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荷蘭直擊:2018年「歐洲綠首都」得主—奈梅亨市【下】

"位於城區北方的ENGIE燃煤發電廠,未來將轉型為全新的「綠色能源三角洲」。第一階段目標是建立擁有8700片太陽能板的太陽能發電廠,下一階段還要建立生質能、液化天然氣、及三座風力發電機。"
由奈梅亨市民能源合作社開發的風力發電廠。(圖片來源:gnmf
文/張芸翠(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前文提到,奈梅亨在2008年制定的《氣候框架備忘錄》裡設定許多目標,後來又在2011年追加一項:2030年達到「能源中和」(energy neutral),成為當地投資綠能及強化節能的主要推力。市府先在2008年投資約250萬歐元,達到21%的照明節能,之後又在2013年投資200萬歐元,省下近三成建築能耗,並在公有建築屋頂裝設1300個太陽能板,預計所有住宅在2020年達到歐洲建築能源證書B級以上的能源效率。

衝刺綠能:市民合作社籌資、舊電廠轉型
 除了動用公家資源,活用民間能量也是重要方法,2008年,奈梅亨邀請在地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簽署一份《奈梅亨能源公約》(Nijmegen Energy Covenant,簡稱NEC),原本預計在三年內減碳10%。結果這份公約在2012年又有升級版,目標提升為三年間減量18%,除了一般公司行號,商業協會後來也加入響應。最新一版於2016年更新的NEC 3.0公約,更開始納入循環經濟議題。

BNZ工業區的太陽能農場和電動車充電站示意圖。(圖片來源:Power2Nijmegen
 2015年,奈梅亨商業協會 Nijmegen Zuid 展開「為永續未來共同打拼」(Working Together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專案,在市府資金和格爾德蘭省(Provincie Gelderland)補助下,在西邊工業區BNZ建立一個太陽能農場及相連的電動汽機車充電站,供園區員工和遊客免費使用。
 另一項重點方案是位於城區北方的ENGIE燃煤發電廠(前身為GDF Suez),未來將轉型為全新的「綠色能源三角洲」。第一階段目標是建立擁有8700片太陽能板的太陽能發電廠,估計可為附近住家提供十億瓦時(1 GWh)的清潔能源。下一階段還要建立生質能、液化天然氣、及三座風力發電機。
城區北方的燃煤電廠ENGIE,未來將轉型為「綠色能源三角洲」。(截圖自:YouTube
 最後是市民自動發起的能源合作社「奈梅亨風力發電」(Windpower Nijmegen),這個單位起源於2015年,約有1100名成員認購了價值320萬歐元的風電股份,一同投資四台風力發電機,一年後位於市區北方的風場完工,可供電給附近7000戶住家,合作社成員也成長至1600位,下階段目標是在風機底下安裝1.7萬片太陽能板。
清潔交通:單車優先、智慧管理
 交通方面,奈梅亨有個先天致命傷,整個市區被河流、運河和鐵路切割成七個區域,多數流量均被「橋樑」捆綁。對此,該市鎖定兩個重點:提高公共交通服務品質、建立自行車路網。他們認為零排放、不易塞車的自行車,才是最有效的城市交通方式,一口氣規劃了79公里長(目前完成43公里)的自行車高速公路,可貫通七個分區,加上廣設8700個停車位,刺激居民的自行車使用率提升到37%。
 值得一提的是,奈梅亨運用動態智慧系統掌控城內交通設施,這是個全天候運作、搭配路況監視器的人工控制中心,藉由調整交通號誌,一來達到交通流量的最佳化,也連帶改善空氣品質和噪音滋擾。
奈梅亨和鄰近城市阿納姆(Arnhem)聯合舉辦2017年國際自行車會議「Velo-City」。
(圖片來源:urbanicity.org
循環資源:汙染者付費、加強反向收集
 最後一個重點是資源循環。奈梅亨自訂目標是2020年家庭廢棄物回收率達到75%,事實上,該城近年67%的回收水準,已稱得上是荷蘭之最(台灣約58%)。
 上述成果來自兩大策略。首先是「汙染者支付」,奈梅亨從1990年代就開始向造成(不可回收)剩餘廢棄物的業者收費,促成高度的垃圾分類和重複利用比率。近年更善用了垃圾焚燒過程釋放的熱能,2015年焚化廠開始加入區域供熱系統,目前可為4,500戶家庭供暖。處理過程產生的有機廢物可以生產沼氣,作為公車的再生燃料。其次是「反向收集」,提供市民更多垃圾分類、資源再利用的服務。如2011年起,市府開始收集塑膠廢棄物,住戶可免費索取收集袋,每兩週一次交給市府,將之送入特定工廠處理、再製成包裝生產原料。
        
廢棄物回收的宣傳海報,及城內的慈善二手商店。(圖片來源:Darec.europa.eu
 從荷蘭最老古城,一躍為2018歐洲綠色首都,奈梅亨的成功故事,可說是整個「荷蘭經驗」的縮影。這個長年面對海平面和洪水威脅的小國,透過遠大視野和生存韌性,加上領先世界的循環經濟概念,成為當前的全球永續標竿。台灣城市想要有更多的正向轉變,不妨參考這樣的荷蘭經驗。

繼續閱讀=>奈梅亨系列文章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張芸翠,畢業於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西拉雅研究室,現為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博士生,2013年台達環境獎學金得主。曾擔任成大綠色魔法學校英語導覽員、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志工。關注議題為永續都市規畫及綠色建築管理。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