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最近「宅」這個字正火紅,因為一群「御宅族」的朋友,不滿綜藝天王在節目上的不當用詞,串連上街向對電視台抗議。也幸虧有這樣的新聞見報,我們才知道「宅」這個字,不光只是描繪待在家上網、打電動、或爛在沙發上當馬鈴薯的行為,此字另有專注於某事的正面意涵。
不過呢,幾天前的颱風假,讓我發現了「宅」的另一個正面評價。
常看這個部落格的朋友,應該知道我除了例休日外,每天都會計算我的碳足跡。而我猜大概十個有九個讀者,會對我平均高於北市人均的碳排放量,在螢幕前發出不屑的評論,像是「這傢伙居然敢說他學全球暖化」、或是「他開車四十四公里是去桃園找樂子嗎?」
計算碳足跡 逐步作減碳
這點我得承認,當開始去計算自己的碳足跡時,才會發現自己對地球的傷害有多大。現在我有機會儘量走樓梯(電梯爬一層排放0.218kg CO2),找到車位後至少一個禮拜不移車(開車一公里排0.22kg CO2,是搭公車的三倍),甚至,我已經排定每周吃一天海鮮素(生產1kg牛肉,會附帶產出36kg CO2)。
即使如此,我還是很難把碳足跡完全降低,何況我每天的計算標準中,其實還有很多碳排放的黑數,沒有計算進去。
但當這個禮拜放颱風假時,當我安份地在家裏當個宅男時,我發現,我居然只排放不到三公斤的二氧化碳!
不用搭十二公里公車上下班、不用搭三十六層電梯上下樓、不用分擔中央空調帶來的碳排放、不用搭計程車來回記者會場,只需要用到電視、電風扇、筆記型電腦、無線網路分享器,幾盞光線充足的省電燈泡,以及個位數用電量。
這讓我想起曾在雜誌上看過的一幅漫畫,一個男人在床上睡了一整天,他老婆進房叫他起床,他卻跟他老婆說他在賺錢。原來他已經上網賣了他的碳足跡,現正在床上過著低碳生活。
碳排放難免 但可減少浪費
當然,這樣的日子不是天天能過的,不然就沒有人付我薪水了,而且也不是我們推低碳生活的原意。但這也讓我醒覺,對在2007年當上班族的我們而言,很難避免舉手頭足間的碳排放,因此除了上班朝九晚五下班唱歌跳舞外,也許我們至少在一些小地方,像是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隨身攜帶環保杯筷、少喝瓶裝水、少吃牛肉、隨手關燈、多走樓梯等。既然不能避免留下碳足跡,至少可以讓它小一點吧。
你也想知道自己每日的碳足跡嗎,這個檔案是我目前的計算依據,可以參考一下,或是你也可以上環保署全民二氧化碳減量資訊站查詢。
最後,還是要向所有的宅男宅女致敬,你們是低碳生活的無名英雄!愛地球啦!
【相關報導】
記錄碳足跡 減碳日記 緩止暖化 (徐仁全 2007 遠見雜誌第255期 p274)
低碳生活方案 把家裡電器都變綠 (高宜凡 2007 遠見雜誌255期 p276)
【延伸閱讀】
The Carbon Carbon Diet (Polly Ghazi & Rachel Lewis 2007, Short Books: London)
How to Live a Low-carbon Life (Chris Goodall 2007, Earthscan: London)
你的碳足跡有多大 (張楊乾 200705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阿乾,《瓶裝水的罪惡,你喝不出來》一文可否轉載於敝人部落格?
回覆刪除To Barking,
回覆刪除沒問題啊,註明來源是「台達環境電子報」就好,網址:http://www.delta-foundation.org.tw/epaper/070815/epaper_070815.htm#a1
我想請問一下,一件衣服製造了四公斤的碳,包含燙和洗嗎?還是只有製造過程製造出這麼多的碳?
回覆刪除To Kate,
回覆刪除這個資料我是引用自天下雜誌369期第132頁,他們引劍橋大學的研究,指一件衣服從買回來到丟棄,整個生命週期排放四公斤二氧化碳,其中有六成排放是消耗在洗衣和烘衣。我原先文件指資料來源是Time Magazine是錯的,在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