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迎戰熱浪!2020「東京奧運」動起來

"為了降低道路溫度,國土交通省將馬路更新為保水鋪面(透過水蒸散降低路面溫度)、善用避熱性鋪面(反射紅外線抑制溫度上升)、並提升街道樹木的綠蔭效果。"
(圖片來源:日本環境省

文/陳喬琪(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2018年全球熱浪頻傳,日本各地紛紛打破夏日高溫紀錄,氣象廳也不斷發佈高溫警報,723日還在埼玉縣熊谷市測到史上最高的攝氏41.1℃!據總務省消防廳統計,該國因高溫而傷亡的人數已達1979人,超越2008年成為歷來最多。

 對此,日本環境省近來特別發表了「2100年溫度氣象預報模擬」,提高民眾對氣候變遷及能源使用的警覺意識。然而,當熱浪不斷北上、侵襲高緯度國家,不少人擔心後年的東京奧運該怎麼辦?本文分為中央和地方政府兩部分,整理日本當前因應夏日高溫化及都市熱島加乘災害的相關作法。

日本環境省推出的2100年氣象預報,屆時各地溫度都高得嚇人。(資料來源:日本環境省

中央對策

一、 熱島效應對策綱要
 日本政府針對都市熱島效應的酷暑對策已行之有年,環境省水及大氣環境局早在2004年成立了熱島效應聯絡委員會,並於同年制訂「熱島效應因應對策及基本方針」,環境省也發表過不少文宣。

 為解決長年都市化工程造成的熱島效應,上述綱要提出審查城市結構及生活方式等策略,讓地方有依循進行後續的減緩或調適策略。2012年修訂的新版本,則補充了五個新建議:減少人為排熱、改善表面塗層、改善城市形態、改善生活方式、促進適應因應策略以減少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日本政府研擬的都市熱島效應對策,以及該如何因應的多種方法。資料來源

二、市井暑氣因應對策
 從熱島效應的議題延伸,2017年環境省開始關注高溫及暑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擬了「社區街道(市井)暑氣因應對策指引」,內容分三部分:基礎知識、具體對策、技術,列舉預防中暑之道、人體基本知識、不同技術的降溫效果、並提供衡量方法。

 該指引也點出都市迫切所需的降溫地點,以東京都市中心為例,就平面而言,東西向的道路受長時間太陽照射而提高路面溫度,尤其北側受影響程度最高。因此街道應著重通風及風廊設計,或優先考量最高溫的熱點,做為政府調適措施的著力點。


日本政府整理了各種消暑設施的降溫效果和耗能程度,供民眾參考、使用。資料來源

 當然,可協助降溫的設施及作法有千百種,倘若為了降溫、反而造成電力消費高漲,反而會落入能耗上升、減碳更難的惡性循環。因此該指引亦盤點了各種消暑方法的電力需求,及不同降溫需求下,最適合的降溫方式。

 對民眾的風險溝通和資訊傳播也是重要環節,環境省還建置一個預防高溫中暑情報平台」,以「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提供氣象資訊和風險情報,頗值得台灣借鏡。


預防高溫中暑情報平台不僅提供各地風險資訊,還包含中暑後的處置方式。資料來源

地方準備

 不只中央政府有準備,日本的地方政府也很積極。比方今年六月,「九都縣市首長會議環境問題對策委員會」(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Capital Region Nine Government Summit Council)便對夏日調適提出幾項新作法:
  1. 首都圈指定七處觀光設施,提供免費的陽傘借用。
  2. 舉辦街道打水(潑水)活動,以雨水、洗米水等二次再利用的水,號召街坊鄰居一同潑水、降低地面溫度。
  3. 推動「酷涼分享」(cool share,如家庭集中一間房吹冷氣,或利用公園、圖書館等提供冷氣的公共場所,驅趕暑氣之餘、也不忘節電。





