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因應氣候變遷,創造海綿城市

 圖說:海綿城市示意圖:左側為大雨時,雨水全面進入城市之下,期以治洪儲水。右側為晴日,大面積水汽蒸發,冷卻都市,期以節能減碳。城市之下,則因為空氣與水流通,生命蓬勃發展,創造出地下濕地生態系統,稀釋與過濾污染物質,並捕捉汽機車排放二氧化碳,提供生態系統所需之無機碳。
作者:柳中明
1、陳瑞文2、陳起鳳3、劉銘龍4、陳明烈5、陳瑞成2、蕭香娟2、陳世勳2、陳庭豪2 (註)

(一) 問題與根絕理念

 本文提出打開水泥城市的氣孔,創造海綿城市,並提出建設所需工法之條件,且分別以建城3000年與200年的北京市與台北市為例,示範海綿城市的效益。海綿城市的構想,提供了人類未來永續的夢想,但一切起頭難,需要各界由建設海綿社區、海綿工業區著手,進行相關實驗,以強化本文所提出的效益,並進一步推廣建設海綿城市。

城市阻絕地球與大自然相接觸

 依據聯合國預估,現今人口已超過70億,其中約50%集中在城市,到2025年時,城市人口將再增加10億;那麼到2050年,若全球人口增加到90億,可能就約有至少70%集中在城市。城市不僅將持續成為政治與經濟中心,更會是災難損失的問題中心。



 依據IPCC在2012年就極端氣象災難的未來評估,指出全球破紀錄豪雨、乾旱、熱浪等將不斷出現,而在已開發國家則主要造成財產損失,但在人口增加快速的開發中與未開發國家則主要造成許多人員傷亡。所以,未來的城市災難損失將愈趨惡化。

 長期以來,各種城市改善策略,已被許多專家學者提出與測試過。但均無法根本解決城市建設的問題,那就是人口聚集的城市,建築與道路必定阻絕水與生態,成為與大自然相隔絕的人工環境。就好像人體皮膚被塗上油漆,皮膚就會壞死,人類住在壞死的地球表面,災難問題當然是頻繁發生。所以,豪雨時洪水迅速累積在道路上,淹水災難無法遏止;乾旱時,則城市成為水資源最缺乏的地區;熱浪,則高溫聚集,促發老弱者熱衰竭與耗電增長。

 人類要改善未來城市問題愈趨惡化的趨勢,就必須根絕城市是建築在壞死皮膚之上的問題。

根絕問題,創造海綿城市

 本文主張創造「海綿城市」,改變城市為一個活的生命體。

 「海綿城市」一詞,或許曾在某些小說創作中出現,但在學術研究領域,乃以澳洲人口研究學者(Budge, 2006)所提出的意涵為最明確,其乃指城市像海綿般將郊區人口集中吸附,而至偏遠鄉村人口持續減少,同時城市面積不斷擴大。再者,城市的發展會導致建築密集、道路疊架、車輛集中、污染累積,以及電力、油料、食物、水、廢棄物、廢水等各類物質匯集消耗或被創造。因此,海綿城市一詞也有學者意指城市問題的惡化趨勢。

 本文主張將「海綿城市」的虛擬觀點,轉變為事實,也就是讓人造城市,轉變為能夠吸存水、過濾空氣、過濾污染物質的超級大海綿,達到降溫、防洪、抗旱、捕碳等效益,根本解決人造城市阻絕水與生態的問題,邁向真正的生態與低碳城市。當然,這不是簡單的工作,許多大城市都已經歷數十年、數百年或是數千年的形成過程,實在不容易在短期內出現大變化。但是,未來全球古老城市的改造,將會是最為重要,因為這些城市仍將是未來人口持續增加累積的地區。

 要建立「海綿城市」,關鍵在將整個城市的地表改變為會呼吸的鋪面,也就是水與空氣可以穿透,如同人體皮膚的氣孔被打開,如此地表之下就會出現生命,而只有當水泥城市不再阻絕地球與大自然相接觸時,人類與地球環境系統就能夠共生互助,城市災難才可能減緩。

