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諱言,元首出訪需要精心安排行程,自然是一場政治公關秀,不可能是單純的能源見學之旅。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馬總統率領媒體主管與編輯,參觀核三廠與其附屬的風力發電機。(圖片來源:總統府Flickr,依創用原則CC BY-NC-ND 2.0 分享) |
6月2、3日,總統府邀請各大媒體主管,與馬總統一起展開兩天一夜的能源之旅,除了參觀核三與核四廠兩大重點,也安排訪視高雄永安中油天然氣站、永安光電廠與興達火力電廠。行程看似全面,然而途中多次發言頌讚核電,質疑再生能源的可靠性。
據網路新聞媒體「新頭殼」報導,馬總統3日與媒體主管餐敘時曾表示:
「我沒有貶抑的意思,但如果要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基載電源 (核電,燃煤) 就像主角、中載電源 (天然氣) 是配角、尖載電源 (水力發電、輕柴油及再生能源等) 則是丑角。」
而總統府對此行程發出的新聞稿,更是明顯的為核能背書:
總統指出,良好的能源政策必須兼顧「多元化」、「自主性」及「高效率」三大要求,以太陽能、風力及地熱等能源使用而言,雖能符合「自主性」原則,但卻完全達不到「高效率」標準;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之「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已將核能發電列為「準自產能源」,故我國是否僅因擔憂地震而立即全面排除使用核能,值得國人深思。
同時,在新聞稿中也露骨的為核四公投拉票:
總統說,「此行沒有企圖想說服大家什麼」,而是希望讓民眾明瞭目前核一、二及三電廠佔我國供電比率18.4%,且已訂定除役時期,而核四商轉之後可提供8%供電,倘若公投決定停建核四,屆時國人是否足以承擔因供電缺口而造成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此種現實狀況必須讓國人充分瞭解,這也是全國人民所必須共同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此情此景似曾相似,德國總理梅克爾也曾在2010年8月底展開能源之旅,巡視全德國數個發電廠後,告訴媒體再生能源發展的速度尚無法接上原本政府逐步廢核的腳步,緊接著9月初與經濟部長與環境部長馬拉松式的會議之後,提出核電廠延役的政策,這一宣示將德國廢核的時間往後延長至2036年。
不可諱言,元首出訪需要精心安排行程、接待方、媒體露出的時機與議題,它自然是一場政治公關秀,不可能是單純的能源見學之旅。梅克爾第二任期是一個偏保守的聯合政府,在2009年9月上台時,就預告將檢討前兩任總理的廢核時程,不但引爆了民間新一波的反核聲浪,全民對於能源之旅後的決策也早就了然於心。曾擔任環境部長的反對黨領袖社會民主黨黨魁加布里爾 (Sigmar Gabriel) 當時批評:「這個決策並非根據永續的能源規畫,而是核電企業集團頑固死硬的遊說使然。」
不到一年,日本發生311大震與核災之後,梅克爾重新審視核能延役政策,除了在2011年關閉17座核電廠中的8座,並將在2022年關閉其他所有核電廠。
對照德國與台灣的能源之旅,即便同樣是在「擁核」的氣氛上頭,同樣也擔憂再生能源的發電效率,卻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這個差別是,在能源之旅展開之前,德國的再生能源政策已是全球最佳,再生能源發電量與技術持續發展,2010年即有17%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另一個重大差異的是決策過程。自梅克爾第二任就職到內閣提出政策,有超過一年的時間讓學術界與輿論討論,包括委請科隆大學能源經濟所製作核電廠不同延役時程情境的報告。即便德國常使用公民投票,但此延役提案並不經過公投,而是經過國會系統表決,德國的上下議院於2010年11月通過延役。2011年決心加快廢核的決策,也是經過國會同意。總理梅克爾接著擘畫一場規模宏大的能源轉型政策 (Energiewende),加速發展再生能源與相關設施。
再來看看另一個元首的能源之旅:美國歐巴馬總統2012年競選前的3月間,曾大動作展開橫跨四州的兩天能源之旅,當時歐巴馬喊出了一個新的能源政策軸線,叫做「all of the above (以上皆是)」,或可翻成「全盤計畫」。這個能源策略希望把建築節能、提高能源效率、增加自產能源、發展再生能源等,全都納入能源計畫中,不要只限於天然氣與石油的鑽探與開採。
然而彼時美國天然氣價格飆漲,兩黨候選人之間在能源政策打起口水戰,這種情勢下的能源之旅反而無法安定民心或宣示政策,只被視為一場失敗的選舉公關行程。這個「全盤計畫」概念在能源之旅上無法說明清楚,直到2013年才透過國情咨文的機會,陸續闡述未來的能源藍圖。
三個元首的能源之旅,同樣招致輿論批評,後續發展則也令人玩味。德國與美國都積極展開了新的能源政策,互相競爭國際能源技術領導者的位置,但歐巴馬仍在說服各界信賴他的能源藍圖將給予美國經濟復甦的動力,梅克爾的能源轉型政策則讓她面臨政治生涯最大的風險,可能在 9月的內閣選舉中交出政權。台灣則還沒有找到自己的能源轉型政策或全盤計畫,儼然把能源政策當作賭注,全壓在核四公投上。畢竟全國人民所必須共同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並不僅是核四,而該是國家的整體能源與氣候政策。
【作者簡介】
謝雯凱,碩士班時研究國際政治與民眾參與,平時關心生態環境與文化資產,經常撰寫國內外環境議題專文。2007年起追蹤氣候變遷與能源議題。現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
【延伸閱讀】
2013年6月─馬英九總統的能源之旅
《馬視再生能源如丑角 非核家園恐夢碎》莊豐嘉 3, June 新頭殼
2010年8月─德國總理梅克爾的能源之旅
《德國總理考慮核電廠延役 仍多爭議》6, Sep. 2010 環境資訊電子報
《GermanChancellor Merkel drives energy debate with national tour》18, Aug. 2010 Deutsche Welle
《GermanChancellor Merkel drives energy debate with national tour》18, Aug. 2010 Deutsche Welle
2012年3月─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能源之旅
2 則留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mDYpjlym8E&feature=player_embedded
台電推出影片
裡面說廢核四 改用天然氣或燃煤發電
要用到好幾萬個大安森林公園才能平衡碳排放....
煤炭火力電廠的比例改用天然氣(複循環)發電,大約可省下1/2以上的碳排放,但天然氣比煤炭貴。另外,政府最該做的是企業與整體社會的節能,不是民眾節能減碳,而是建築物能源效率改善、企業電力密集度的改善,以及逐步汰除耗電產業類別。以上都做到的話,根本不需要增加碳排放。馬總統這次能源之旅用錯了文膽,把自己之前推的能源政策目標都自己批評光了,突顯台灣缺乏整體能源政策的窘境。其實台灣有在推綠建築,有在推能源效率而且還不錯,這都應該在能源之旅中提出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