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來,我們面臨越來越多森林大火,甚至還發生在非傳統的野火季節,顯示加州的氣候正在改變!」加州森林與火災保護部(CalFire)副指揮官 Daniel Berlant 如此說道。"
圖片來源:逃難民眾Rick Patrick推特
文/陳柏宇(COP23台灣青年代表)
從2017年12月初起,熊熊的森林大火一路從洛杉磯延燒周邊城鎮,在落山風的助長下,燃燒範圍蔓延27萬英畝,這般面積已超過1,000平方公里,幾乎是四個台北市大,數以萬計的居民不得不進行遷徙、避難,新聞畫面也不斷放送仿如世界末日的火燒山場景,令人觸目驚心。
氣候變遷加劇,森林火愈演愈烈
時有所聞的森林火現象,對美國、加拿大、澳洲等擁有龐大林地的國家來說並不稀奇,只是按照過去經驗,加州的森林火季節通常只到秋季就結束,這次卻異常地在冬天起火,加州森林與火災保護部(CalFire)副指揮官Daniel Berlant受訪時表示:「數十年來,我們面臨越來越多森林大火,甚至還發生在非傳統的野火季節,顯示加州的氣候正在改變!」
氣候變遷的確是美西森林火越來越密集的元凶之一,據官方統計,過去100年內,加州三分之二的大型野火都在2002年後發生。例如剛過去的2017年十月, 北加州的Napa與Sonoma郡才經歷了猛烈火勢侵襲,不久又發生這起自1932年以來第三大的森林火。
哥倫比亞大學生物氣候學家Park Williams研究發現,1970年代以來,部分美西地區和阿拉斯加,平均火災日數以以往多了78天,自然資源守護協會(NRDC)指出,森林火還會引起早發的高山融雪。科學家預估到了21世紀末,地球對森林火將更顯脆弱,美國西岸這類的中高緯度區域尤其危險。
原因一:均溫升高,旱季拉長
為何氣候變遷會助長森林大火?第一個原因不難推斷,就是現在比以前更熱了,氣候變遷造成冬季縮短,春夏兩季更為炎熱,造成更長的乾旱季節,因而延長了森林火的好發季節。
長期報導野火的媒體記者Eric Sagara舉證,冬季降雨模式的改變,提供了更多引發森林火的「燃料」。由於乾季延長,一旦苦等多時的雨季來臨,植物便在此時瘋狂生長,等到水分脫去,就成了助長火勢的易燃物。2016年冬天,加州迎來了有史以來最濕的雨季,降雨量成長到90英吋,緊接而來的夏天卻飆破歷史高溫(許多地方飆破攝氏50度),大量水分蒸散的植被就成為最佳燃料。
原因二:人為開發擴張,林地界線消失
另一個加劇森林火的風險,來自持續擴張的人為土地開發,消弭了「都市」和「野火」之間的安全界線(wildlife-urban interface)。這陣子大家常在社群媒體上看到、民眾從行駛在高速公路的車子拍到的森林火驚悚畫面,即為一例。
過去,森林火多源於乾季和閃電導致的林木自燃,之後會因缺乏燃料或遇到下雨自動熄滅,如同自然界的循環活動,不致威脅人類身家財產。可是,隨著人類活動範圍不斷擴張,如今在美國,已有將近一億人口居住在自然和人類地盤的交界上,其中大多數是近60年出現的郊區住宅,當人口變多,對森林而言也增加了製造火源(如抽煙、露營、烹飪等)的機會。
根據研究,超過八成的森林火皆起於人為因素,引發的火勢不斷增加居民暴露在濃煙與火線中的風險,住宅群也成為延續火勢的燃料。長期追蹤加州森林火與土地利用情形的記者Mike Davis比喻:「我們把很多人口與財產,丟進一條充滿危險的道路!」
人類活動和開發範圍不斷擴張,無形中把自己暴露在森林火的威脅範圍內。(圖片來源)
因應森林火,加州五大策略應對
在川普退出《巴黎協定》後的美國,加州州長布朗(Edmund Gerald Brown)無疑是最具氣候意識的地方領袖之一,帶領其他州繼續延續美國的環境承諾。事實上,對既缺水、又常面臨森林火威脅的加州來說,抵禦氣候變遷本就責無旁貸。
州政府目前訂出的長期目標,2030年的排碳量不但要比1990年減少40%,還要用再生能源供應50%的電力,並將建築能源效率提升一倍。面對愈來愈頻繁的森林火,加州當局也推出了五項因應計畫:
1. 實施再造林計畫,捕捉(封存)更多二氧化碳
2. 做好林地保存與開發管制
3. 管制柴火,減少森林火發生率,並用於再生能源
4. 都市造林,增加綠蔭,減少能源消耗
5. 改善林地管理,確保森林健康
實際成效如何呢?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參考資料】
4. 加州氣候行動網站
【延伸閱讀】
「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節目:暖化效應加劇,重新認識「森林火」 林朝欽 2017/8/28
野火燎原 ─ 2013 Rim Fire 謝雯凱 2015/11/23
美國氣候評估報告 揭露氣候變遷迫切危機 賴慧玲 2014/5/20
----------------------------------------------------------------------------
低碳生活部落格也有LINE@生活圈帳號了喔 @wck4392u
低碳生活部落格也有LINE@生活圈帳號了喔 @wck4392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