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日 星期一

【COP25一】一波三折的COP25:從巴西到智利,緊急落腳西班牙(下)

"由於明年2020已來到《巴黎協定》的遵約期,今年更是檢視各政府所提交國家自願減量的關鍵時刻。另外,針對國際碳排放交易機制的Article 6,也規劃在今年定案。"
COP25今日起兩周於西班牙馬德里舉行。(來源: John Englart on FlickrCC BY-SA 2.0
文/趙偉婷(巴黎政治學院博士生)

續上篇

各國經濟發展

近年來全球人民對於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認知與關注不斷升高,各地都有舉辦氣候遊行,表達希望政府趕快採取行動。但同時各地的政治、經濟情勢發展與社會動盪,也讓氣候治理蒙上一層陰影。

2015年巴黎COP21前,發生大規模恐怖攻擊,在法國政府加強維安下順利落幕。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民粹主義崛起,增加了氣候治理難度,2018年法國政府宣布調高燃料稅,引發超過半年的「黃背心運動」,使得此政策不得不暫停。

今年智利因為示威抗議與衝突臨時取消會議。雖然這些活動的起因都不是反對氣候變遷治理,但是卻為國際合作增加了變數。

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只是個大框架,之後的幾年,各國政府就協議內容細節、執行機制與遵約方式內容做進一步談判。由於明年2020已來到《巴黎協定》的遵約期,今年COP25更是檢視各政府所提交國家自願減量的關鍵時刻。另外,針對國際碳排放交易機制的Article 6,也規劃在今年定案。

但在緊要關頭,智利政府兩手一攤,宣布不舉行。氣候大會瞬間成為孤兒。所幸西班牙政府緊急伸出援手,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

結果,氣候大會繞了半個地球,從智利聖地牙哥搬到了西班牙首都馬德里。

另類的「氣候變遷受災戶」

順道一提,智利位處南美,對於歐洲、亞洲的代表而言,位處偏遠。加上每次開國際會議,由於同時間湧入大量參與者,所以機票跟飯店價格都會水漲船高。因此,很多政府官員、NGO組織、企業代表、學者等,早在半年多前就已經把機票跟住宿都預定好,許多會舉行周邊活動的組織,也印好了海報跟訂了活動場地。

這次遭遇會前臨時取消,許多人都面臨了機票、飯店、活動行程無法退款的窘境,成為另類的「氣候變遷受災戶」。

像是,在暑假就已經搭太陽能船橫跨大西洋的「氣候少女」格蕾塔‧通貝里(Greta Thunberg),原本規劃從美國紐約開始半年,在各地演講、示威,橫跨美洲,一路前進到智利,在消息一宣布後也被卡在半路上

為了降低個人碳排放,堅持不搭飛機的她,當時人在美國加州。沒有辦法,只好在Twitter上徵求「搭便車」。各國媒體興致高昂的幫她預想了好多可行方案,包括坐帆船、跟貨運船一起、划船過去,甚至還出現了游泳的選項(1998年真的有位法國人Benoit Lecomte,以多點休息的方式,耗時數月,游泳橫跨了大西洋)。

南北失衡的隱憂

另一個問題是,氣候大會每年各洲輪流的用意,除了增加公平性,促進各地區對於氣候議題的重視之外,另一個目的也是降低各國政府的財務負擔。此次會議從南美跨越半個地球來到歐洲,許多南方發展中國家紛紛表示,在支出上造成很大的開銷。另外,也可以影響到南方國家在會議中的話語權。

話說,COP從第21屆開始幾乎都是在歐洲或地中海沿岸附近國家舉辦,2020年COP26預計在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本次南美國家在氣候會議上的迂迴曲折,或許也顯示了各國在面對經濟困境、社會抗議不斷下,同時執行氣候政策的兩難。

另外,美國川普政府在這個節骨眼上,又正式提交了退出《巴黎協定》的申請書,氣候治理的未來可說是多災多難啊!

接下來在馬德里舉辦的氣候會議,可說是挽回國際氣候治理威信的關鍵時刻。在短短的一個月舉辦超過25000名與會者的大型國際會議,幾乎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西班牙希望用行動表示,「只要有決心,我們就可以做到!」。


--
歡迎追蹤低碳社群媒體:Facebook  LINE@  Instagram  YouTube  Twitter  Pinter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