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多走路 也是綠色交通方案

圖/台北內湖的一處窄小的人行道,卻因為號誌設置而難以使用。(謝雯凱 攝)
文/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個人都有怪癖,而我喜歡走路。搬來台北工作時,評估過通勤車資與租金後,我挑了距離公司約800公尺路程的租屋,但現在有點後悔,因為這距離不夠遠。我兩年前在台北工作時的租屋處,讓我每天得以各走40分鐘上下班,中間還經過植物園與南機場夜市,十分過癮。


每10次出門 7次會跳上汽機車

 走路上班可以減少城市運輸系統的負荷,不管是道路交通或是大眾運輸,還能鼓勵市政府投入經費改善人行空間的品質,並減少空氣汙染、能源使用與碳排放。不過,一般民眾不見得喜歡以步行當作交通方式。交通部統計處在2010年10月至12月對台灣各縣市進行「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調查國民每趟旅次所使用的方式與運具,結果顯示,台灣民眾最常使用的交通方式是騎機車,占了全部旅次的47.8%,其次是自用小客車,占22.9%。公共運輸工具,包括計程車在內,共占全部旅次的13.9%,非機動車輛中,單車5.4%,而步行是7.5%。

 調查中的旅次係指超過500公尺的距離,大約是走路8分鐘以上,若路程中選用不同交通運具,則兩種運具均計算1次。若是走路500公尺以上才轉搭公車或捷運,則步行亦計算1次。全台灣步行比例最高的地區是台北市15.2%、基隆市12.3%與新北市11.7%,它們也是大眾運輸比較最高的三縣市,分別為台北市37.6%、基隆市31.9%與新北市25.9%。可以想見這些步行旅次中,有許多是搭配大眾運輸而來,畢竟步行的活動範圍有限,只能替代短程距離的交通,大眾運輸可作為絕佳的輔助。

65歲以上的長輩最仰賴步行

 若以目的分,從事休閒的比例最高,所有步行超過500公尺的旅次當中,有35.8%是以休閒為目的,其次是購物(22.8%),通勤(16.0%)與通學(12.4%)。那麼步行的是哪些人呢?調查中顯示,全台灣女性的步行比例為8.7%(各旅次中有8.7%選擇步行),而男性則是6.3%,略低於女性。從年齡層來看,最高的前三位為65歲以上的長者,他們有29.2%旅次是步行,60-65歲族群為13.6%,18歲以下則為12.5%。最常步行的族群分別是退休人員(25.2%的退休人員出門步行)、家庭主婦(13.1%)與學生(10.5%)。

 耐著性子看完以上數據的讀者應該察覺到,這份「較偏愛步行」的名單與一般社會觀念中,家中成年男性較能夠支配汽、機車使用有關。根據同一份統計,20-65歲的成年男性,全數旅次使用汽機車的比例都在85-91%之間,比同年齡層女性均高過10多個百分比。對於統計數據還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繼續研究這份資料。

人行空間問題多多

 而作為一個常以步行為交通方式的市民,我深深以為台灣各城市的人行空間並不友善。以台北市為例,雖然許多地方汽、機車已經退出騎樓,但是攤販與店家仍然佔據人行空間;少數路段有寬敞的人行道,但與自行車共用,部分騎士並未放慢速度;有些主要路口寬闊,連我要過個馬路都需要40秒以上,年長者要怎麼在綠燈讀秒、汽機車進逼的壓力下快速通過。更不用說人行空間上有變電箱、公車亭、號誌桿、店家招牌、等待現搖飲料店的隊伍…各式各樣的障礙物。大家似乎忘了,當我們離開了汽、機車座椅,都會回復成一個行人,怎麼會這麼不注重人行空間的優劣。光是想到台灣65歲以上的長輩有四分之一的旅次是步行,就感到對他們十分抱歉。

 歐美有些城市都有嘗試過要提升民眾的步行環境,包括加強人行空間品質、增加易達性與公共開放空間,並提升穿越道路車流的安全。2000年前後,美國多個城市陸續提出步行整體規劃,州政府也提出人行空間規劃的指引。其實台灣營建署也有推出《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手冊》與《市區道路交通島設計手冊》,而自2008年起,預計以4年時間推出以「人本交通」為口號的改善計畫,改善單車與步行的環境。或許還需要民眾積極參與,逐步放棄對機車的仰賴,多走點路來改善環境!

【參考資料】
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相關統計資料

【延伸閱讀】
調查:女性走路多 男愛騎車》3-July-11 中央社
步行族群背景調查》WALKONOMICS 30-Aug-11 城事
推動人本交通,建立市區無障礙人行環境》27-Nov-08 營建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