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德班會議評析:謊言與碳排 ─ 氣候變遷的國際談判與合作何以注定失敗?

 圖/青年團體成員的T恤上寫著「真愛需要承諾」,突顯各國對溫室氣體減量承諾的重要。(照片由 UNclimatechange 分享於Flickr,依CC BY 2.0創用原則使用)
 文/譚偉恩(政治大學外交學系講師)(本文原撰寫於12月7日)

 去兩個星期每天大量與頻繁地蒐集和討論各種有關COP17會議的資訊,過程中令人產生絕望與希望的複雜混同情緒。絕望,是無奈於美國、加拿大這樣的北方工業國家始終沒有拿出誠意與責任心做出必要承諾,為全球抗暖盡一分心力,反而一心競逐眼前短期政治或經濟利益。希望,是欣慰於世人對於地球環境瀕危的關心程度逐漸增加,每年年底聯合國的氣候峰會上越來越多熱血青年在積極地宣導與倡議,希望各國派駐會場的決策者能改變僵化的思考與冷漠的態度。轉眼間,此次德班會議就要進入尾聲,談判桌上各國還處於立場僵峙。世人究竟應該抱持希望還是絕望?或是有其它的視角可以來思考這一個紛亂與爭議交錯的氣候談判?

 根據筆者個人的觀察,多年來有關氣候變遷的各種國際談判與合作宛若是另一種「無形的」溫室氣體,排量逐年攀升,非但無助於跨國共識的凝聚,反而讓氣候變遷帶來更多不可逆轉的巨大災變與年均溫持續升高的地球。以本次德班會議為例,若干新興經濟體國家—中國、南非、巴西—雖已公開表示有意願接受一個具拘束力的碳排目標 (註1),營造出絕處逢生,事有轉寰的假像,實則立場聲明的背後是處處充滿機巧。舉凡2020年的時間限制、延長《京都議定書》的效期、北方國家的資金援助與綠色氣候基金在本次會議得到簽署、落實技術轉移機制、確保2015年之前完成科學評估等。這些看似言之有理的主張,與其說是促成南北國家合作的前提,不如說是這些新興經濟國家用以推諉責任的藉口與「謊言」。

 從務實與效益的觀點來看,所有真正重要並可用來緩解地球暖化的議題與方法在歷屆氣候談判議程上多半處於邊緣化狀態。峇里(Bali)、波茲南(Poznan)、哥本哈根(Copenhagen)、坎昆(Cancun),還有現在的德班(Durban),氣候會議上鮮少看到締約國認真討論這些議題與方法,更遑論去執行。舉例來說,糧食與水資源兩項與所有人類安全最相關的議題,也是受到氣候變遷衝擊最嚴重的問題,向來不是聯合國氣候峰會的核心關切。所有締約國家總是聚焦在形成減碳新協議的可能,還有如何發展所謂替代傳統化石燃料的綠色能源(green energy)。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謊言(如果「謊言」可以被量化為碳排量,想必一定也十分可觀)!

 談判桌或媒體上那些被各主權國家爭執不休的替代能源,像是生質燃料 (biofuel)還有風力發電(wind power),既不潔淨,更不環保,說穿了根本不是替代化石燃料與節能減碳的有效方式。更具體地說,除非僅是小範圍使用那些從家用與農業生產過程中回收物質所轉換的生質能源,或許勉強算得上是環保。倘若是大規模使用,或是規模化生產由玉米 (maize)、甜菜 (beetroot)、甘蔗 (sugar cane)所加工成的生質燃料,將極度不友善環境;不但耗費大量的土地及其含養的資源,更進一步衝擊糧食耕作所需的土地面積與灌溉用水。事實上,當前糧食危機的成因之一就是源自於此,而生物多樣性的快速消逝也與之相關 (註2)。因此,考量氣候變遷對於糧食的威脅還有水資源供給的吃緊,生質能源根本就不該是選項。因應氣候變遷,國際社會與科學社群應該專注思索的工作是找出確保水源供應與解決糧食危機的方法,以面對未來乾旱或類似沙漠氣候頻繁發生的風險。易言之,找出適應氣候變遷的新糧食與水源對策,立即務實執行,比單純聚焦於如何減量溫室氣體或爭辯誰該出資多少援助誰,更有意義。地球整體生態系統與氣候條件早已處於變遷之中,德班會議的各國談判代表若真心企求因應暖化的具體策略,就必須正視糧食與水資源問題,並付諸行動。然而,這樣的可能性相當令人存疑。

