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

善用戶頭存款 落實能源轉型!

"撤資行動可以由任何一個「擁有存款簿」的個人或是單位發起,只要確保存款、投資、融資等金融行為,能與化石燃料產業脫勾,即使是一般民眾、企業、學術單位等,都可以一起參與行動、齊聚力量改變金融業者的投資行為。"
  
美國麥迪遜大學學生向學校要求撤資活動照。圖片來源:350.org

文/350台灣
 回顧氣候談判歷程,不管是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還是2015年的巴黎協議,都希望能將本世紀的升溫控制在2度C或1.5度C之內。但全球大部分的碳排放,大多來自於能源的使用(如:燃燒石油、煤礦、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因此要達到控溫目標,全球各地必須上演「能源轉型」的戲碼。

全球減碳新招:化石燃料「撤資」
 所謂「能源轉型」是指當前人類社會必須脫離化石燃料,轉而使用再生能源。但問題來了!究竟要如何停止化石燃料的使用,同時又可以發展再生能源?其中一種方式就是不再投資化石燃料,統稱「撤資」。執行的手法便是向化石燃料產業提出抗議,要求將資金轉移投入在真正對社會、環境有正向發展和益處的項目上,種類包含再生能源、教育、健保等。如此運用資本市場,來淘汰這些對環境有害之產業,其實在國際上已行之有年。


 談到這裡,可能會有讀者疑惑:究竟是誰在國際上帶領這一波又一波的撤資浪潮呢?事實上,撤資行動可以由任何一個「擁有存款簿」的個人或是單位發起,只要確保存款、投資、融資等金融行為,能與化石燃料產業脫勾,即使是一般民眾、企業、學術單位等,都可以一起參與行動、齊聚力量改變金融業者的投資行為。目前全球已經累計有近60,000的個體戶、900多個機構加入撤資浪潮,金額高達7.17兆美元。下面有幾個成功案例特別值得引介:
1. 李奧納多(2015)
早在氣候變遷紀錄片「洪水來臨前」上映前,影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便以個人名義加上其基金會撤資。
2. 美國銀行Amalgamated (2016)
Amalgamated是全美第一家撤資的銀行,認為能源轉型是重要且迫切的事,決定將其40億美元的商用資產撤離化石燃料產業。
3. 柏林市(2017)
德國柏林在2016年中時議會便投票表示支持撤資,2017年開始執行。這樣的決定與該市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相符,將會把原本可利用於化石燃料的7億5000萬歐元移除。
4. 愛爾蘭(2018)
2018年撤資大事件,愛爾蘭成為全球第一個撤資的國家。80億歐元的國家主權基金將不再投資化石燃料產業,這等於是納稅人的錢不會在支持加劇氣候變遷的產業。


截至今日的全球撤資金額與單位分布。圖片來源:Fossil Free Divestment Commitment


不落後於人,台灣的撤資運動
 回頭來看台灣的撤資運動,主要是由350台灣(350 Taiwan)發起、將撤資議題帶入本土,供國人檢視反思。350台灣從2016至今舉辦過各式活動,希望用不同方式讓大眾連結金融與氣候變遷的關係,進而採取行動;過去,也透過研究了解中央政府的化石燃料補貼,並用連署的方式,呼籲政府不僅應公開化石燃料補貼現況,且需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善用人民的稅金。而針對金融業者,350台灣也試圖宣導「投資未來,而不是投資汙染」的理念。
 經過一番研究盤點,組織發現以台灣而言,台電是目前最大的國內化石燃料開發商。根據德國環境與人權組織Urgewald的報告,於2014-2017年間,海內外共有24家金融單位投資台電,而對外的化石燃料投資,包括中國、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韓、南非、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台灣金融單位也是榜上有名。
 除此之外,學校也是投資化石燃料的主體之一。2017年,台大永續部發布了校園資金投入對象,其中就包含台塑等相關企業,資額超過2.6億。為了促使新校長承諾校務基金不再投資於高污染產業,校園成了我們需付諸倡議的場所,希望喚起更多學生和校務人員關注校務基金運用的方式,是不是讓我們獲得校園服務之餘,部分資金也被用來資助化石燃料產業,加劇了氣候變遷。
 下一篇,我們來看看國際上的高等教育,是如何「以校之名拒絕化石燃料產業」。
350台灣與Red Room等團隊合作,利用藝文活動來講述撤資議題。
圖片來源:350台灣

【延伸閱讀】
《轉給你看》書摘:全球化石燃料補貼改革發展趨勢 林子倫、趙家緯、龍吟欣 2018/05/18
不經意的贊助,連台大都有份?!簡述「化石燃料」補貼與撤資概念 顏東白 2017/05/12
綠色和平全球執行長:加速能源轉型,台灣應提升能源效率和成本透明化 詹詒絜 2017/12/15

--
歡迎追蹤低碳社群媒體:Facebook  LINE@  Instagram  YouTube  Twitter  Pinter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