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工業之母 不是石化 是遠見

台塑麥寮六輕煉油區爆炸(1)
圖說/台塑六輕廠七月時爆炸照片(Yes!Online上傳至Flickr共享)

文/鄭榮和(台灣大學機械系FORMOSUN先進研究動力中心指導教授,投稿原題「石化是綠能嗎?」)

親節剛過,幾乎所有的商家與各大百貨公司,都剛結束折價促銷的活動。在這個消費者撿便宜(?),商家笑呵呵的同時,有多少人還記得去年的同一天,「小林村」滅村,罹難了500多名居民?


也許對大多數人來說,八八水災只不過是一個不可抗拒的天災,過去就算了。殊不知人類之所以能脫離動物的層次而成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我們能從過去學到教訓,避免同樣的錯誤。但是,在這麼多無謂的犧牲和無數家庭的悲劇之後,我們到底學到了什麼?

八八水災只是一個天災嗎?跟我們肆意破壞山林、浪費資源、排放暖化或有毒氣體到大氣中、製造龐大的垃圾毒化大地等行徑難道沒有關連嗎?我們一面喊節能減碳,一面大肆徵收農田變更為工業用地。一面宣傳全球暖化的訊息,另一面卻不顧民眾與學者的反對意見,堅持擴建六輕甚至新建八輕。興建更多的石化廠或推動高耗能的產業是節能減碳政策的一部分嗎?六輕的失火爆炸到底排放了哪些毒物到大氣中,這些有毒物質或氣體,對北部的主政者或企業家們不會有影響嗎?空氣會分縣界嗎?去年中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一時間綠能被吵得震天價響,媒體高調的報導,如「這是歷史性的一刻,這是代表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向前邁進一大步,這是顧台灣、拼經濟、愛地球的里程碑」等等。一陣熱鬧之後,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件事?我們不是不要經濟發展,但是石化是綠能嗎?

前一陣子,中南部只不過幾場午後雷陣雨就可以引發土石流,在短時間內降了那麼大的雨量其實只不過是地球嘗試回到平衡點而已。過去這個平衡點完全由太陽與地球的活動主導,人類只能被動地忍受或受驚嚇(也因此有了那麼多的神)。不過,人類所發明的工具與經濟活動已經強大到有能力影響地球了,也就是我們已經逐漸在改變地球的平衡點。八八水災只是一個警告、一個開始。近日來全世界各城市的異常氣溫,甚至於莫斯科持續高溫,引發俄羅斯中西部森林大火,不都是一連串的警示嗎?

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未來?我們想留給後代子孫什麼樣的棲息地呢?我們應該慶幸,我們尚未將地球「改造」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雖不遠矣),但是,重點其實不在現在,而是未來。不管我們架構了多少議定書,擬定了多少管制辦法,基本的習慣如果無法改變,真正嚴重的環境汙染或失控的暖化現象只會有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經濟成長與環保一定要對立嗎?每一位現代公民如果有機會看到地球的全貌,而不是侷限於每天局部的活動範圍,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包括所採購的物品真正的價值與對環境帶來的衝擊,以及對地球生態長遠的影響,我們還會如此生活嗎?

最近看了一本書「東西的故事」,敘述從原料的開採、生產製造、銷售配送、消費使用、丟除廢棄來探討一件商品從生到死的歷程與所隱藏沒有包含在價格上的外部成本(這些外部成本包括各式各樣的排放與汙染,都是未來子孫要付出的代價)。這本書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示,也將影響我未來進行研究的方向。我的新體認是,當務之急並不在創造新事物,而是研發新流程或製程。製造需要材料與能源,如果我們能從源頭開始,找到既環保又具競爭力的生產方式,我們就有辦法改變目前「開採-生產-丟棄」的循環中所產生的問題。雖然在自由市場上,消費者的力量左右著企業生產的產品,但是企業左右經濟發展的力量更大,只要企業擁有「節能減碳」的「開採-生產-丟棄」技術,我們的(消費)文明才能夠真正永續。

關於作者
鄭榮和,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研究領域在有限元素法、金屬成型、超塑性成型、結構分析等,曾任職於美國奇異公司研發部門。回國後任教於台灣大學,並曾帶領台大太陽能車隊赴澳洲比賽,過程還拍成電影《夢想無限》。現任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固力組教授,兼任FORMOSUN 先進動力研究中心指導教授,持續研發綠色運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