 具備生命機制的海綿城市,是不能依賴任何耗能的機械動力裝置,而必須是取大自然的水、空氣、土壤與人類排放的污染物及二氧化碳等為營養物,自動自發地在大雨時儲水、在大旱時釋出水汽、降溫與供水,就像人人熟悉的海綿。但是,最重要的是這個超級大海綿內存在著生態系統,能夠吸存污染物並將之分解轉化為生態系統所需的營業物質與有機體。

(二) 塑造條件

高承載高透水鋪面

 長期以來,城市規劃者都知道要增加綠地、生態空間,也知道城市需要地上與地下滯洪池、排洪與污水處理系統、及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統,並強調要建造綠建築、生態城市、建康城市、低碳城市等,更提出如低度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水敏感城市設計(water-sensitive urban design)等策略。但是,城市寸土寸金,有限的綠地、滯洪池等,並無法根本解決城市有效阻絕地球與大自然相接觸的問題。低度衝擊開發策略就主張以減少有效不透水面積為重點,但要真正創造海綿城市,則更需全面將不透水的人工鋪面改變為有效的透水鋪面,才可能在大雨時,城市地表如人體皮膚氣孔全面打開,暢快地吸存豪雨,再於大熱天釋出水汽、降低氣溫。

 要創造海綿城市,城市內的所有鋪面,需改變為高承載高透水鋪面,其必須具備以下必要條件:(1)高承載,鋪面的抗壓強度必須達到高運量的道路標準,也即能讓大卡車、重坦克等通行。(2)高透水,必須在各地破記錄降雨出現時,表面逕流量趨近於零,也即雨水直接穿透路面。(3)高儲水,鋪面之下設置相當厚度的碎石層,以儲存雨水,供平日與不時之需,也即是具備海綿功能。(4)創造鋪面下濕地,當鋪面之下的土壤能夠接觸到水與空氣時,生態系統就會自然發展,在鋪面之下形成濕地,也即是海綿中存在活的生命體。(5)平價,無論是造價與長期維護,都必須是平價,如此才可推廣到開發中及未開發國家。(6)永續性,鋪面的各種特性必須每年檢驗,確認不變,如平整、無裂痕、高承載、高透水、高儲水、地下濕地等。也因為如此,長期可以節省鋪面更換或修護所會浪費的資源與經費。

 值得強調的是:大幅鋪設高承載高透水鋪面,根本不需要任何耗能機械動力裝備,地表氣孔是自動打開,水與空氣在鋪面上下自由流動,就好像活的皮膚氣孔全面打開,城市就再也不是存在於壞死的皮膚之上。

 全球唯一符合本文提出之六點必要條件的高承載高透水鋪面,是採用JW生態工法所鋪設(陳等,2011) ,且已有相當時日的實驗證明成果。本文以下乃假設全球全面接受此新工法技術時,人類所居住的水泥城市會被改變為怎麼樣的世界?

 以上的討論強調改變人工鋪面,那麼面積龐大的建築屋頂,是否也該改變?原則上,屋頂雨水回收系統與綠屋頂鋪設,乃是現代綠建築的主要趨勢,但其並無法改變建築阻絕地球與大自然相接觸的事實。同時,屋頂雨水儲存承重有限,且綠色植物在屋頂需要供水與防範強風破壞。本文強調要讓開發中與低度開發國家的城市,也能改變為海綿城市,低建造成本與低維護經費的考量,非常重要。所以,強化屋頂雨水回收系統與綠屋頂建設等,是需要的,但非是必要的。

(三) 未來北京

北京市

 以下乃以建都三千年的北京為例,介紹海綿城市的優勢。

 中國北京市總面積16,410平方公里,扣除農業地10,959平方公里與未利用地2,073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為3,377平方公里,應屬綠地面積相當大的城市。北京市在2008年舉辦奧運,當時已將該城市改造為非常現代先進的城市。但是,2011年6月23日的一場大雷雨,雷雨強度達到每小時128公釐,多處地點日降雨量超過100公釐,超過排水系統的處理能力,即是每小時降雨量36到45公釐,結果是道路變成河川,配合下班高峰,大淹水也同時造成交通大癱瘓。顯示,人口密集的北京,綠地多在外圍,建築與道路建設密集,透水與排水不順,無法快速處理大豪雨的積水。

