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綠色獲利 分紅給地球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圖/Flickr創用共享(Greenforall.org上傳)

 春節假期裏讀上幾本書,相信是不少人過年時的習慣,特別像是在返鄉的歸程中,或是出外訪友的旅途上。今年我也在狹小吵鬧的飛機艙內,把皇冠所出版的《綠色企業力(80 Hommes pour changer le monde)》一書給讀完,並在兩萬英呎的高空上,被書裏詳列的三十二個「社會企業」案例所感動。
綠色力量 商業新勢力
 《綠色企業力》是五年前由兩位法國年輕人所撰寫,主筆的年紀其實和我一樣大,但當我還在台中跑自殺案的新聞時,他卻已和朋友走訪全球一百多個永續企業,書籍出版後兩人也共同獲得2005年的人權文學獎。書裏其實並不全是講綠色議題,舉凡微型貸款、窮人診所、數位落差都是他們有興趣的主題;但與綠色產業相關的議題,如環保飯店、生態旅遊、稻鴨共生、資源再製等企業型態,確實佔了大半的篇幅。

 而在讀完此書後我也才知道,台灣普及率仍不高的太陽能光電板,在孟加拉卻已透過微型貸款,為十萬戶家庭供應清潔的電力。而每天開車接送老婆下班的我,至今仍將瓦斯車的減碳價值浪費在停車場內,但在美國卻已有人開設了「共用汽車」公司,除讓租用車如同私家車般便利,並創造一年約十億台幣規模的新市場。

 從窮國到富國,從每年人均碳排放量4.6噸的中國,到10噸的南非(*1),都各自對人類的未來展開各式的創意。而若在五年前世上就已有這樣的擘劃,相信在09年的台灣,也能有屬於自己的綠色商機。

不靠補貼 獲利模式建立
 另外,與我平時所接觸的書籍不同的是,這本書主要在談永續企業的可能性,而不是暖化或石油危機對企業的衝擊。且裏頭大部份介紹的企業,不但能賺錢還能為人類作出貢獻,且雖不是為了利潤而存在,但獲利模式卻能一再被複製。

 書裏在一開頭就已提到,「企業需要賺錢,就像人需要呼吸一樣,但要為了活而呼吸,而不是為了呼吸而活。」在全球經濟衰退的當下,這本書或許正可讓我們看到,下一波產業革命的重點方向。

 不過,獲利模式或可複製,但成功路徑卻從來不是一模一樣。書裏出現的八十多個人名,都在替人類未來思考解決辦法的人,他人眼中看來他們是在人生中成功,但更令人欽羨的,卻是他們成功的人生,對整體人類文明的延續是有益的。

 書裏最後幾頁裏提到,作者希望這本書能讓「身體力行者的道路越來越寬廣,讓光說不練的人啞然失聲。」這句話著實點中我的心頭,也慶幸與基金會關係密切的台達電子公司,持續都在作節能減碳的研發(*2),而《低碳生活部落格》在新的一年,也將更努力發掘台灣的綠領個案,記錄下這波綠色的工業革命。

【參考資料】
(*1)EIA 2008 "International Energy Annual 2006"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台達電子網站 14-Jan-08 《台達電子發表全系列先進節能LED照明新產品 全球首創可調光LED燈具、全國效率最高LED路燈齊亮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