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0日 星期五

【EETW能效營系列五】IEA練功術:實務分享+實戰演練

"一般民眾最關切能源政策的「點」是什麼?8個選項中,「價格」(漲或跌?)遙遙領先地高居榜首,其次為能源產業的貪汙舞弊(有無弊案?),連時下最夯的「空氣汙染」都被擠到第三。"

文/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多年來,台達基金會一直以「提升能源效率」,作為主要的社會倡議主軸,希望為老聚焦如何開發更多新能源的台灣社會,引入更多節能、減少浪費的觀念,替98%能源都仰賴進口的能源孤島,多爭取轉型的餘裕或緩衝時間。而對研究這類議題的人而言,全球最高殿堂的IEA(國際能源總署)發表的資訊,即是我們必須鑽研和拜讀的。

 不過這次參與「新興國家能源效率訓練營」(EETW)五天集訓卻發現,其實IEA並非只想推銷自家報告、或宣揚一貫的能效知識,反而希望激發來自天南地北的學員們更多巧思,實地了解各國能源轉型遭遇的問題,並鼓勵大家分享經驗、彼此借鏡。

盍各言爾志?模擬「市長」下決策

 以筆者參加的「交通組」為例,授課過程不是只聽IEA研究員或國際組織的專家一直站在台上講,每位學員都得分享實務經驗和個人看法,把自己國家遇到的狀況袒裎相見。

EETW的訓練模式希望學員分享各自實務經驗,透過同儕學習的過程激盪創意。

 比方,談到如何移除化石燃料補貼,便可聽到截然不同的處境。來自油氣大國墨西哥的學員直說,這類議題對他們來說特別棘手,因為資源就在自家後院,民眾不解為何必須承受反映環境成本的油價,反而一直希望能源愈便宜愈好,加上國營企業(跟台灣一樣常處於虧損狀態)和政治團體的長年掛勾,更難撼動其利益結構。「大家都戲稱,其實控制墨西哥的不是本地人;而是有油管直接相通的(美國)德州人!」一位墨西哥學員苦笑。

 聊到低碳交通的選擇策略,也可以聽到不同想法,有人堅持友善行人的城市空間(鼓勵步行或單車)跟提倡大眾運輸才是王道,可是這般說法卻不被來自東南亞的學員接受,因為在該國唯有購買私家車(最好還是進口的)才是個人成功象徵,而且對他們來說,搭乘大眾運輸簡直是場惡夢(每天花六小時通勤是什麼概念?),只要經濟能力許可,當地人都想晉身「有車階級」,即使每天塞在車陣中也在所不惜。

IEA實戰演練題:假使有5000萬美元的預算改善交通,你該說服市長投入哪些項目?

 最有趣的一堂課,是把所有學員打散分組,每組認養一個城市,並賦予5000萬美元預算和18種不同成本的交通方案,要大家運用從課堂學得的能源效率知識,訂出一套改善城市交通(需符合實情)的政策提案,並且說服市長點頭。上台簡報時,還得接受台下三位評審的質詢,設法為自己的提案辯護、爭取支持。

 筆者和來自印度、奈及利亞的兩位學員同組,認養了印度首都新德里,恰巧和另一組強碰(頗有PK的味道)。另一組登台簡報的提案內容,是把所有預算都拿去蓋輕軌(但只能蓋一公里長),藉此抒解市中心的塞車狀況,卻被評審質疑,市長不太可能答應這種要挖馬路、工程浩大、又無法立即見效的公共建設。

 輪到我們這組,我們決定把預算花在四個地方:採購100輛電動巴士、增設20公里單車專用道和40公里人行步道、再到兩平方公里大的市中心設置「塞車稅」,一來順應當地民眾仰賴公車的交通行為,也同時鼓勵使用低碳運具,並逐步將汽機車趕出塞車熱點。評審稱讚是我們的方案內容比較多元,方便市長按情況做取捨,也看得到明確的施政脈絡。

上圖:「政府」最在乎哪一種政策?「就業和經濟」最受青睞,「物價」居次,「環境」排行墊底
下圖:「民眾」關心能源政策什麼面向?「價格」遙遙領先,連當紅的「空汙」都只能屈居第三

政策溝通重要,勿忽略「人性」因素

 延續上述政策擬定的話題,IEA專家特別提醒,別忘了宣傳與溝通的重要性。

 根據IEA情資,刺激各國當局制訂交通相關政策的三大動力,其實是:解決塞車、改善空汙、提高安全性,都跟大家熱衷的環保議題沒有多大關係。而各國政府經常著手的9種政策裡頭,跟「就業和經濟」相關的最受重視,其次為「民生物價」和「貪腐」,「環境」類政策落居最後。

 至於一般民眾最關切能源政策的「點」是什麼?8個選項中,「價格」(漲或跌?)遙遙領先地高居榜首,其次為能源產業的貪汙舞弊(有無弊案?),連時下最夯的「空氣汙染」都被擠到第三。反觀大家常在輿論版面看到、或在網路上激辯的「節能」和「綠能」議題,竟然都排到最末位。

 這番結果,似乎潑了EETW學員們一桶冷水。然而,IEA想說的是,即便學到再多能效知識和先進觀念,回國後要端出一套可用政策,仍需結合實務經驗,並且把人的行為和社會民情考慮進去,千萬不能只有環保訴求或死板的技術。現實狀況是,從財務成本、節能效益、經濟影響、到政治可行性,影響能源效率政策的干擾因子不僅不勝枚舉,用戶行為(響應或反對)和相關產業的回應(是否有利可圖或能形成市場),更是難以預料,因兩者都牽涉到複雜的「人性」。

以「兒童」為主角的印度節能廣告

 文末,筆者提供一些連IEA專家也坦承現階段無解的難題給大家,一是他們蒐集到各種資料後計算的減碳效益,跟真實世界得出的排碳量數據,為何兩者差距有逐年擴大跡象(下圖範例為交通運具油耗),簡直愈算愈不準了。當時大家討論出的可能原因有二,一是統計方法出了問題,第二個原因更恐怖,某些單位給的是假資料(如車廠造假醜聞)。不知這種情形是否也在台灣發生?

 另一個有趣問題是,此刻全球皆已意識到運輸部門節能減碳的重要性,也冒出各種有潛力的解決方案(如電動車),但諷刺的是,近年許多(不論貧富)國家最熱賣的車款,竟然都是高耗油的大型乘用車(如SUV運動休旅車),這種反潮流的現象又是為什麼呢?

 雖是看似無解的大哉問,但破解節能政策罩門的秘訣,或許就在其中。

歐盟推動汽車油耗標準的減碳效益,科學估算值(下)和實際數據(上)兩者間的差距愈來愈大。

【延伸閱讀】

--
歡迎追蹤低碳社群媒體:Facebook  LINE@  Instagram  YouTube  Twitter  Pinter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