 假設北京市內超過6千萬平方公尺面積的道路,均鋪設高承載高透水鋪面,其最大優勢是省去兩側排水溝,雨水直接進入碎石層。譬如每一平米有100個孔洞排水,則62.7百萬平方公尺面積的道路表面有約62.7億個孔洞在排水,不僅不會有表面徑流,且不會出現阻塞不通現象。此外,假設道路下方設計儲存10cm厚度雨水,則每次大雨,約可儲存6.27百萬噸的水,其乃超過11個東京地下調節池(日本東京在神田川環狀七號線,費時15年興建地下調節池,以在暴雨時蓄水54萬立方公尺),且是在不必耗資提高雨水下水道的排洪標準下,自動提高了整個北京市的下水道標準。

 再假設3,377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的10%,即約337.7百萬平方公尺為人行道、廣場、停車場等,配合62.7百萬平方公尺的道路,共約有四億平方公尺的鋪面,可以改鋪建為高承載高透水鋪面與道路。也假設鋪面下方設計可以儲存10cm厚度雨水,則每次大雨共約可儲存40百萬噸的水,超過74個東京地下調節池,也約相當於20個北京最大湖泊昆明湖(約能蓄水200萬噸)的蓄水量。如此,假設夏季某日雷雨的日累積雨量超越100mm,落在這片高承載高透水鋪面的雨水,約100mm將會全部儲存入鋪面之下,顯著降低北京市淹水機率。同時,雨水在鋪面下快速進入雨水下水道,再導入下游河川,會使得雨水在道路上累積的機率趨近於零,也即不易再出現暴雨淹水情景。

 此外,北京夏季午後氣溫可達38oC,地表溫度則可達50oC以上,市中心氣溫較昆明湖氣溫可以高達6.5 oC以上,也即呈現明顯的熱島現象。設若整個城市下方增加了20個昆明湖的蓄水量,水汽蒸發量會大幅增加,導致市區溫度下降與熱島現象緩和。確切的估算很難獲得,但可以假設熱島減弱一半來估計,市中心溫度可能下降3oC。依據中國學者研究(康與田,2004),冷氣機的設定溫度每調高一度,將會節約5%-8%的耗電,北京市將會因為市中心溫度下降三度,至少削減夏季冷氣使用近6-9億度耗電、60-90萬噸CO2與3,600-5,250噸SO2排放。

 同時,市區內5百萬輛汽車所排放的廢熱與空氣污染物質,至少會有50%進入到透水鋪面之下(Liu et al., 2012),因此北京市空氣品質會顯著改善至少50%。其乃因為高承載高透水鋪面之下的濕地形成之故,包括至少捕捉汽車排放70% CO2(Liu et al., 2012)。因此,假設北京汽車數量是5百萬量,年平均里程是1.5萬公里,假設每部車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36g/km,則年總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7.7百萬噸,因此高承載高透水道路約每年捕捉12.4百萬噸二氧化碳,其乃是直接促進地下生態系統發展所需的無機碳。

 以上估算並未將北京市民因為夏季氣溫下降與空氣污染改善,健康風險下降,公共衛生與醫藥服務的開銷減少,以及民眾健康提升、壽命延長的利益納入。更且,北京市綠地因為取得更多水資源,生態物種將會因為氣溫下降與空氣品質改善,而獲得更佳的發展環境。此外,以上估算也僅考慮北京夏季狀況,那麼海綿城市在其他季節的效益會是如何呢?北京位於半乾旱氣候地區,多了一個相當於20個昆明湖的儲水空間,顯然是對整體環境的改善是利多於弊,非常值得北京市府努力創建出此海綿城市。

(四) 未來台北

台北市

 類似的構想亦可用在建城二百年的台北市,全市總面積為271.8平方公里,其中公園、綠地、兒童遊樂場、河濱公園及廣場等,總面積約22平方公里,還不到全市的10%,可見城市寸土寸金,要增加綠地與創造生態棲息地,實非易事。建築用地121.5平方公里,約占全市的44.7%,實具典型水泥城市特徵。至於全市道路總長度為154萬公尺,總面積為20.9平方公里,機動車輛數達近182萬輛。