 再來看看風力發電的問題,這個另一個拯救地球暖化的謊言。風力發電這種產生能源的方式其實也是非常耗費土地面積的,並且風葉渦輪機組在製作與設立的過程中就是一項重汙染的行為。舉例來說,將高聳的風力發電設備固定在地表必須使用大量的水泥,這對土地生態便是傷害。統計顯示,平均20萬瓦特的渦輪機組需要至少1萬噸的水泥 (註3); 因此,那些自豪靠風力發電減少碳排的國家,宣稱的數字越高,恐怕汙染土地的程度就也越嚴重。

 另外,風力是與地理條件密切相關的自然力,真正風力豐沛適宜發展此種再生能源的地理位置不多,因此目前發展風力能源的國家多半也同時在風力發電的地點建立傳統火力或是核能發電的系統來進行支援,以避免風力發電最後根本產生不了可供使用的電能儲量 (註4)。換句話說,越多的風力發電,暗示著越多的傳統發電也同時併存。此事實沒有國家會說,畢竟那不符合一般人對於「緣色能源」的認知與期待。

 依據科學的研究和分析,煤、石油、天然氣、核能、大陽能、風能這幾種產生能源的方式中,風力發電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是相對最高的 (註5)。或許有人會問,竟然風力發電這麼不經濟,為什麼國際合作將之列入選項並積極發展?理由很簡單,現有《京都議定書》機制下,北方與南方國家可以透過所謂的「清潔發展」模式(CDM model),來贏取減碳愛地球的美名與獲得技術移轉的實益,甚至是透過環境補貼,間接強化本國某些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但相對地,這些真相政府或企業並不希望讓一般人知道,於是一系列綠色能源的謊言開始被編織與流轉傳播。

 面對氣候變遷,國際談判與合作面臨的真正難題是如何誠信與務實地面對一個已經改變的地球,如何說服自己國家的人民去調整既有的生活方式與觀念,盡快適應和新的氣候型態共處。不循此途,而只是僵固地訴求減碳上的數字之爭(例如:排量、年限、認證等問題)或義務分配上的比重責任,問題根本不會解決,結果也將注定是悲劇性的失敗。

 國際社會需要更多務實的行動,而不是浪費時間與資源的談判。可惜的是,在今年德班會議結束前,能夠緩解氣候變遷各項災變的問題依舊還未被各國代表開始研議或討論。COP17直到《京都議定書》效期屆至前夕,還在用舊思維與善於編織謊言的主權國家進行政治與經濟角力。而世人也依然活在暖化加劇的地球和深陷謊言而不自覺。

【註釋】
(註1) 南非的環境部長Edna Molewa說,歐盟提出的路線圖 (roadmap)相當有建設性且可行,但該國和中國一樣,須在某些條件成就下,才會支持一個有拘束力的新國際氣候合作協議。相較於南非,巴西談判代表之一Luiz Alberto Figueired表示,該國「現在」就可以同意一個具有國際拘束力的氣候方案,但並非毫無條件。新的協議必須制度健全且反映科學已證實的氣候研究;所有抗暖或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必須根據這些確切科學的研究。
(註2) 根據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公布的資料,過去35年(1970~2005)地球陸生物種減少約25%、海生物種減少約28%、淡水物種減少約29%。持續的氣候變遷與不當的人類因應方試恐讓未來物種消失的情況更為嚴峻。請參考:”WWF/ZSL Living Planet Index,” available at: http://www.zsl.org/science/research-projects/lpi,1162,AR.html; and ”Top Scientists Condemn EU Land Use Values for Biofuels,” available at: http://www.euractiv.com/climate-environment/top-scientists-condemn-eu-land-use-values-biofuels-news-508190
(註3) James Lovelock, The Vanishing Face of Gaia: A Final Warning (NY: Basic Books, 2009): 17 and Ch. 4
(註4) Eric Rosenbloom, “A Problem With Wind Power,” September 5 (2006). Available at: http://www.aweo.org/ProblemWithWind.pdf;
(註5) Ralph E.H. Sims et al, “Carbon Emission and Mitigation Cost Comparisons between Fossil fuel, Nuclear and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Energy Policy, Vol. 31, No. 13 (October 2003): 1315-1326.

作者簡介
譚偉恩,政治大學外交學研究所博士生,專長於國際公法、國際關係理論與現實主義。在校期間受國際環境政治課程的啟發,主要關注氣候議題與國際安全間的相互牽連。

【延伸閱讀】
德班氣候會議:誰佔領了德班?》李河清 6-Dec-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德班氣候會議:首周談判結束 京都前途未卜》謝雯凱 4-Dec-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德班氣候會議:小島與非洲國家 疾呼氣候正義》梁守道 4-Dec-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德班氣候會議:年度談判 聚焦四大議題》謝雯凱 1-Dec-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德班氣候會議:加拿大 恐撤簽京都議定書》張楊乾 1-Dec-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