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RE100 2018年報密語:企業大採購,政府快幫忙!

"我們了解到,使用具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的低碳能源,是讓企業持續成長、而且提高韌性(resilience)的關鍵!"

(圖片來源:RE100官網

文/高宜凡

  趕在去年底於波蘭舉辦的COP24前,百分百綠倡議組織RE100提早發表了2018年報《MOVING TO TRULY GLOBAL IMPACT: INFLUENCING RENEWABLE ELECTRICITY MARKETS》,這不但是該組織第四度發表年度工作報告,更彰顯了「企業」對綠電市場發揮強大主宰力的趨勢。

亞太成亮點,「台灣」首次被寫入
  年報首先揭露,截至去年11月,RE100已吸引全球155家企業加入,短短一年內增加了37家新會員,包括兩家台灣企業:大江生醫(TCL)、科毅研究 (3dL Inc),事實上,另一家歐萊德(O'right)也在不久前加入,只是來不及列入統計。巧的是,RE100前三名台灣會員,清一色皆來自美妝與保養品產業。
RE100的會員分布依舊以先進國家居多,歐洲各國即佔據將近半數(77家)。
圖片來源:RE100官網
  上述37家新面孔,即有10家來自日本,大洋洲也在去年出現天字第一號:澳大利亞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整個亞洲和大洋洲累積已有25家RE100成員,僅次於歐洲(77家)和北美(53家)兩大區域。
  從企業總部所在國家來看,美國(51家)和英國(29家)依舊遙遙領先,急起直追的日本(13家)也可列入領先群。值得一提的是,「台灣」不僅首次被RE100寫入,年報內容還多次提及,似乎頗為關注台灣的綠能市場發展。
去年一口氣新增10家企業加入的日本,已可排上第三多的RE100會員國。
圖片來源:RE100官網
  能源消費部分,這155家企業每年合計能源需求高達188 TWh(太瓦時,十億度電力),若將其視為一個國家,足以名列全球第23大電力消費國。(去年數據為:122家企業、用電需求159 TWh、世界第24大用電國)
平均目標2026年,逾1/4已用95%綠電
進入正題,該報告統計的是2017年的能源使用狀況,那一年,RE100會員合計採購了72 TWh由再生能源產製的電力,比前年(2016年為51 TWh)成長超過四成。這些清潔電力大可滿足孟加拉、斯里蘭卡兩個氣候高風險國家的用電需求。
綜合上述兩組數字可算出,現階段RE100會員的平均綠電採用率為38.3%,這般水平遠超過REN 21報告《Renewables 2018 Global Status Report》揭露的全球綠電平均值(26.5%)。至於外界關心的100%綠能達成時間,現階段RE100俱樂部平均設定年份為2026年,多數(逾3/4)都把目標設定在2030年以前,有意跟進的企業可多參考。
155家會員企業裡,已有37家的綠能使用比率超過95%,算是領先族群。
圖片來源:RE100官網
 再看各別公司表現,超過20家公司已實現了100%再生能源終極目標,近1/4的綠電使用率超過95%。要選「最佳進步獎」的話,《MOVING TO TRULY GLOBAL IMPACT: INFLUENCING RENEWABLE ELECTRICITY MARKETS》特別表揚了「惠普公司」(HP),他們在2017年有一半電力產自再生能源,大幅超越2016年的16%之外,更提前突破之前設定的2020年綠電目標(40%)。「我們了解到,使用具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的低碳能源,是讓企業持續成長、而且提高韌性(resilience)的關鍵!」惠普永續長Nate Hurst直說。
  除了惠普,彭博(Bloomberg)、強生(Johnson & Johnson)、匯豐(HSBC)、數據中心運營商Equinix等企業,也有不錯進展。印度乳品業Hatsun Agro也被點名,該公司去年才加入RE100,透過大量的自發自用機組和「再生能源購電契約」(Power Purchase Agreement,簡稱PPA),綠電使用率快速飆升到69%。
RE100成員採購的綠色電力,在2015~17年足足翻了三倍。
圖片來源:RE100官網
「金融業」家數多,「資訊業」比率高
  觀察行業類別,「金融業」(Financials)仍然是RE100最大宗的會員來源,2018年成長到39家,其次為「非必需消費品」(Consumer Discretionary)的33家,和「日用品」(Consumer Staples)產業的23家,行業分布趨勢和去年一致。
  可是,若從綠電使用率來看,2017年平均綠電使用率達73%的「資訊業」(Information Technology),可說是鶴立雞群,接下來才是金融業的58%和「材料業」(Materials)的44%。反觀能源需求最多的日用品業,綠電採用率(18%)竟在各行業中墊底。
「資訊科技業」(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目前綠電使用率最高的RE100會員行業。
圖片來源:RE100官網
 資訊業帶頭拚綠電的狀況,去年底的Bloomberg報導〈Tech Investments Are Powering Up Clean Energy〉寫得很清楚。包括Alphabet(Google母公司)、Apple(蘋果)、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和Facebook(臉書)等科技巨擘,自2010年來透過各種手段,合計採購了近18GW的綠色電力,堪稱各國綠能市場上的大買家。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業投資綠電的動機,除了彰顯自家企業社會責任(CSR),還有理性的經濟誘因及財務考量,更可能是為往後商機鋪路的佈局策略,如Alphabet自2009年啟動的無人自駕車「Waymo」研發計畫,假使有朝一日成功上路,便得投入後端的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由再生能源供應的清潔電力和充電服務網絡。