 假設建築用地的10%為人工鋪面如人行道、後巷、停車場、廣場、車道等,再加上道路面積,總共約33平方公里可以改鋪設高承載高透水鋪面與道路,並假設可有效儲存10cm雨水,則約相當於增加3.3百萬噸的儲水,相當於增加六座日本東京地下調節池。在此要特別說明:即使是高架道路亦可採用高承載高透水道路工法,且也可設計儲存雨水。事實上,鋪面下的有效儲存厚度,在適當地設計下,是可以增加的,若達到30公分厚度,則就是增加達18座日本東京地下調節池。

 台北市最大的湖泊是大湖公園的大湖,面積約為10萬平方公尺,平均深度為5公尺,約可儲水50萬噸,略小於東京地下調節池。所以,前述若台北市鋪設33平方公里的高承載高透水鋪面與道路,並假設可有效儲存10cm雨水,則約相當於增加6.6座大湖。若設計有效儲存30cm雨水,則約相當於增加19.8座大湖。

 依據過去研究,台北市熱島約為4.5度,而若是地面之下,可增加約19.8座大湖的儲水,粗估在夏季可以降溫3度上下。再依據市府資料,設若夏季空調調高1度,冷氣不外洩,就能省電九億八千六百餘萬度,約等於61萬公噸的二氧化碳,等於每年種樹5千萬顆。那麼都市降溫3度,就可以節約近30億度用電與避免18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若再加計高承載高透水道路存在地下濕地,具備捕捉汽機車排放空氣污染與二氧化碳功能,整個城市的空氣品質將更有效改善,現代人所擔心之PM2.5危害健康問題,亦將會有效防止。至於181萬汽機車排放二氧化碳,若假設年平均里程是4,500公里,假設每部車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36g/km,則年總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9百萬噸,假設捕碳效率為70%,則約每年捕捉1.3百萬噸二氧化碳,其乃是直接促進地下生態系統發展所需的無機碳。

 台北市一年內降雨日數多,但出現單日降雨超過100mm的日數不多。所以,假設全市鋪設高承載高透水鋪面,單日至多儲存100mm降雨,則在扣除單日超過100mm的多餘雨量後,2007-2011年間的平均年總可儲存降雨量約為2,777mm。假設雨水儲存在鋪面之下後,就被運用在綠地、綠屋頂灌溉等,則全年相當於總儲存91.6百萬噸水,相當於183座大湖儲水量,也就是3.6座翡翠水庫的有效蓄水量(其為25.4百萬噸)。

 若設置有效儲水30cm,則全年至少儲存10座翡翠水庫的有效儲水量。這樣的數據相當驚人,對於台北市要避免水災、抑制熱島效應與因應乾旱缺水等,確實是相當有助益。

結論

 本文提出一個大膽而創新的構想:改變城市為超級大海綿,成為實體的海綿城市。當然是困難度與挑戰性非常大,但必定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發展主要趨勢。其與現今所在推動的城市綠化、生態城市、低碳城市、低度衝擊開發、綠建築等,完全沒有抵觸,卻能有效提高城市綠化面積、城市生態系統發展、城市節能減排、有效降低城市開發衝擊、強化綠建築功能等。

 改變人工鋪面為JW工法鋪設的高承載高透水鋪面,是已經非常成熟,並可以像組合拼圖般,跨區域推動,而達到全面性地改變。本文期望高瞻遠矚之士,能夠由建立海綿社區、海綿鄰里、海綿工業區、海綿工廠等開始著手,逐漸改變各地城市。同時,有興趣研究創造更高成效者,可同時進行深入實驗,探討治洪、儲水、綠化、降溫、抗旱、創造地下濕地、捕碳等效益。

致 謝

 本文作者感謝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支持研究計畫:「暴雨新紀元下都市脆弱度界定與調適策略評估:高承載透水鋪面之治水可行性評估」。


參考文獻

陳瑞文、柳中明、陳起鳳、崔鳳修,2011:高承載透水道路在「建築防洪」與「道路排水」應用之設計探討。低碳環境學會。52頁。

康艷兵、田孟晉,2004:提高空調房間設定溫度的節電效果分析。中國能源,26,28-31。

Budge, T., 2006: Sponge Cities and Small Towns: a New Economic Partnership. In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ustralia's Country Towns, Ed. by M. F. Rogers and D. R. Jones. P. 38-52. Victorian Universities Regional Research Network Press, Ballarat, Australia

