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

亞洲鄰國 減碳目標一覽

--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第一個延長小時--

 文/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台灣青年團

 訂在十八日晚上十八時落幕的氣候會議,一如往年的會議進入延長會議。目前各國元首及代表,已經在大會上發表一至兩次的演說,目前並正在進行第三輪的元首談判。

 以下的資料是由國際談判專家李河清教授,帶著政大外交系所的學生,根據稍早亞洲國家領袖或部長所發表演說作的整理。


日本
 早在今年9月22日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議上,首相鳩山由紀夫便已向國際社會宣佈日本的減排目標,即以1990為基準年,預期在2020年之際全國要削減碳排25%。

 作為《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附件一國家的日本,無論在減碳的策略選擇、科學技術,甚至是財務資源上都有一定的困難,真正憂心的是,其他富裕國家並沒有意願,共同合作建立起公平又具有實效性的減排共識和具體行動方案。

 另根據上個月日本《朝日新聞》(Asahi Shimbun)的報導,不少企業主擔心政府減碳目標過高將增加經濟負擔,妨礙市場競爭力。而人民則認為,相較於前政府提出的以2005年為基準期,2020年將削減15%,民主黨鳩山向國際社會承諾的標準過高,不切實際,反而可能使國內GDP倒退。鑑此,鳩山己表示日本最終的實質減碳承諾仍以年底COP15的具體協定內容為準。

韓國
 青瓦台當局在上個月17日做出決定,預期到2020年要使該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於2005年的排放水準減少4%。總統李明博當天在國務會議結束後,對外發佈聲明,韓國現階段尚非《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附件一國家,2012年前並無減量義務。但是在經濟發展上,韓國屬於OECD國家,本當屬於附件一國家。南韓一舉一動特別受到國際社會的矚目。韓國並在會議裏發言願意主辦COP18,足以顯示韓國的企圖心,因為2012年是哥本哈根後最重要的京都里程碑會議。

新加坡(洪詩涵 政大外交四年級)
 總理李顯龍在此次發言中表示,新加坡將繼續支持聯合國協議,並且與國際社會攜手共同面對。然而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間的分歧,卻是全球氣候談判的最大困難。因此,他表示,減碳必須考慮到各國國情與能力,並採取與公約一致的減量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此外,已開發國家必須擬定短期與長期減量目標,並協助開發中國家,藉此減少兩者間的分歧。

 新加坡以國際貿易、金融業與旅遊業等最為發達,碳排放量受其產業結構影響,減碳能力有限,然而,新加坡已於12月2日時承諾要在2020年削減碳排量16%,而李顯龍表示,新加坡將於1990年為標準,減少30%的碳排量。

 (091219更正:關於新加坡當天30%的發言,是指2006年已比1990年碳排密度減少30%,感謝環境資訊協會指正)

 身為東協的一員,新加坡理應作為東協國家模範,並協助東協國家技術轉型或提供資金,做出比減碳承諾更實際的行動。

中國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在11月26日代表北京政府對外發表公開聲明,宣稱到2020年全國單位GDP的碳排放要比2005年減少40%到45%,並將此指標納入「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聲明中解振華同時表示,此一承諾對「本國」有約束力,中國政府未來將透過國內立法,以統計和監測等方式落實碳排減量目標的實現,但也明白地拒絕任何國際性的減碳審查判準。

 對於中國上述的承諾,國際社會多數給予正面的評價或回應,但事實上中國提出的削減數字是暗藏玄機!該國以單位GDP的平均值來計算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間接透露其以經濟成長作為履行減量的條件,因為只有當中國國內的GDP繼續成長,所謂的「單位碳排放」才有可能達到其宣稱的標準。

印度
 已是全球第4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印度,原本在減碳立場上十分堅持,絲毫沒有意願提出屬於自己的減量數字。但在目前主要國家紛紛做出政治表態之後,態度已有所鬆動,總理門莫漢表示,若其他國家能夠一同承擔,印度也不排除加入減排行列的可能。

