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繼續「看見台灣」:從灣寶畫面談土地開發案

驕傲開懷的站在農田上的農人們,不知因著對土地割不下的愛,曾付出多少心力上街抗爭;為了守住腳下那片踏實,更為台灣留得一片養活眾生的農地。

文/耿璐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約記者)

《看見台灣》影片中,灣寶農民的身影。(照片出自台灣阿布電影公司,轉貼自奇摩旅遊 )

    《看見台灣》以壯闊的空拍景致驚艷全台民眾,看見美麗之外,更帶觀眾俯瞰台灣土地那深的見骨的破壞傷痕。在震撼、痛心之下,為了不讓觀眾過於絕望,貼心的齊柏林導演以幾段友善土地的實際行動作結尾。

    其中一段是苗栗灣寶地區的洪箱女士與眾人彎腰種田的畫面,一般觀眾看著有機農田欣欣向榮,會為灣寶的豐收感到開心;但了解背後故事的人,則會因看著捍衛土地一路艱辛至今的洪箱女士爽朗身影,感到不捨和心疼。驕傲開懷的站在農田上的農人們,不知因著對土地割不下的愛,曾付出多少心力上街抗爭;為了守住腳下那片踏實,更為台灣留得一片養活眾生的農地。

讓農民驕傲的站著:後龍灣寶

    如同台灣許多的農田困境,後龍鎮的灣寶里(及海寶里)的良田也屢次險遭徵收,1996年檔下竹科四期開發案,2009年灣寶地區又面對高達334公頃的「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兩案都是地方政治人物強推的政見。

以灣寶為題材的繪本
    灣寶人不了解,生產力豐盛的農地,為何總被視為荒地代價而沽,而為了那說的好聽但不知是否真能運作的科技園區,官方打算用公告地價加四成的補償金,來強制徵收種植有機地瓜和西瓜出名的灣寶優良農田。對於想繼續耕種的農民,拿著微薄補償金是怎樣都不可能在灣寶另行購地務農。

    好嘎在,灣寶女農洪箱站出來,自救會理事長陳幸雄站出來,許許多多堅守農地不願放棄農耕的灣寶農民,堅定的站出來向徵收說不。「恁爸只知道抗議,同意是啥小」布條飄揚在說明會上,這樣的霸氣難得展現在樂天知命的農民身上。

    2011年好消息傳出,因為灣寶農民強烈反對,農委會也發聲表示將以保護優良農地為主旨,在沒有地主同意書也無農委會同意變更地目,且苗栗尚有閒置工業區情況下,營建署駁回「後龍科技園區農地變更案」,因此,我們得以在《看見台灣》一片中看見洪箱與眾人彎腰耕種、餵養眾生的身影。

灣寶事件哀傷版:竹南大埔

    同樣的畫面,如果轉到同為苗栗縣竹南鎮的大埔,空拍攝影機看見的,則將會是破碎的農地、心碎的農民。

    早灣寶一步面對徵收,大埔農民碰到的是由苗栗縣政府提出的「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周邊特定區」的都市變更計畫。2004年起因於新竹科學園區不敷使用,國科會往竹南規劃了新園區,為配合可能的周邊發展,苗栗縣政府自行劃設157公頃的周邊特定區(非園區基地),需將現有農地和住宅地進行徵收。由於徵收過程粗糙,且苗栗縣府的徵收規劃有84%用地為公共設施和住商發展,整體計畫也與國科會之竹科園區無關,因此有浮濫徵收、炒作土地的嫌疑。

    2010年,苗栗縣政府開始大力移除反對徵收的農戶,某日清晨無預警封鎖需徵收路段後,派出怪手直接進入農田整地,剷除即將收割已結實累累的稻米。由於民眾即時記錄下來的畫面太震撼,影片傳出後立刻引發社會一片譁然,使得大埔農地徵收獲得各方注目;徵收如何符合公益性、必要性,頓時成為社會重要話題。

    然而再多的討論也挽不回破碎的心靈,大埔73歲的朱馮敏老太太不堪政府強徵農地心理壓力,喝農藥自殺,成為大埔徵收案第一位犧牲者。2013年位於計畫邊緣的四戶住宅,因不同意徵收,縣府趁住戶北上陳情時迅速拆屋。也由於縣府強勢進逼,被拆戶張藥房主人張森文疑似自殺陳屍於水溝,成為大埔徵收案第二位犧牲者。如今,雖然法院判決徵收違法,但房舍已拆、多數農田已徵收。而「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的系列抗爭,則已在社會間蔓延。

    對照《看見台灣》灣寶農民們歡喜農耕的身影,大埔最有名的畫面,徒留強制徵收期間,縣政府派怪手開入即將收成的農田,挖起已結實累累稻子的那一幕


影片:公共電視紀錄2010年6月28日,苗栗縣府派警力護衛怪手挖除大埔幾近收成的稻田。(公視新聞上傳)


農人彎腰耕種這一幕  得來不易?