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12: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In: Managing the Risks of Extreme Events and Disasters to Advance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Ed. By Field, C.B., V. Barros, T.F. Stocker, D. Qin, D.J. Dokken, K.L. Ebi, M.D. Mastrandrea, K.J. Mach, G.-K. Plattner, S.K. Allen, M. Tignor, and P.M. Midgley. A Special Report of Working Groups I and II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and New York, NY, USA, pp. 1-19.

Liu, C. M., J.-W. Chen, J.-H. Tsai, W.-S. Lin, M.-T. Yen and T.-H. Chen, 2012: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dilution of vehicle exhaust pollutants by environment-protecting pervious pavement.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62:1, 92-102.


【註】
1低碳環境學會
2臺灣品岱股份有限公司
3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
4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5陳明烈建築師事務所

21 則留言:

  1. 這個不是當下,這個還在遙遠的未來,就算有這種遠見,也未必能保證一個城市的永續存在。

    看看高棉的那個吳哥窟就知道了。

    回覆刪除
  2. 技術是現成的, 就看有無人鼓起勇氣推動.

    南韓李明博,在當漢城市長時, 排除萬難,
    將一條高架道路變成一條水道,
    每年吸引不少台灣高官與民代去參觀,
    他個人也獲得問鼎總統的機會.

    若有人敢努力改變城市為海綿城市,
    未來他的歷史定位會在那?
    千萬別忘自蜚薄!

    全球這樣有氣魄有遠見的人很多,
    特別是在第三世界國家,
    若能努力推動創造海綿城市,
    最脆弱的城市都會變得美好.

    吳哥窟歷史還沒有一千年,
    那比得上北京三千年,
    未來50年,人類還要增加至少20億
    現在不想辦法改變世界
    等到50年後,就等著世界來消滅人類!

    回覆刪除
  3. 清溪川的防洪能力有限,因為她是不透水舖面,地鐵下還有地鐵。本篇文章其實強調的是城市地面的透水性,不僅是開闢疏洪道,而是整個城市要能像海綿一樣吸納雨水。

    回覆刪除
  4. 文中說:市中心溫度可能下降3oC。依據中國學者研究(康與田,2004),冷氣機的設定溫度每調高一度,將會節約5%-8%的耗電,北京市將會因為市中心溫度下降三度,至少削減夏季冷氣使用近6-9億度耗電、60-90萬噸CO2與3,600-5,250噸SO2 排放。

    問題是市中心溫度下降3度並不代表冷氣機設定溫度也可調降3度,環境溫度38度下降3度是35度,但是冷氣溫度設定還是在二十多度,環境溫度與冷氣溫度是兩碼子事,怎麼可以由此推論可以削減冷氣用電量。邏輯根本不通,柳教授這應該不是您寫的吧。
    根據文中的推論JW工法可以解決都市透水保水問題,柳教授如果您有仔細看JW工法的說明,你會發現工法用了大量的混凝土(使用水泥及砂石會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在鋪面上留有比例非常少的氣孔說是可以呼吸水分,問題是連結陳瑞文先生說明論文中到底可以吸多少水?在何種天氣狀態下可以呼出多少水分?也都沒實驗,也沒講清楚,通篇重點都是在說如何施工及施工強度,然後就說可以建立海綿社區、海綿鄰里、海綿工業區、海綿工廠等開始著手,逐漸改變各地城市。
    請問柳教授:綠色工法這麼多您就獨獨替JW工法做保證,如果真的大面積使用JW”混凝土”鋪面工法才是人類的環保浩劫,因為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混凝土吸的熱就靠那百分之5不到的氣孔要散熱,真的有可能嗎?。
    另外,拜託陳瑞文先生麻煩您做微觀一點的實驗好嗎?到底下雨可以吸收多少水分,晴天可以放出多少水分,給我們一點時證數據好嗎?

