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

2017年耗電續增!節能政策須對症下藥

"地方政府規劃節電政策時,要先進行完整的資料分析。其實台電在推的「住商簡易時間電價」,就是地方跟台電合作的機會,如果把時間電價導入用電熱區,以數位電表記錄變化,相信能規劃出更有效的節電作法。"
(圖片來源:高宜凡) 

整理/林柏任(本文內容來自2018/3/26播出之「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

 2017年發生815無預警跳電事件, 2018年開春不久的二月份,台灣即創下歷來同期的用電新高峰,導致關於「缺電」的各種流言蜚語一直未曾間斷。

 當各界爭辯如何替台灣增加更多電力供給來源的時候,不妨先搞懂我們的電都用到哪去了?「氣候戰役在台灣」採訪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SPRC)兩位專家:趙家緯和林怡均,分析去年全台用電概況及增減因素,哪些部門和縣市用電量成長最多?並以此對政府未來的節能政策提供建言。



節目主題:迎戰「缺電」之前,先搞懂2017年用電狀況

受訪者: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怡均(以下簡稱林)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趙家緯(以下簡稱趙)
主持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高宜凡(以下簡稱高)

高:先請兩位分析一下,跟2016年相比,2017年的用電狀況有什麼不一樣? 


趙:2017年有幾個重要趨勢,首先,整體的能源使用量是負成長(減少0.26%)的,特別是「運輸」部門(負成長1.04%),用油部分消減了約1.5%,這是以前沒有過的。


2017年台灣總耗能小跌0.26%,用電量卻較前年成長2.32%。 (資料來源:能源局) 

 但台灣的能源轉型一個重要議題是「電力」。2017年用電量較2016年成長了2.3%,比2016年(較2015年)的成長幅度(2.1%)還高,但兩者成因有很大不同,2016年「住商部門」(住宅+服務業)是主要的用電成長貢獻者,但2017年最大貢獻來源卻是「工業部門」(比重超過7成)。或許這反映到2017年的GDP成長率有2.8%,可能因為工業的活絡導致用電增加,特別是電子業新廠的投產。

 再看供給面,去年「燃煤」發電占比是46.8%(前一年為46%),「燃氣」提高到34.7%(前一年為32%),「核能」從2016年的12%滑落到8%,是30年來的最低紀錄,增加的部分主要是燃氣。 


(資料來源:能源局) 

再生能源需加快,地方角色更吃重 

高:台灣未來有所謂的「532」電力配比目標(2025年天然氣發電占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再生能源的目標拉得滿高的,去年再生能源的表現好嗎? 


趙:遺憾的是,2017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其實比2016年來得低,2016年再生能源占比還有4.8%,2017年跌到4.5%,但原因並非「太陽能」或「風能」不給力,事實上,去年兩者合計發電占比達到1.2%,是首次超過1%的門檻。 問題在於「水力」發得比較少(2016貢獻51.6%再生能源電力,去年跌至44.5%)。若光看太陽能的發電量,去年就成長了快五成,只是要達到2025年綠電占比20%的目標,目前進度還是落後的。

高:從各用電部門來看,哪些部門表現比較好?


林:「住宅」(微增0.59%)與「服務業」(微增0.68%),兩個部門的用電成長率都比2016年低,服務業主要是因為800kW以上的大用戶出現負成長,其耗電成長多來自是800kW以下的小用戶,像零售店、書店、銀行等,公共行政部門也是主要的減量貢獻者。

 至於「工業」增加的3.14%
主要來自電子業,且大部分集中在台中市,不知是否跟政府推動的智慧機械園區或相關產業有關。「農業」和「運輸」兩個部門也有4%左右的成長,或許跟近年大力推廣電動車和電動機車有關。 

2016、2017年各部門別用電成長率與總用電增長貢獻度 
除了工業部門,運輸和農業的用電飆高現象也值得注意。 (資料來源:能源局) 

台中、屏東成長多,新竹、苗栗節電效果好

高:剛提到的服務業情況很有意思,想不到是大戶有節能,反而眾多的中小型業者用電量還在成長,政府該如何對症下藥呢? 


趙:如何讓中小型服務業參與,很重要的角色是「縣市政府」。重點是地方政府如何與中央的資源結合、創造誘因,讓巷口的便當店或商圈的服飾店一起加入。

高:再從地方觀察,去年哪些縣市的表現比較好? 