    光是在苗栗縣,提出的新興計畫區就高達1236公頃(48個大安森林公園),徵收的面積十分可觀,更不用說全台如竹東二重埔、竹北璞玉、彰化相思寮等各地農田,都持續列為徵收名單。

    那麼,為何良田總是被劃入徵收呢? 除了一般民宅的徵收,地形平整方正的農田,很自然的受到開發案青睞並列入優先考慮,加上農村在現代社會被視為落後象徵,土地收購價值容易壓低,農民容易動搖售地,不知不覺已逐漸消失的台灣耕地,其面積更快速流失中。

    為何有農民不願賣地養老呢? 對他們來說,土地是一輩子、放感情下去經營的事,祖先在這地上務農,勞心勞力養活一家,未來後代子孫也可不偷不搶繼續靠這塊地維生,徵收拿到的錢只是一時的。農民表示:「什麼都可從國外進口,就只有土地不行,更何況台灣要靠這些農田才能自給自足活下去阿!」

    然而,台灣以開發工程和炒房地產為主的獲利模式,終將持續與民搶地,近幾年來,農夫被迫放下手中農務不斷北上抗議,才能爭得繼續耕種的機會,灣寶的洪箱女士曾說:「我這樣的農村歐巴桑本來就應該在家忙,政府退回開發案也沒什麼好興奮的」,未來農人們不知是否要把上街抗爭作為第二職業,才能如洪箱這樣持續在農地上安穩忙碌著。

永續看見灣寶畫面  根本修正土地開發法條

    土地徵收應該是在符合公益性原則下,且無任何其他方案的不得已手段,然而在戒嚴時代就沒有更動的《土地徵收條例》輔助之下,強制徵收人民土地成為政府執行開發案必然手段且容易達成,因此,充滿瑕疵的《土地徵收條例》,民間提出的修正草案版本涵蓋四大主軸:以農為本拒絕濫徵、嚴謹程序充分保障、完全補償禁止搶掠、事權統一民間參與,針對避免任意徵收優良農地做為無意義的蚊子園區,也提出應明定特定農業區不得徵收、一般農業區應盡量避免徵收。

    不過,被濫用的開發法令及工具不只一項,如今依著《都市計劃法》,地方政府開始慣用啟動○○開發案、新訂、擴大都市計畫等,藉此讓農地變建地,地價房價更直線飆升,然而台灣都市計劃可容納人口早已超過台灣總人數,在各鄉鎮農村打造無數的「都市」真的對台灣有幫助嗎?

    加上台灣獨步全球的「區段徵收」手法,採用抵價地模式,也就是以同等「價位」的土地來賠償,在計畫區土地價格都會升高情況下,很自然的農民如果被強制收走一公頃土地,換得的僅為0.4公頃的建地。區段徵收成為政府不花一毛錢購地轉手賣出的好工具,卻可能逼使農民無法繼續種植。

    看見台灣,看見農民辛勤耕種的身影,也要知道土地開發之手已壟罩全台農地,爭議四起,而你我的私人地產及自家住宅,更可能也隨時在不自覺的狀況下捲入徵收、地目變更等土地開發遊戲中。

圖:2010年底,農地徵收受害的農民團體在彰化農地,利用收割順序割出土地正義字樣。(出處:台灣農村陣線)

【延伸閱讀】
農夫與他的田─灣寶共耕田》1-Feb-2014 大愛電視
灣寶‧後樂園》17-Dec-2012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
灣寶農民戰役》12-Jul-2010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
灣寶西瓜保衛戰》27-Apr-2009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
紀念張木村:緬懷一位守護灣寶、有機西瓜的先行者》25-Jan-2013 環境資訊電子報
科技產業搶我家(大埔事件)》19-Apr-2010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
大埔農地受難記(大埔事件回顧)》15-Jul-2013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
土地徵收條例修正案三讀 追求土地正義 人民仍須努力》朱淑娟 13-Dec-2011 環境報導

※「繼續看見台灣系列文章」由台灣環境資訊中心與低碳生活部落格共同企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