    回覆刪除
  5. 1.有無研究數據?
    國內營建研究院有完整報告,國內還有土木系碩士生作過研究論文,至於學術界認同的人實在太多。若懷疑,建議要多收集資料。YouTube也有不少影片,大愛電視台去水利署新店辦公室,還有政府官員以實驗七、八年的經驗,直接支持。Discovery也在報導花博時,順便推薦。
    2.吸水?
    正確說詞是透水,水直接穿透鋪面,就算是莫拉克颱風在阿里山下的破記錄大雨,都直接進入鋪面之下。表面逕流等於0。不相信?許多教授都想證明這是不可能的,結果都乖乖接受。
    3.透氣?
    每一平方公尺有100個孔洞,負責透水與透氣。仁愛路由總統府到市政府,約10公里,100公尺寬,共約100000000個孔洞,一億個孔洞,下雨日進水,大熱天水汽出來,平日汽機車排放髒空氣進去,乾淨空氣出來。只是台北市府不敢鋪,所以我們無法感受到。
    3.那兒可以看到?可以自己作實驗?無論是想全力證明或反駁。
    台北市內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前,忠烈祠對面人行道。台南市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廣場。不相信學者說的,就自己作實驗。
    4.都市氣溫為何會降?
    這要先弄懂鋪面與都市氣溫的關係,水泥或柏油路面都會吸熱,所以熱天午時,路面可以比大氣高30度,然後是都市氣溫可以比郊區高5度以上。透水透氣鋪面的溫度與大氣溫度,只差1-3度,這還沒考慮鋪面之下儲飽水的情形。所以都市熱島一定會降溫,幅度要與採用這類鋪面的比例有關
    5.氣溫下降,冷氣會少開嗎?
    知不知道所有都市要降溫與抑制熱島的主要辦法:多種樹與多儲水,而若全面使用JW生態工法,一方面是在路面下大量儲水,二方面是培育地下濕地,所以就是直接抑制熱島。而為什麼要抑制熱島,當然就是為了讓大家少開冷氣,特別是在夜間。午間則為了大家健康,當然不能限制。
    6.為何台灣沒有大量鋪設。
    答案很明顯:這是台灣人的發明,所以不敢用,不相信。一定要美國、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大量採用,台灣的道路專家才會使用。沒辦法,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7.為何獨厚JW工法?
    沒辦法,只有這個工法符合我定出的許多條件,就是要高透水、高承載、不會壞、永續、平價,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都可使用,而非是只有有錢國才用得起。至於使用混凝土,好像不環保。不要太天真,人類只要鋪一條路,就如同在人類皮膚上塗上一層油漆,結果就讓皮膚壞死,地球表面生態被道路給滅絕。JW工法就是將氣孔打開,讓地球復活。至於使用混凝土,乃是讓不好的東西,發揮好的功能,既然還是要鋪路,不如要鋪能讓地球活的工法。

    最後,懷疑是好事,但若多研究多客觀想想為何許多教授敢公開背書,或是自己作實驗,自己來辨明是非,不是更好?

    回覆刪除
  6. 感謝柳教授的解答,我了解教授的用心良苦了!
    後輩的質疑敬請原諒。
    教授的看法,小輩接受也非常認同。
    但是對於這種透水透氣鋪面的溫度與大氣溫度,只差1-3度,我持懷疑態度,改天再去現場做做實驗,再跟大家分享實驗成果。

    回覆刪除
  7. 就晚輩所知,混擬土目前也有很多環保的選擇,例如添加農業灰渣、發電廠煤灰、用CO2製作的混凝土,也有可以透水的混凝土,這些都可以全面改善目前傳統的工法。

    回覆刪除
  8. 您好,您的構想非常好,
    但我有想到一些問題想請教
    希望可以讓這個系統更完美
    1.儲存水在地下,是否會有蚊蟲,老鼠,微生物(如黴菌,其產生的孢子為過敏原,如細菌,某些積水中的細菌為人類病原菌)滋生的問題

