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 星期五

「離岸風電」潛力無窮 可望成為台灣能源轉型要角

"沃旭在2006年開始積極進行策略轉型,直到2017年,賣掉北海鑽探石油業務,並正式改名沃旭能源,成為致力於再生能源發展,希望可以成為以創造綠能來運作的國際公司。"

整理:何家璇
流著丹麥血液的沃旭能源,是全球最大離岸風電開發商,也是帶台灣進入離岸風電領域的開拓者。這幾年,沃旭與當地政府合作,摸索出適合台灣的離岸風電營運方式。本集「氣候戰役在台灣」邀請沃旭能源政策事務暨企業傳播總監汪欣潔,分享為期三十年的重大投資,整體營運要如何落地生根?人才又從那裡來?
受訪者:沃旭能源政策事務暨企業傳播總監汪欣潔 (以下簡稱汪)
主持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張楊乾 (以下簡稱張)

張:沃旭目前在台灣發展離岸風能積極投入,有哪些努力和民眾、政府溝通可以分享?
汪:沃旭是丹麥政府持有股份50.1%的國營公司,過去是丹麥石油天然氣公司,在北海從事鑽探油田工作,但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公司深感石油與天然氣在未來會逐漸式微,必須找尋可替代的能源。於是,沃旭在2006年開始積極進行策略轉型,直到2017年,賣掉北海鑽探石油業務,並正式改名沃旭能源,成為致力於再生能源發展,希望可以成為以創造綠能來運作的國際公司。
張:沃旭在全球風力發電市場上的定位為何?主要的市場又是在哪些地方?
汪:沃旭從1991年開始建置離岸風電,至今在離岸風電的市占率約占全球三成,是全球建置容量第一。離岸風電在歐洲發展經驗,是建基在石油、天然氣產業上。在外海鑽探石油,需要船隻建置鑽油平台,培養許多專業人士在海上施工,海上風電也為這些資源找到投資新出路。
張:沃旭為何會選擇在台灣參與離岸風電發展?許多報告指出台灣有良好的風場,適合發展離岸風電,但也有人對此抱有懷疑,實務狀況為何?
汪:沃旭目前仍以歐洲風場為主,為落實創造完全以綠能運作的世界之企業願景,於是來到亞太區發展,當時鎖定日本、韓國、台灣三個市場。評估時,首先考慮台灣民眾是否需要再生能源。而台灣有超過九成能源仰賴進口化石燃料,能源配置沒有良好的多元化方案,長期下來可能會有問題。另外,在土地狹小的前提下,欲發展其他再生能源,如水力發電、太陽能等,均有限制。加上台灣海峽呈狹型漏斗狀,風均由東北吹向西南,形成天然風場,可作為自然發電資源。
張:台灣在冬季時東北風強勁,但亦有人提出夏天吹西南風或颱風來時怎麼辦的疑問,您們是否有相關回應?
汪:任何再生能源都有不穩定的特性,離岸風電也不會是能源的唯一選項,必須和其他能源相互搭配利用。像是夏季風力較弱,但太陽能發電良好;而冬季風很強,但通常也是空污較嚴重時,因此可以藉機降載一些燃煤火力電廠,多用風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希望討論能源時盡量能夠避免非黑即白的溝通,也期望台灣有更多元的能源組合。另外,遇到颱風的情況可分為建造期與運維期。在建造期間,可根據颱風預報判定是否停工。若在風場已運轉期間遇強風,可將風機進行停機降載,就比較不受到影響。事實上,我們採用的風機系統商也很了解在台灣海峽上蓋風機,必須符合極端氣候的挑戰,在設計規格認證上,也已把風速資料納入考量。
張:離岸風電過去在台灣幾乎沒有基礎,其產業鏈需由產學界、政府共同建立,沃旭如何克服困難、落實在地化及國產化?
汪:沃旭自2016年在台灣設立後,就開始找本地供應商,當時因考量離岸風電需要非常龐大的零組件,如果不在本地生產,從國外運送將是很浩大的工程。我們想台灣以電子工業聞名,這些供應商或許能掌握機會做機艙內的部分零組件。因為離岸風場採購標準高,生產的零組件要能在海上運作30年。大部分廠商沒有供應離岸風電所需商品的相關經驗,而工廠、技術或人員訓練也需時間建置。然而,海上風場建置有一定時程,通常在一至兩年要完成,所以兩邊要平衡是一個困難的選擇。為了協助新的供應商,公司會派技術團隊進駐他們的工廠或是就近協助,因為我們在歐洲已經累積一些經驗,可以交給台灣的供應商們避免問題發生。
張:除了供應鏈管理,其實工作上必須和不同決策者溝通,包括:政府部門、在地居民及環團等,沃旭在歐洲是有一套流程讓更多人參與討論,這個溝通的機制有帶來台灣嗎?
汪:沃旭非常重視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也針對利害關係人進行較完整的盤點、溝通。不同審查階段,會針對利害關係人溝通做優先順序調整。當然,現在跟地方的溝通就會是我們最優先的工作,因為我們希望大彰化的離岸風場是能夠為所有彰化民眾接受的,所以我們正盡全力讓大家知道我們現在風場計畫的情形,能夠創造怎麼樣的效益是現在的工作重點。離岸風場如果要成功,一定要建立在政府、產業、民眾,和所有地方夥伴互信合作關係上。我們理解開始時大家會有些不信任,畢竟要做以前沒有做過、新的事情,一定要花很多時間溝通,也需要大家給我們時間證明離岸風場可以對地方帶來好處。
張:離岸風電產業在人才招募上,是不是可以產生更多的工作機會?以及在能源教育上有哪些推廣計畫?
汪:沃旭目前在台灣團隊約50人,一半是本地招募人才,另一半是歐洲外派員工。4月底已做了最終投資決定,彰化風場將進入建造階段,預期未來會需要更多人員加入,年底估計將破百人。沃旭也和大葉大學合作,進行離岸風電學徒制,培養未來風機維修技師。今年入學的大葉大學學生可以在大三選擇加入學徒制,第三年修習相關課程,第四年可以進入實習,兩年均負擔學雜費,第四年還會增加薪水給付。通過考試並畢業後,加入沃旭能源即可成為初級風機維修技師,預計年薪百萬。
張:沃旭有進行哪些環境教育從小紮根的推廣規劃?
汪:先前有講過沃旭能源希望創造一個以綠能運作的世界,讓民眾皆能關心自已居住的家園,不只是所在城市,而是整個地球。於是,丹麥同事設計了一本繪本《這是我的家嗎》,我們會在彰化線西、鹿港等地區進行說故事活動,讓家長、小朋友探索家園,逐步建立愛地球的環保意識,啟發家長與小朋友一起討論環境議題。我們不認為離岸風電是很多能源問題的唯一解答,但是沃旭希望在台灣扮演積極、正面貢獻的角色,做所有可以做的事去愛護地球。

【延伸閱讀】

--
歡迎追蹤低碳社群媒體:Facebook  LINE@  Instagram  YouTube  Twitter  Pinter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