林:假使把工業部門放進來看,台中市是用電成長最多的,而且除了工業部門,當地服務業用電成長也很可觀。新竹市剛好相反,除了工業減量,服務業與住宅都有負成長,可說是用電減量的第一名。

 若排除掉工業部門,節電幅度最多的是苗栗縣、台東縣、新竹市,苗栗減量多來自機關與住宅部門,兩者貢獻度近90%。屏東縣的用電成長最多,主要來自當地的農業與服務業,尤其是中小服務業的用電快速成長。 

納入工業耗電的各縣市用(售)電量成長變化圖 
地圖上紅通通的縣市,未來必須設法強化節能績效。 (資料來源:能源局) 

高:屏東扣除了工業部門後還是成長最多,但最近大家不是都說墾丁物價太貴、沒人要去觀光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趙:要掌握到最根本原因,目前資料還不夠充足。不過去年底台電有釋出比較細的區域用電資料,可掌握到約500戶的變化,建議地方政府規劃節電政策時,要先進行完整的資料分析。其實台電在推的「住商簡易時間電價」,就是地方可跟台電合作的機會,如果把時間電價導入用電熱區,以數位電表記錄變化,相信能規劃出更有效的節電作法。

高:過去兩年台灣氣溫屢創新高,今年看來也不會太舒服,該如何預防即將來臨的夏季尖峰用電? 


趙:2017年雖然氣溫增幅高,但尖峰用電只比2016年增加1.6%左右,比前一年更少一點,似乎「需量反應」有發揮成效,我們認為要把「需量競價」的對象擴展到更小的商家,才能有效抑制尖峰。此外台電統計,一般民眾的冷氣有3/4使用超過9年、屬於比較耗能的舊機種,在夏季尖峰前都應該設法汰換。



儘管去年服務業耗電微增不到1%,但光台中市的成長量就很可觀。 (資料來源:台電) 

高:夏天滿多耗電來自冷氣,所以統計資料上有個名詞叫「冷氣時」(每年氣溫逾28度的小時數),從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資料來看,2017年8、9兩月冷氣時大增,為什麼秋老虎這麼恐怖? 

林: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2017年與2016年都是台灣氣溫最高的時候,尤其2017年夏月(6~9月份)冷氣時數比2016年成長了12%,最高溫的8、9兩月更超過四成,加上2017年電價又下降2.6%,多少抑制了私部門的節電意願。

趙:像秋老虎這種熱浪其實很難預測,很需要前面的政策準備,像建築有沒有除了空調以外的減少輻射熱方式,如設置窗簾,避免因為某一天的高溫產生大量用電。最近內政部打算把建築隔熱標準提高10%,但還需要搭配一些修繕補助或貸款,讓民眾有誘因去做。



2017年「冷氣時」持續攀升,8、9兩個月更因秋老虎現象暴增。 (資料來源:工研院) 

高:今年是政府推廣電動車推廣的年份,但坊間不少人士都認為「電都不夠用了,還推電動車幹嘛?」,台灣真的會因為電動車太多,更加擴大缺電危機嗎? 

趙:我們有做過簡單估算,用2015年全台登記的汽機車數量,搭配工研院「2050能源情境模擬器」有關電動車耗電量的參數,發現即使把台灣車輛全面電動化,用電量只會增加約150億度,相當於全年發電量的6%左右。相較之下,我更擔心的是目前電動車推動偏向產業輔導,而且主管部會是經濟部、而非交通部,這在政策推動上必須重新思考。

【參考資料】
「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節目
2017臺灣用電地圖
2017臺灣能源情勢回顧
【2040電動車化】供電受影響? 台電估:全部電動車化也不怕

【延伸閱讀】
缺電之夏系列一: 談缺電前先搞清楚,台灣的電都用到哪去了?  2017/5/15
2015年台灣電力消費略降 燃氣發電增加  謝雯凱  2016/2/21
電不夠用系列:台灣10年用電趨勢 工業耗電過半  謝雯凱  2013/4/26


--
🎉慶祝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10週年,報名課程優惠加碼喔~📣
#走過路過不能錯過
https://goo.gl/itiM4q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