東京周圍的九都縣市攜手對抗熱浪,在網上公布許多「酷涼分享」地點。資料來源

 至於即將舉辦奧運的東京都,也在2015年籌組「因應東京2020奧運高溫酷暑對策推動委員會」(簡稱「東奧委員會」),召集18個局處共同發想對抗夏日及抒解人潮的對策,並安排民眾體驗九都縣市的多元化降溫活動,如酷涼地點(cool spot)分享、街道打水等,培養市民因應酷暑的想法。

 2017年,東京都進一步提供夏日調適經費,補助裝設降溫設施。到了今年,環境局除對部分地區提出5000萬日幣的補助金額,也根據環境省的市井暑氣因應對策,研擬出「地方版」的夏日酷暑對策手冊,並增加三項積極作法:
  1. 酷涼點(cool spot)支援:區市町村或事業體(法人、個人)均可申請補助,在熱門觀光區域、未來奧運會場周邊、可自由進出的公共空間、及交通設施等地,設置幫助降溫的設備。
  2. 巴士站噴霧:為減少夏日時苦等公車的不適感,201620年設置的新站牌和乘車處,均配備了噴霧設施。
  3. 抗高溫新技術補助:可申請項目有:多孔隙可通風的遮蔭設施、太陽能發電噴霧裝置、附噴霧設備的大陽傘等多項。




東京都自己推出「地方版」的夏日酷暑對策手冊。資料來源

 除了硬體方面的整備,東奧委員會也籌設了因應中暑所需的醫護體制與急救系統,打算更有計畫地利用打水及灑水系統降低風險。國土交通省則將馬路更新為保水鋪面(透過水蒸散降低路面溫度)、善用避熱性鋪面(反射紅外線抑制溫度上升)、並提升街道樹木的綠蔭效果,整體作為歸納為下表:

2020東京奧運抗暑對策彙整
1.       抑制溫度上升的道路鋪面
2.       為田徑賽(特別是馬拉松)觀眾設置cool spot
3.       會場等候及排隊區設置遮陽棚、大型冷風機
4.       提供民眾熱度指數的抗暑資訊和氣候情報
5.       規範戶外志工的連續工作及活動時間
6.       醫護人員隨時在醫務室及救護室待命

對台啟發

 持續破表的高溫,加上即將來臨的東京奧運,讓日本從中央到地方,無不加緊腳步、設法對抗熱浪。但看似琳瑯滿目的措施,對部分民眾來說還是不夠,有人質疑現階段作法效果不足,也有專家認為在高溫環境下跑馬拉松太危險。儘管如此,東京都當局仍持續進行許多降溫實驗,從種植行道樹、解熱噴霧、擴充遮蔭設備等,盡可能多方嘗試。

 台灣雖不像日本面臨了奧運級的國際賽事舉辦壓力,但每逢夏季,民眾總習慣依賴冷氣消暑,造成尖峰用電量屢創新高。一旦極端熱浪頻繁發生,如何兼顧節能減碳和氣候調適?為都市營造更多通風廊道和降溫空間?挑戰勢必更為艱鉅。

 雖然近來勞動部開始討論「高溫假」和「高溫津貼」等議題,但整體來說,政府更應更著重高溫風險資訊的傳播,並打造更多有利節能和消暑的降溫場所(類似酷涼分享地點),甚至主動協助廠商降低作業場所溫度、調整日常運作時間、建立緊急通報和醫療服務系統,才有機會適應未來可能成為「常態」的極端炎夏。

 日本境省影片:2100年未来の天気予報

【參考資料】
7.      東京都環境局 

【作者簡介】
陳喬琪,台大園藝系畢業、日本京都大學地球環境學舍環境管理碩士,現為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研究興趣為環境規劃、環境政策分析、氣候變遷調適、能源轉型等議題。


【延伸閱讀】

--
--
歡迎追蹤低碳社群媒體:Facebook  LINE@  Instagram  YouTube  Twitter  Pinteres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