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暖化影響 未來炎夏更加難耐


 圖/由於盆地地形與都會區熱島效應影響,台北市在夏季常有高溫紀錄。(照片由台達電子基金會提供)
 文/柯佳吟(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特聘博士後研究員,原題:「夏天將會比你想像的熱還熱!」)

 是不是發現今年夏季特別熱呢?根據氣象局統計,台灣2011年6月平均氣溫達28.52度,僅次於1980年,而全台灣台北、新竹、台中、阿里山和嘉義等地六月平均氣溫,均為創設站以來最高紀錄。台北更已有13天高於35度,這是百年紀錄。今年異常高溫的六月雖不能斷定是暖化的影響,然而這樣炎熱的夏季卻可能成為常態。

 史丹佛大學科學家近期即將發表的一份研究中(預計於六月底發表於Climate Change期刊),更將揭示一個可怕消息:如果溫室氣體濃度持續增加,在未來的20至60年間,全球多個地區可能將經歷一個不可逆的夏季氣溫上升!


 在過去,我們總以為一個熱浪或暖日就是全球暖化的跡象。其實對於科學家而言,單一個氣候事件並不能代表全球暖化,也不能因此將這樣個別的極端氣候事件歸因於全球暖化,只有具有長遠的趨勢才是科學界公認為全球暖化的證據。

更炎熱的夏季將成為常態

 從這份史丹佛大學即將發表的研究中發現,位於中緯度地區的歐洲、中國和北美洲地區(包括美國),在未來的60年內可能會看到夏季氣溫的極端變化;而僅僅在未來的20年內,位於熱帶地區的非洲、亞洲和南美洲,則可能出現「永久」和「前所未有」的炎熱夏季。研究人員指出,最直接且極端的溫度上升,預計將發生在熱帶地區。

 根據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The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資料,以去年為例,2010年與2005年並列為史上最熱記錄,高於全球正常平均氣溫約1.12華氏(約攝氏0.62度)。大多數的大氣科學家認為這樣的升溫起因於,工業生產過程和汽油燃燒的氣體相繼釋放到空氣中,造成了全球暖化,而這也正是所謂的「人為性的全球暖化」(man-made global warming)。

 科學家提出了新論點,也就是當前最熱的氣溫將成為「新常態」。他們分析超過50種氣候模型,包括各種分別在20與21世紀的情境模擬,以及利用這些模擬回推過去50年的地球氣候,以驗證模擬的準確度。根據上述模擬的預測結果,大面積的地球有可能升溫比我們預期更快,到本世紀中期,即使是最冷的夏天也會比過去50年最熱的夏天還要熱!此外,不僅僅是氣溫上的新常態,在五月時,科學家和政府更相繼提出了大雨、大雪、洪水和致命乾旱等的極端氣候事件,都可能會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成為一種新常態!

酷暑將衝擊人類農業與健康

 而如果氣候改變真是這樣的情形,那麼勤擦防曬油、出門不忘戴上太陽眼鏡、作物勤灑除蟲劑將不再有重大意義,因為不同季節下溫度的急遽上升,可能將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和農業。

 從人類健康層面來看,熱浪可以殺人,例如2003年發生於歐洲的熱浪即殺害了大約35,000人;去年,在俄羅斯創紀錄的熱浪與伴隨而來的森林火災霾害,也造成每一天約700人死亡;從農業層面來看,部份的新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已經阻礙了作物生產,較高的溫度會導致作物脫水與避免授粉,而進一步使得食品價格上升,此外,暖冬使害蟲得以存活更長的時間,容易對植物產生病害威脅,而溫室氣體也會直接影響植物的結構,降低其防禦能力。

 同時依據各界的預測,人類還需面臨全球暖化下其他可怕的環境衝擊,包含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可能威脅到美國沿海180個城市,如邁阿密(Miami)、新奧爾良(New Orleans)、佛羅里達州的坦帕市(Tampa)和弗吉尼亞海灘(Virginia Beach)都可能在本世紀的結束前喪失達10%以上的陸域土地面積。聯合國的報告中則是預測,到2020年,將有五千萬「環境難民」產生;另外,挪威難民委員會成立的「國境內流離失所監控中心」(The Intern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Centre)也提出數據,過去這一年,因自然災害而流離失所的估計有4,200萬人,同時監控中心也認為,超過90%的自然災害乃由天氣造成,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全球暖化的環境衝擊。

面對氣候變遷的行動不能等待

 究竟還有多少隱而未現的威脅存在於我們身邊?即便未能累積到足夠顯著的證據,我們是否就需要認真採取行動去應對超乎我們預期的全球暖化?我們的氣候預期將錯過京都議定書的最後底限,去年全球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

 「我們真的要等到無法忍受高溫的炎熱時,才要採取重大行動來面對全球暖化嗎?(Will significant action against global warming have to wait until we can’t take the heat?)」美國關心氣候變遷議題的民眾提出這句口號,希望呼籲其他所有民眾與政府更積極的參與,共同減緩氣候暖化並減少碳排放量,以更進取的行動面對暖化。那麼在臺灣的你我是否也該更積極的為我們的寶島與地球盡分力呢?相信你我都不想讓現在已經不能忍受的高溫成為未來的「低溫」。

作者簡介
柯佳吟,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為已故氣候學者史奈德(Prof. Stephen H.Schneider)與其遺孀泰瑞茹(Prof. Terry L.Root)共同指導的學生,曾於史丹佛大學研修氣候變遷調適與減緩策略,以及生態系服務等議題。目前正處博士後研究期間,希冀透過國際合作方式,多面向探討氣候變遷議題。

【延伸閱讀】
高溫情境 威脅你我安養天年》王玉純 28-May-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暖化造成極端氣候成災已證實(節錄)》劉紹臣 12-Jul-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氣候異常 恐不再讓人意外》柳中明 17-Jun-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