    2.若灰塵與垃圾等有機物質也進入地下,在城市中地下溼地難有穩定的生態系統(因污染較嚴重),會不會變成死水產生惡臭

    3.若發生上述兩種問題,該系統要進行清理與維護,是否有施行上的困難

    4.清理與維護之後,問題再發生的頻率是否仍高,不斷清理與維護是否會造成資源浪費與民眾不便

    謝謝

    回覆刪除
  9. 柳中明: 很開心看到大家對這篇文章的熱烈反應. 最近萬華區有少部份後巷已在使用此JW鋪面,可惜的是: 市府沒有將排水溝廢棄,或是用此鋪面蓋在排水溝之上. 真的是可以不再需要排水溝的!! JW鋪面的孔洞很小,女士們最小的高跟鞋跟都進不去. 所以所擔心的老鼠,蟑螂都很難存活.也別擔心垃圾會進去. 最重要的是:我們一般習慣於"臭"排水溝,因為水積在溝裏,不會流動,所以會變臭,會滋生蚊蠅,是登革熱的溫床. 但是,JW鋪面之下,水是與土壤,空氣相接觸, 微生物出現是生態系統自然發展過程中,生態將水,空氣與土壤中的物質,轉化為營養, 讓生態系統發展. 也即會出現如樹根根鬚,或較大些的生物如蚯蚓等. 換言之, 形成一個生態過濾系統, 分解各類污染物質,反讓生態系統發展.
    請去下載我在AWMA的文章,我們曾經打開鋪面之下,水當然不是臭的,也不可能有蚊蟲,水的pH是11, 是高鹼的, 表示非常乾淨, 而非是酸性的, 樹根鬚更是蔓延, 代表生命充沛, 所以我稱之為"地下濕地生態系統". 如此,何需費心思去清理, 事實是: 我的論文證明汽車排放污染物反而是會被吸收分解,這樣的鋪面,反而是倒過來过濾清潔我們的環境.

    回覆刪除
  10. to cloud:

    "儲存水在地下"可能容易誤導成感覺像是容器裝水。
    其實是岩石土壤本身就有透水率,就好比你在一塊土壤地上倒水。
    但是柏油路就等於塗一層完全不透水層在上面,雨水全滲不進去,因此文章的鋪面就是讓水重新滲下去

    回覆刪除
  11. 作者,您好
    我想請教您一些問題
    (1)台灣年降雨量世界第二,但很缺水,所以很需要蓋水庫,然而台灣的地質脆弱、地震多、颱風多,適合蓋水庫的地方只有極少數,若是JW生態工法鋪設一定的規模後,其存水量能否媲美一座水庫?
    (2)由於台灣西南部冬季缺水,且超抽地下水嚴重,若是能取代水庫使用,請問平均一次儲得的水能保存多久?

    回覆刪除
  12. 您好,
    今日二度來向您請教問題:
    →搶救雙溪實錄http://ourisland.pts.org.tw/content/%E6%90%B6%E6%95%91%E9%9B%99%E6%BA%AA%E5%AF%A6%E9%8C%84#sthash.Segj3ndD.pd7p9iKe.dpbs
    有關東北角的雙溪,這兒是農業地所在,利用JW生態工法整治事宜嗎?當地人是希望整治後,能保有原始河岸風貌,且河川的輸砂量不影響出海口的福隆沙灘。

    回覆刪除
  13. 劉先生您好

    (1)發明JW工法的公司下半年將會辦理座談會,屆時會公布他們的詳細資料。

    (2)台灣西南部平原中,大多地方不適合抽取地下水,水利署有地下水管制區的畫設,但無力詳盡稽查,傳言有許多地方工廠大量抽取深層地下水。西南部可以使用的應該是非常淺層的地下水,那個叫做伏流水,彰化農會有示範計畫。屏東平原因地形關係,地下水補注充足,所以有可能發展地下水庫。彰化至嘉南平原只有山麓附近可以補注地下水,中西部因為土質關係,地下水難以補注,很難發展出地下水庫。

    (3)雙溪當然不適合 JW生態工法啊。透水鋪面的目的是使得都會區地表能快速排掉水,並有儲水功能。雙溪是農村聚落,不透水的地表很少,何必使用透水鋪面工法。應該把心力資金投注在更生態的河川工法上,例如將不復低窪農地(如田寮洋)留作洪氾區,部分曲流衍生的野塘必須要保留或挖深....透水鋪面跟河川整治是兩回事。

