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企業瘋綠電【上篇】 RE100年報洩天機,綠電「直購」將成主流

"當前最大挑戰來自各國政府的「政策」端,從不友善的市場交易機制、過度嚴格的管制措施、搖擺不定的政策態度、到各國不一致的法令規劃,都是妨礙企業推廣綠能的絆腳石。"
(圖片來源:RE100年報

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發酵一年多的「蘋果施壓供應商吃綠電」新聞,迫使許多台灣廠商開始構思如何提升綠能比率,其效果之大,甚至超乎政府法令要求及環保團體賦予的壓力。想知道國際企業採用綠能的風氣有多興盛嗎?從RE100最新年報裡頭,應可窺知一二。

大廠齊聚,目標2020年破500

 RE1002014年發起的國際環境倡議,由The Climate GroupCDP(碳揭露專案)、國際再生能源署(IRENA)等機構共同發起,目的是募集100家大型跨國企業,承諾在2020年前100%使用再生能源,跟EV100(推廣電動車)、EP100(提升能源生產力)類似,都是以企業為目標的倡議組織。

 2018年初發表的RE100年報APPROACHING A TIPPING POINT: HOW CORPORATE USERS ARE REDEFINING GLOBAL ELECTRICITY MARKETS》(接近臨界點:企業如何重新定義全球電力市場)指出,目前該組織已獲得122家企業加入,包括蘋果、Google、微軟、NIKEIKEAH&M、雀巢、飛利浦、BMW等各行各業龍頭,皆赫然在列,原本預訂目標提早達成後,RE100再將目標提高為2020500家。

截至今年初加入RE100122家跨國企業,合計用電量足以位列世界第24大用電國。(資料來源:RE100年報
 
 上述122家企業,每年合計用電需求來到159 TWh(太瓦時,等於十億度電力),其規模足以名列世界第24大用電國,距前一名的埃及(160.5 TWh)也僅咫尺之遙。這些數據在去年同期是:87家企業、耗電107 TWh、全球第33名用電國,一年來的進展可謂突飛猛進。

  若你想知道的話,RE100俱樂部合計年營收達2.75兆美元,足以排上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總產值甚至超越英國、法國、印度等大國,其經濟規模和市場影響力可想而知。

    按企業總部所在地檢視RE100分布狀況,結果相當一目了然,目前絕大多數的響應者仍是歐美品牌,只有10家來自亞洲,包括日本(3家)、中國(2家)、印度(4家)等國的參與數量仍然有限,東南亞首善之區的新加坡,也直到去年才出現第一家會員(星展銀行)。台灣部分,今年終於有一家生醫類股大江生醫宣布加入RE100,並喊出203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
 
RE100成員目前仍以歐美品牌居多,產業類別則集中在金融、日用消費品、資訊科技等領域。
(資料來源:RE100年報

    25家已達標,資訊、電信業表現佳

 接著從產業類型和能源需求兩個面向交叉檢視,「金融」和「日用品」「非必要消費品」三大行業,合計貢獻將近六成的會員數量,是最主要的參與企業來源。不過從實際用電量來看,則以「日用品」「資訊科技」「非必要消費品」三種產業最多,合計瓜分了7成耗電需求。對於目前這般成果,RE100公開呼籲,未來希望多增加來自工業領域的成員,尤其是金屬加工、水泥、重工業等高耗能企業面孔。

截至2016年底,已有25RE100成員達到百分百綠電里程碑,以微軟(Microsoft)最為知名。
(資料來源:RE100年報

    當然,大家最關心的重點還是:到底有多少家企業真的達到百分百綠電的終極目標了?最新年報統計,截至2016年底,已有25RE100成員達成了100%綠電目標,以微軟、星巴克、SAP、瑪莎百貨等最為知名。另外還有三家會員(Google、樂高、富國銀行)表示,可以在2017年挑戰達標。

 綜合評估,當前所有RE100成員合計使用了51 TWh的綠色電力,約占其整體用電量1/3比重。但從行業別觀察,「資訊科技」和「電信」兩種產業的表現最好,均有六成上下的綠電使用比率,達成率最低的,則是「日用品」產業的14%。

「資訊科技」和「電信」產業都有六成左右的綠電使用率,使用率最低的則是「日用品」產業。
(資料來源:RE100年報

 最後看企業所在地,歐洲的RE100成員已有61%電力來自再生能源,優於北美(25%)、南美(23%)及亞太區(15%)。從國家別分析,西班牙RE100成員的87%綠電比率稱冠全球,其次為英國(63%)、荷蘭(62%)及法國(58%),會員數最多的美國(41家),綠電採用率只有1/4

採購機制紊亂,企業怨「政策」風險高

 從各國的綠電採用差異,不難判斷一國電力市場的發展腳步及採購相關制度,對於企業能否達到百分百綠電承諾的影響至為關鍵。

此刻RE100成員的綠電使用率以歐洲地區表現最佳,尤以西班牙的87%為最。
(資料來源:RE100年報

 這份年報統計了RE100成員在2016年取得綠電的七種方式,其中,「供應商協議」(Contract with suppliers,使用公用事業提供的綠電)第一次躍居首位,以41%的比例微幅超前「非綑綁式能源證書」(Unbundled energy attribute certificate purchase,購買綠電憑證)的40.4%。

 儘管前兩者目前仍是主要採購管道,只是兩年來互有消長,但現在更值得關注的是緊追在後的「廠外併網機組直購」(Direct procurement from off-site grid connected generators,又稱Power Purchase Agreement,簡稱PPA,不但以13.1%竄上第三,比重更比2015年(3.3%)翻了快四倍!

 主要原因在於,PPA可向特定發電業者直接購買,便於企業掌握綠電真實來源和環保效益更能對電力市場賦予最直接的影響力,已成為美國地區最熱門的綠電採購模式,諸如Google、微軟、WalmartP&G、通用汽車等知名品牌,都是PPA的愛用者。

「綠電直購」(藍色)的比率雖屈居第三,但已被看好為未來最主流的企業採購綠電方式。
(資料來源:RE100年報

年報最後,RE100調查企業購買綠電的驅動力為何?回答最多的答案是「管理溫室氣體」,其次為「企業社會責任」「再生能源的經濟效益」和「空氣品質」,八個選項排行最末的是「客戶要求」,有趣的是,這點反而是台灣企業面臨的最大壓力。

這也反映在企業對於綠電推動障礙的回答情況,比起「技術」和「金融」層面的障礙,多數企業直言,當前最大挑戰來自各國政府的「政策」端,從不友善的市場交易機制、過度嚴格的管制措施、搖擺不定的政策態度、到各國不一致的法令規劃,都是妨礙企業推廣綠能的絆腳石。

 事實上,RE100並非唯一的企業應用綠能風向球,根據CDP調查,全世界還有約80未加入RE100的企業,同樣喊出未來將使用百分百再生能源的承諾,這個數據同樣在一年間成長兩倍。面對這股無法閃躲的綠電風潮,請問台灣企業:你們準備好了嗎?

「政策」(下圖綠色)風險是企業推廣綠能的最大障礙,更勝「技術」(藍)和「金融」(灰)。
(資料來源:RE100年報

【延伸閱讀】
企業減碳承諾的虛與實 張楊乾 2015/10/26

--
--
歡迎追蹤低碳社群媒體:Facebook  LINE@  Instagram  YouTube  Twitter  Pinter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