士的表達方式,
讓人覺得未來並不是那麼悲觀的。

希望借由繁主任的例子,
能讓更多的人願意投身在環保教育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