    回覆刪除
  14. 難道全世界都沒有更好的排水工法?僅剩下JW生態工法?
    如果這麼好,為什麼JW工法會推不動呢?它已經發明了10年了。所有的人都在說它如何地符合環境的要求,但卻沒有人說,它是違背了工程的要求。多少的環保訴求不是都死在這上面麼。

    回覆刪除
  15. 您好,沒有所有更好或更不好的工法,只有更適合或不適合的工法。台灣對於透水鋪面的討論越來越多,許多建築案子都使用不同方式的做法,我相信現階段來講,以多元方式並普遍性設置會更好。至於JW工法,總能夠找到適得其所的使用場域

    回覆刪除
  16. 最近乘著柯文哲在台北市長候選活動中有關海綿城市的發言,使得JW生態工法又熱絡了起來。

    在相關回應中,有很多人會覺得種樹就好了,可是實際上在都市中的樹木的生存環境並不好,在現有的城市空間中要種大量的樹木也很困難。
    JW工法很不錯的地方就是可以儲水,而要進行綠化最重要的就是水源了,因此汐止禮門里長對JW工法最讚揚的就屬儲水。有水才能綠化,有水才能使樹木茁壯。有了水、有了樹,居住環境就會變得舒適。
    有不少人認為水蒸散會使得空氣變得更加悶熱,但是實際上觀察樹木帶動水汽蒸散並會導致悶熱,相反地更加涼爽。
    因此JW工法實際上就是讓都市水循環正常化,進而讓人類與樹木都有良好的生存環境。


    雄哥

    回覆刪除
  17. 海綿城市 已正名為 海綿生態城市

    全球第一篇正式的經匿名審查通過的英文論文
    Build Sponge Eco-cities to Adapt Hydroclimatic Hazards
    已發表在Springer出版社網站
    http://link.springer.com/referenceworkentry/10.1007/978-3-642-40455-9_69-1

    這篇文章將在明年Springer出版的"氣候變遷調適手冊”(Handbook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一書中出現
    http://www.springer.com/environment/global+change+-+climate+change/book/978-3-642-38669-5

    算是代表台灣向全球提出適應未來氣候變遷的建議. 海綿生態城市提供未來子孫一個夢想, 至於哪一個城市會積極轉變為海綿生態城市? 留待未來見證吧!

    CM柳

    回覆刪除
  18. 你好,我是來自香港樹仁大學的學生
    看過你們的JW生態工法後,本人獲益不淺,更希望將這些環保概念傳送到香港,因此,希望能得到你們的寶貴意見及資料。我想了解的是有關JW生態工法的透水路段的實質功效、透水路的結構及技術(如可以),以給予香港政府一些意見,作為日後發展之用,感謝

    回覆刪除
  19. 您好。JW生態工法的介紹影片請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JWeco
    應該已經很詳細。陳董事長的團隊勤於參加各地的綠色產覽,或許有機會在香港展出。

    JW生態工法是一種更為強韌的透水性鋪面,期望能替代現有的不透水馬路,但是其實各國考慮到道路行車有安全考量,絕大多數不希望把"馬路"改成透水鋪面,而是逐步把非車行道路改成透水鋪面。再加上道路下方總會有一大堆管線,因此JW工法在推廣上還有很大的難度,。

    而說到他的應用案例,建議參考汐止區禮門一個社區的溪畔步道工程,它這次順應地形與需求,把貯存在JW道路孔隙的水分都排到蓄水溝,變成了雨撲滿。步道作為社區便道與人行步道之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27wHOduUw

    詳細資訊,建議您直接寄信到品岱公司索取資料

    回覆刪除
  20. 我同意海綿城市的作法,尤其台灣地狹人稠更需要,只是有一個小問題,
    台灣面對的不只熱島效應跟逕流過大,還有地震土壤液化的問題,
    請問地下充滿水之後會不會導致地震土壤液化而房倒樓垮?

    回覆刪除
  21. 地下水當然可以在適當監測下,以不造成地層下陷惡化為前提抽取使用。
    在乾旱期間,或因颱風導致原水濁度爆升而淨水場無法處理期間,都可以抽取出來補注部分原水。
    以台灣社會目前的耗水量,不會有地下充滿水卻無處可用的問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