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2014年全球經濟成長3% 碳排放並未同步增加

"過去曾有三個時間點,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分別是1980年代初期、1992年與2009年,每次都伴隨著經濟衰退。那麼,究竟為什麼2014年度得以讓碳排放與經濟成長脫鉤?"
圖:加拿大多倫多的一處工廠。UN Photo/Kibae Park. via Flickr (CC BY-NC-ND 2.0)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3月13日星期五,國際能源總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於新聞稿中公布,儘管2014年全球經濟成長3%,全球能源相關的溫室氣體總量(註一) 維持與2013年相同水準,為323億噸。這項成績別具意義,自IEA蒐集碳排放資料的四十年來,這是首次在世界經濟仍成長的狀況下,溫室氣體不隨之成長。

    過去曾有三個時間點,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分別是1980年代初期、1992年與2009年,每次都伴隨著經濟衰退。那麼,究竟為什麼2014年度得以讓碳排放與經濟成長脫鉤? IEA預計在今年六月發布的特別報告,分析細部原因。


表:全球1971-2014年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單位為十億噸。(由英國衛報Guardian製作,資料原始來源為IEA。)

    初步看起來,好成績可歸因於中國節能減排的政策果實。身為目前世界第一大的排碳國,由於投入空汙管控、整頓並關閉眾多煤礦場,2014年中國的煤炭消費量大幅減少2.9%;輔以再生能源增長、能源效率政策推展,使得能源消費量減少為3.8%,總體碳排放減少了2%。

    另一方面,由已開發國家組成的OECD組織成員國,在過去五年經濟成長了7%,但碳排放卻也減少 4%。其中歐盟國家的成績斐然,2014年度,英國的碳排放初估減少了9.7%,創了減碳最多的年度紀錄 (註二);德國則減少了5%碳排放,能源消費減少4.7% (電力消費減少3.5%),除了能源轉型政策外,這一年溫和冬季可能影響更大。2013年初德國的冬天十分酷寒,巨幅增加了暖氣燃料消費,使得當年度碳排放量達到2009年以來的新高,然而隔年2014年是德國1881年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一年,年初冬季氣候溫和,削弱了暖氣方面的能源需求;兩個極端年度的比較,才會使得降幅如此明顯,相形之下,能源轉型政策的成績反而模糊了 (註三)。

表:德國各個年度能源相關的碳排放趨勢,左方單位為百萬噸二氧化碳當量。若估算正確,2014年是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碳排放量第二低的一年,僅高於經濟嚴重衰退的2009年。(出處:The Energiewende in the Germany Power Sector: State of Affairs 2014)

    因此,單單看一年的成績並不能代表甚麼,未來的碳排放趨勢絕不會因此就定型。天氣因素、經濟產業發展、都影響碳排放甚鉅。或許中國在2015年的減污政策能真的減少大量碳排,歐美的能效與綠能政策可逐漸展示成果,但別忘了,印度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快速增長的能源消費,仰賴廉價的煤炭發電,以大型建設開發以及家庭電器消費帶動的榮景,卻欠缺完善的節能標準,這都將會抵銷這些正面努力。這也就是為什麼,聯合國的氣候談判必須理解不同國家的國情、政策與能力,再去尋求共識。

【註釋】
註一:溫室氣體來自各個面向,必須依照不同生產源來推估,為求精確,一般國內外的統計數據是以能源燃燒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為主。
註二:依據英國氣象局資料,2014年也是英國自1910年以來,最溫暖的一年。此引用的碳排放資料已經經由統計部門再次校準
註三:數據資料來自德國AGEB(電業產業協進會)的2014年能源需求年報,需要注意的是,這份年報裡面還說明了主要耗能產業的產量變動,例如基礎化工業減產了7%,亦攸關能源消耗。

【參考資料】
IEA 新聞稿:Global energy-related emissions of carbon dioxide stalled in 2014
China Carbon Emissions Decline as 2014 Global CO2 Stays Flat
How significant is news that CO2 energy emissions stalled in 2014? 
Renewables help cut German CO2 emiss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