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味精公司也永續【中篇】 味之素製程創新,助農業永續化

"假使以前需要消耗成本、額外處理的廢棄物,成了可以牟利的再生商品,對企業而言不但是一石二鳥之計,更是早就該全力以赴的好生意。"

文/宋瑞文

 味精是大家熟到不能再熟的日常生活用品,或許你一直以為它只是那個樣子,卻從未想過,其實味精也能為地球盡份心力?

 日復一日,每當大家在餐桌前大快朵頤,日本味精大廠「味之素」也在不斷往永續生產的方向前進。

「原料」在地化,且100%循環利用

 創業至今,味之素堅持以在地容易取得的農作物為原料生產「氨基酸(味精),它是食物之所以美味的關鍵元素。不同的氨基酸組合,都能影響食物滋味,比方番茄在不同的熟成度時,氨基酸組成各不相同,因而產生不同的滋味。

 不只植物,動物也懂得用氨基酸促進美味。如野生的獅子捕獲獵物時,會先吃胰臟、小腸跟肝臟,因為這些部分氨基酸含量更豐富、比較好吃,其餘筋肉部分,動物會等兩、三天氨基酸增加後,變得美味起來才吃。同理,生魚片也不是越新鮮越好吃,一般來說,切片等1224小時後最美味。

 味之素蒐集農作物原料,必須經過發酵過程、取出氨基酸,剩下營養豐富的副原料,則會在當地100%做為農業肥料和飼料,這樣資源循環利用的氨基酸生產方式,被稱為「Biocycle」,一來促進永續農業,也能替廠商確保資源的安定性。

(資料來源:味之素永續報告書

 現階段,味之素集團每年約使用3800萬噸的「甘蔗」生產氨基酸,倘若不是使用甘蔗;而是「昆布」的話,起碼需要883年的全日本昆布產量(2500萬噸乾燥後昆布)。換成「番茄」當原料,更需要兩億噸才夠,足足是全球番茄年產量的1.6倍。從最源頭的原料選用,就幫了地球一個大忙。
 
活用「副產品」,廢棄物幫土地重生

 在味精製程的最後階段,必須以「活性炭」去除色素和微量的不純物。以往,用過的活性炭都被當成廢棄物丟掉,但味之素在2012年有了不一樣的作法,該集團川崎工廠衍生的廢活性炭,不但轉化為土壤再生炭,還成為具備商業潛力的再生產品。

 其實這不是什麼新創意,早在日本古代,居民就常利用竹炭改良土地。農地經過長年地反覆栽種同一種作物後,常面臨地力流失、生長狀況惡化,這時用竹炭或活性炭便可改善。然而,這樣的方法有兩個問題,一是水分含量高、不好潑灑,二是會發出阿摩尼亞的臭味。
 
(資料來源:味之素永續報告書

 先是川崎工廠反璞歸真地找出廢活性炭活用方式,2015年,土壤再生炭的概念進一步轉移到味之素的越南工廠,並且研發出易潑灑、也沒有阿摩尼亞臭味的「粒狀土壤再生炭」,自20173月起開始對外販售。味之素預計蒐集各地的顧客反應,不斷累積經驗、尋求最適的使用方法後,把這項再生產品逐步推廣到全世界。

 對味之素來說,永續生產不只是讓地球資源不至於消耗殆盡,更是其商業競爭策略的一環。假使以前需要消耗成本、額外處理的廢棄物,成了可以牟利的再生商品,對企業而言不但是一石二鳥之計,更是不必掛上節能減碳的功德牌坊、早就該全力以赴的好生意,不是嗎?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宋瑞文(個人臉書連結),寫手、演講講師,固定供稿於台達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追蹤福島核災)、民報、花蓮東方報等處;另為日本歌手中島美雪研究者,經營臉書粉絲團〈中島美雪介紹會〉。

【延伸閱讀】

--
--
歡迎追蹤低碳社群媒體:Facebook  LINE@  Instagram  YouTube  Twitter  Pinter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