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大國印度旁的小島國--斯里蘭卡搶到頭香,打算2040年成為全球第一個禁止燃油車上路的國家!"
整理/林柏任
圖片提供/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為傳遞國際最新氣候新知,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繼去年舉辦兩場「台達媒體沙龍」座談之後,6月中旬再度規劃了2018年第一場台達媒體沙龍「電動車在台 行嗎?」,當天邀請到曾擔任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電動車團隊總工程師的台大機械系教授邱文祥,以及台達電子能源基礎設施事業群張育銘總經理兩位產業界專家,為現場近50名汽車線媒體及各方意見領袖分析時下最夯的電動車話題。
燃油車末日?以後連上路都不行
一開場,台達基金會先以國際能源總署(IEA)甫發表的報告《2018 Global EV Outlook》為底,讓現場來賓對此刻的電動車背景趨勢有些了解。
從禁止銷售到不給上路,許多國家相繼喊出告別燃油車的政策藍圖。 (資料來源:IEA)
首先截至2017年底,電動車只占全球車輛保有量約千分之三,比重只算滄海一粟。不過,愈來愈多國家前仆後繼地宣示「禁售」燃油車(柴油和汽油),目前表定時程最快的是北歐的挪威(2025年)。值得注意的是,作法更積極的政府不只禁止販售、下一步還不讓燃油車開上馬路,而且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目前打算最快禁止燃油車「上路」的國家,不是同在北歐的瑞典(2045年);而是南亞大國印度旁的小島國--斯里蘭卡(2040年)搶到頭香,打算成為全球第一個完全告別燃油車的國家!
IEA認為按照現階段趨勢,配合各國政府祭出更多配套措施和鼓勵手法,全球電動車保有量可望在2030年突破兩億輛,未來十餘年將迎接十倍速的成長榮景。
群雄爭霸!電動車市場上演世界大戰
環顧國內關於電動車的討論焦點,多半集中在環境面(空汙和減碳)或使用端(車價或充電焦慮)。但過去30年遊歷美、日、中等汽車大國的邱文祥教授提醒,其實電動車更是各國政府非常重視的產業政策,推動成敗攸關許多國家的經濟命脈。
電動車不僅是環保潮流,更是各國政府趁機扶植自家產業升級的經濟政策。
半小時的簡報時間裡,邱教授只用了兩張生動圖表,便一語道盡當前各國與主要大廠的電動車競爭局勢。比方態度最積極、產銷量皆居世界首位的中國大陸,即有意藉電動車這項次世代科技,一舉彎道超車、打造睥睨世界的高端產業,並善用其廣大的市場宰制力,要求外國車廠分享技術、帶動本土供應鏈成長。反觀以前居於領先地位的德、日、美等國,雖然也看見電動車崛起的大趨勢,卻因各有其顧慮而難以完全施展,如德國太沉浸在柴油車產品的美好時光,日本則打算押寶在更跨世代的氫能車。
邱文祥教授同時提醒,電動車要普及有賴充電站等基礎建設的完整建置,以及電池技術和成本的進一步突破。雖然不少國家都訂出極具野心的政策藍圖,能否順利告別燃油車?其實還很難說。
以往台灣也曾在汽車零配件和儲能電池產業占有一席之地,是否能打入還在成形中的電動車供應鏈?邱教授觀察,電動車產品的「品質管理」非常重要,一出事、廠商招牌就砸了,剛發生不久的日本氣囊大廠「高田」(Takata)召回事件即是一例。而台灣目前只有能力做實驗車,還無法正式量產、對客銷售,須設法強化生產流程和品質管理能力,才有機會搭上這波影響未來數十年產業發展的列車。
彭博新能源財經預估2024年前後,電動便可擁有與燃油車一較高下的價格競爭力。
集點換咖啡?未來充電服務充滿想像
第二位講者張育銘總經理的切入點,則是很多人關心的充電服務。
從供應面來看,儘管電動車電池原料(鈷、鋰)的價格上漲,不過因為技術層面的突破,整體電池成本仍可望持續下降,且同步讓體積縮小、並提高安全性。目前最樂觀的分析單位Bloomberg(彭博)認為約莫2024年,電動車的成本就會比傳統汽油車還低。
續航力不足的挑戰,目前台達正和許多車廠合作開發350kW的大功率快充站,充電約15分鐘就可跑超過400公里,只要在高速公路等主要幹道上廣設,便可滿足用戶長途旅行使用,至於市區內的短距離使用或日常通勤,原則上是以每晚在家(停車格)使用慢充裝置的充電型態為主。
最有意思的是,當電動車成為一般人的日常所需,也將衍生生活化的充電服務。比方按次或按時收費的私人充電站(或停車場),各種提供充電服務的零售業和店面,日本便開發提供充電地圖的手機應用程式,車主使用還可積點、換取咖啡禮券。(聽來頗像便利商店的購物集點行銷)
以後開電動車或許不用找加油站,而是到各種有提供充電服務的店面休息、兼消費。
到了會後互動時間,不少人都對台灣電網能否負擔電動車的使用提出疑問。張總經理分析,一台電動車所需電力可能超過一戶家庭,必須搭配能源管理軟體做系統性的調配,優先讓一般家電用電,盡量讓電動車在離峰時段充電,盡量減少電網的尖峰負載壓力。
而從此衍生的,是愈來愈多的電動車雙向供電和相關服務商機,許多車廠和電力公司更相繼投入V2G(Vehicle to Grid)、V2B(Vehicle to Building)、V2H(Vehicle to House)等技術,一旦電網供應不及或有跳電危機,電動車便可反向將電力賣回給電力公司或有需要的單位(如工廠或住宅大樓),如同電網系統中的緊急發電設施、而且更無汙染。
距離台灣的車輛電動化時程還有20多年,看似遙遠,可是,電動車的發展趨勢和奔馳速度遠超乎想像,而且牽涉到整個國家的能源、經濟、科技、服務和生活模式的改變,面對如此巨大的改變,台灣應該及早做好準備。
2018第一場台達媒體沙龍,吸引近50位關心電動車議題的專業媒體和意見領袖參與。
【參考資料】
IEA, 2018, 《Global EV Outlook 2018》
「氣候戰役在台灣」節目:電動車+智慧化,台灣產業必須搭上的未來列車
台達媒體沙龍:「電動車在台,行嗎?」直播精華
【延伸閱讀】
「低碳交通」系列十五:電動車急馳,能源轉型須快跟上 詹詒絜 2018/6/13
「電動車流言終結者」趴兔! 掃除使用痛點,電動車才能普及 2018/4/25
台達媒體沙龍第二場:從風電、綠能車、到建築,台灣尚有極大進步空間 2017/10/26
--
--
2018「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暨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徵件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