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1日 星期四

Freecycle商品回春術 讓碳足跡發揮最大價值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個月我曾與一位在香港搞環保的朋友吃飯,他說最近香港有支信用卡廣告,竟鼓勵消費者把好好的衣物撕爛,然後再拿信用卡去買新的衣物。無獨有偶,在台灣也有通信業者,拍了一支上班族無所不用其極地想弄壞手機的廣告,而廣告主角的目的只是為了想換一隻新的手機。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裏,鼓勵消費再正常不過,但其所帶來的影響卻往往被忽略。像很多人以為手機若不想用了,拿給清潔隊回收也就算盡了環保的義務。但如果您曾看關於電子廢棄物的紀錄片,就會知道每個丟棄電子產品的小動作,都可能迫使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孩童,必須要與戴奧辛共度童年時光。



 所以,即使台灣的回收(Recycle)系統已作的不錯,卻也決不能忽略Freecycle(或翻以物易物),讓你眼中的垃圾,重新成為他人心裏的寶。

以物易物 重塑商品價值
 如果不把孔子那句:「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扯進來,Freecycle的概念,最早算是由美國的一位行銷人員畢爾(Deron Beal)開始。

 根據媒體報導,畢爾自2003年起廣發電子郵件,呼籲讓周遭朋友彼此交換不需要的物品。之後魚雁往訪的人數快速成長,也從轉寄名單發展成網站,更由美國擴展到全球。現在這些自稱freecyclers的人,全球已有一百八十多萬人。

 台灣目前也有人在從事此活動,除了上述網站在台的分站外,台灣也有一位同樣在行銷界打滾多年的Clio,在去年成立「以物易物交換網」,她成立網站的目的,也是希望能把物盡其用的觀念傳播出去。現在網站裏已經有接近一萬人成為會員,交易筆數也已累積上千筆,從店面頂讓、摩托車到過期雜誌,全部都有人貼上網路等待交換。

 (20070204補充) 另外,由拍賣網站ebay成立的kijiji網站,也有提供換物的功能,另外由林苡辰設立的換換愛網站,則是藉由交換活動為兒福聯盟募款。

企業參與 擴大參與層面
 當然,除了虛擬的網路交易外,實體的freecycler也大有人在。像台達電子總公司內部,今年就是第二年舉辦跳蚤市場活動。員工們不但無私地從家裏拿出近千件閒置商品,也各取所需地拿走了他們所中意的貨品,媒合率竟高達九成,也讓這些商品的碳足跡得以發揮最大價值。

 所以,以為勤回收就是在過低碳生活嗎? 不試試Freecycle,別說你是地球的好朋友!

【延伸閱讀】
台達基金會再次舉辦跳蚤市場 以物易物延長商品壽命 (20080130 台達基金會官網)
我的舊愛? 你的新歡! (200709 台達環境電子報2007年9月號 by Clio)
以物易物交換網
Freecycle.org
New American Dream
年菜、禮券、小家電 無所不換 20070204 聯合報 曾懿晴報導

2 則留言:

  1. KIJIJI也提供同樣的以物易物的功能喔~

    回覆刪除
  2. To Angie,
    當初我有想過文裏要不要提KIJIJI,不過他們的源起,點子好像是來自廻紋針交換別墅一事的啟發,與Freecycle關係遠了一些。不過殊途同歸,多交換一次等於減少一次物質的輪迴,也都是地球的好朋友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