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三個理由告訴你,「川普退巴」不會有事!

"即使川普一意孤行,由中國、印度率領的新興經濟體,還有最早發展氣候行動的歐盟,未來仍可合力填補美國留下的領導空缺,帶領其他國家往低碳路線轉型。"
川普宣布將在美東時間週四下午三點宣布美國是否退出巴黎協定。(來源:川普推特


文/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531日傍晚,「缺電」流言揮之不去的台灣,正準備迎接炎熱夏季,還有即將調高的電價。遠在太平洋彼端的美國卻丟下一顆超級震撼彈--美國總統川普決定退出《巴黎協定》!

首先發難的是今年剛成立的社群媒體Axios,表示收到兩名可靠消息來源指出,川普已決定正式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由環保署長普魯特(Scott Pruitt)等人組成的決策小組,正在研擬如何退出該協定的執行細節。Axios消息見刊後,包括CNNCNBC、彭博、衛報等多家媒體,也輪番推出相關報導,他本人隨後也在推特上宣布,將在幾天內公開最後決定。


短時間內,各種關於「川普退巴」後續效應的悲觀預測不斷問世,有人認為高居全球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排碳國的美國退出,恐牽動其他國家跟進的連鎖效應,有人覺得影響在於資金面,向來扮演聯合國氣候公約(UNFCCC)和相關氣候基金最大金主的美國,退出後將重挫抗暖化研究的資金來源和科技進展,更有人悲觀認定一旦美國不玩了,《巴黎協定》設定的全球升溫幅度(攝氏2)不但無法達標,更會一口氣跳升到比工業革命前還高攝氏3度以上。

然而,密切觀測國際氣候談判超過10年的《低碳生活部落格》可以告訴你,川普退巴的衝擊力道並沒有想像中大,理由有三個:

一、在國際氣候賽局上,美國早已不再獨大

多數悲觀論者都認為,少了過往執世界牛耳地位的美國,《巴黎協定》未來命運恐怕淪為它的前身—1997年問世的《京都議定書》,只有少數國家認真執行,難以帶動全球積極減碳。殊不知,《巴黎協定》是有史以來最快跨過生效門檻、且獲得舉世認同的國際環保公約,去年底川普勝選正值第22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2)舉辦期間,但包括澳洲、英國等國仍不受影響陸續批准《巴黎協定》,如今放眼望去,除了敘利亞和尼加拉瓜,其他聯合國會員國都表態支持《巴黎協定》,且大多提出各自的INDC減碳計畫。

即使川普一意孤行,由中國、印度率領的新興經濟體,還有最早發展氣候行動的歐盟,未來仍可合力填補美國留下的領導空缺,帶領其他國家往低碳路線轉型。

二、將有更多「非國家層級」的行動組織接棒

再來看執行端,在回應氣候變遷和能源改革的行動上,許多城市、企業、社區等民間倡議團體,早就是比國家和政黨還要積極的活躍角色。根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球已有超過2500個地方城市和超過2100家企業,走在政府要求及法律規範之前,提出了自主減量計畫和氣候因應行動。事實上,在川普公布決定前夕,身為全美最大都市的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就公開表示,未來各地城市可以接下美國抵禦氣候變遷的責任,不會讓外人看笑話。



這種「從地方包圍中央」「民間比政府還積極」的現象,不只發生在美國,也同樣發生在許多國家、甚至台灣,就算政府失能或政黨刻意忽視氣候變遷的科學事實,這股「由下而上」(bottom-up)的力量也會接棒負起重任,不讓單一強權或有心人士干擾氣候賽局。

三、2020年前,美國將會觸底反彈

川普這位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狂人領導者,其實是美國選舉制度誕生的產物,讓他極端的言論和主張獲得不少民眾支持。但選舉制度的公平性在於有任期限制,倘若川普決定讓美國完全脫離《巴黎協定》,也得等到2019年才能如願,屆時又得遭遇下次總統大選、抑或2018年期中選舉的民意考驗,被外界放大檢視他的選舉承諾和治理能力。

比方,讓川普贏得選舉的口號之一,就是他承諾替煤礦工人找回工作。但勞動統計局分析,過去七年(2009年三月到2016年三月)美國的煤礦場職缺數大跌四成,反而是天然氣與再生能源職缺持續成長,估算他4年任期內全美將有40個燃煤電廠陸續關閉。從此即可明顯看出,即便貴為全球最有權勢的美國總統,川普也無法螳臂擋車,憑一己之力翻轉全球減碳的世紀風潮。

一旦川普吹破牛皮,無法達成競選承諾,下次大選來臨時,美國人民還會給他一次機會嗎?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