環顧美國的再生能源購電契約(PPA)市場,「科技業」就囊括將近半邊天。
(資料來源:Bloomberg
三大取得管道,PPA直購最被看好
  外界最關心的取得管道,非捆綁式能源證書(Unbundled energy attribute certificate purchase,簡稱EAC,即購買綠電憑證)以46%的比重奪回第一,「供應商合約」(Contract with suppliers,公用事業提供的綠電)小跌至35%,廣被看好的「再生能源購電協議」(Direct procurement from off-site grid connected generators,又稱Power Purchase Agreement,簡稱PPA)則繼續攀升至16%,可說是當前最主流的三種綠電採購方式。
  由於再生能源獲取管道受限於各國法規及綠能推廣進度,檢視不同的區域市場,便會發現明顯差異。以RE100會員數最多、再生能源用量也最大的美國為例,當地多達2/3綠電都仰賴EAC,歐洲地區的會員,則習慣向既有電廠購買綠電(62%)。急起直追的亞洲,則是「自發自用」(self-generation and consumption)的愛好者,這次年報統計RE100會員合計擁有350GW的自發自用綠能機組,其中42%都位於亞洲(僅次於歐洲的43%),而且近六成都用「太陽能」,而非RE100俱樂部主流的「風力」。
購買憑證(灰)和公用事業的綠電(綠)仍是主要採購管道,但PPA(藍)後勢看漲。
企業需求看漲,就怕「政策」卡關
有鑑於各國推動綠能的狀況不一,RE100每年都會對成員進行意見調查,挖掘企業應用綠能的驅動力和障礙為何。
  呼應前述Bloomberg報導的觀點,RE100成員表示投入綠能的前兩大誘因為:「管理溫室氣體」(95%)和「企業社會責任」(95%),緊追在後的便是「再生能源的經濟效益」(80%)。如美國企業Iron Mountain表示,再生能源每年可替他們創造200萬美元的成本節約效益,電信龍頭T-Mobile則估算,該公司在美國投資的清潔能源設施可在未來15年省下一億美元相關支出。
除了排放管理和CSR,「再生能源的經濟效益」(80%)已是第三高的驅動誘因。
圖片來源:RE100官網
  相對的,當問及推廣障礙為何?第一名是「監管制度的不確定和複雜性」(78%),其次為「再生能源的成本競爭力」(76%)。
  值得注意的是,前五高的障礙,竟然有四項都屬於「政策」因素,包括:電力批發市場不健全、欠缺稅務優惠等誘因、不易申請具公信力的憑證等。顯見在企業推廣綠能的路途上,仍得仰賴政府提供更多協助,打通繁瑣的行政流程及法規環節。
四項「政策」(綠色)相關因素,都高居障礙問卷調查的前五名。
圖片來源:RE100官網
 當初RE100成立的動機,即是希望透過企業採購和產業鏈帶動效應,擴大綠能的市場規模和普及率。這次年報統計的155家成員,每年合計營收超過4.5兆美元(約5%全球GDP),經營範疇遍及140個市場。為獲取更多、更穩定的綠電,RE100俱樂部已投入上千億美元,成為能源市場上難以忽視的強大力量。
  從直接採購、供應鏈管理、到提出政策建言,企業主宰綠能市場的趨勢愈來愈清晰。去年便有多家RE100日本會員發起連署,呼籲政府加快制定2050年零排放政策,蘋果也開始對亞洲供應商施予壓力、要求改用清潔電力,釀酒業龍頭AB InBev(百威)更在美國推出標榜100%綠電製造的環保啤酒。
 面對企業「我要綠電」的強大需求,相關單位(政府&電廠)可得好好接招。
台灣首次被寫入RE100年報,算是一腳踏入了國際綠能市場的競技舞台。
圖片來源:RE100官網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高宜凡,前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在媒體圈打滾多年,歷練傳產、科技、消費、企業社會責任與環境等路線,希望運用社群媒體的創新機制,帶動民眾理性討論重大議題的風氣。

【延伸閱讀】
「川普退巴」週年,美國排碳不增反減!   王一方       2017/7/16
 
--
歡迎追蹤低碳社群媒體:Facebook  LINE@  Instagram  YouTube  Twitter  Pinter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