 根據路透社提供的最新消息,印度官方表示到2020年時,該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以2005年為基準削減碳排24%,而到了2030年時,減量將進一步增加到37%。印度的此一舉措表明,該國在氣候談判政策上受到了國際壓力的影響。

菲律賓(林柏叡, 政大外交碩研三)
 菲律賓由總統艾若育女士代表菲律賓發言,菲律賓是個由七個海島組成的島國,每年人均碳排放量是1.7噸。菲律賓位於颱風的必經之地,每年都有許多颱風肆虐,今年最後一個颱風甚至在11月的時候侵襲菲律賓。本次風災造成數萬人流離失所,900人死亡,2000幢房屋遭沖毀。

 菲律賓是個發展中國家,所以艾若育女士希望先進國家能提供資金與技術協助菲律賓減少碳排放量,尤其是美國,艾若育最後重申了一次美國的承諾,每年會提供1000億美金協助開發中國家碳排放減量直到2020年。

 (100108更正:經查艾若育女士發言原文,菲律賓是由7,000個島嶼組成、人均排放是1.6噸、今年十一月風災影響人數則為九百萬人、超過二十萬個家庭受影響,感謝網友熱心提供訊息)


【參考資料】
談判文件外洩:全球將升溫3度》林鼎潔 18-Dec-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碳排三巨頭 現身丹麥角力》張楊乾 18-Dec-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2 則留言:

山頭火 提到...

阿乾,關於新加坡待查的數據部份

根據海峽時報
http://wildsingaporenews.blogspot.com/2009/12/singapore-backs-push-for-climate.html

李顯龍說的是
Singapore would cut its carbon emissions growth by 16 per cent below business-as-usual levels by 2020.
.....
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green cover, limiting the number of cars and switching to natural gas for electricity have brought down carbon intensity, which is the amount of carbon emitted per unit of energy consumed. In 2006, carbon intensity was 30 per cent below 1990 levels.

在環資的轉載
改為:
新加坡已於12月2日時承諾要在2020年削減碳排量至基準排放情境(Business-As-Usual,BAU)的16%。而李顯龍表示,新加坡透過各種措施,碳密集度在2006年已降至1990年水準以下30%。

以上供參考

謙禾 提到...

以“科學”為本的氣候協議﹣停止高耗能產業,調整產業結構

畜牧產業直接、間接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達51%,及甲烷暖化效力強於二氧化碳23倍(若把存留大氣層時間長短考量進去,則是72倍),及各溫室氣體與氣懸膠交互作用的暖化研究報告,這三項科學研究被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承認並採納入協議內(評量機制),那麼美國提高減排目標2倍達34%(2020年在 2005年的基礎上減排17%的目標乘2)來迫使中國也提高減排目標並接受獨立減排監督,那麼美國只要“廢除畜牧業”,轉而發展有機農耕,就可以達成承諾的目標,而其它產業的減排成本、壓力就會減少許多,這樣就可以維持其它產業的競爭力。

所以非畜牧業的產業部門應該要資助進一步研究,及督促國際採納這三項科學研究(為World Watch Istitute 及 US NASA 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 所提出),也就是以“科學”為本的氣候協議。

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國家整體比重,相對地美國較中國來得重得多,可以從人均肉品消費量看出端倪(美國124.8公斤,中國52.4公斤,資料來源:世界資源研究所),而目前中國能源還是相當依賴碳,中國減碳壓力不是畜牧業,如果歐巴馬得到(或想要得到)非畜牧業的支持,那麼就應該要這樣做,也就是主導以“科學”為本的氣候協議,採納這三項科學研究,因為這同時可以維持國家競爭力又保護人民的健康。保證連任!!!

吵完了誰該減多少,接下來就該吵從那裡減比較划算。不過~時間有那麼多嗎?
﹣﹣>結果誰該減多少還沒吵完,只達成空泛的共識而已!

地球暖化造成城市地標泡水,有人會說:停止高耗能產業,調整產業結構。但有人會說:發展水上威尼斯觀光業。奇怪!為什麼會有這樣想法的差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