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誘導中小企業響應(或「甘願」)節能?不僅需要巧思,更得破除業者最顧慮的「人流」(客人不來)與「金流」(沒錢投資)兩大罩門。"
政府放話今年加強節能稽查,但真能驅使業者配合節電嗎?(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炎夏正式來臨,都會區動不動就飆破35度,加上電廠零星事故不斷,使得台電最近的「備轉容量率」燈號非橘即紅(橘燈為備轉容量率小於6%,紅燈為備轉容量剩不到90萬瓩,象徵限電警戒),許多官員的心情也跟著七上八下,深怕一旦限電就登上媒體頭版。
此刻,我們正面臨每年最緊張的夏季用電高峰,儘管台灣每年過半耗電(約53%)來自「工業」部門,但若單看夏季尖峰時間多出來的用電量,反而有65%由「住商」(住宅與服務業)部門貢獻,如何降低電網尖峰負載壓力?住商部門責無旁貸。然而,「缺電之夏」系列文章之前就說過,要叫一般民眾節能已經不容易,更何況限制商家行號的用電行為?「冷氣不夠強,客人就不會進來了!」這句話想必是許多服務業老闆的肺腑之言。
室內限溫26度,業者配合意願有限
先瞧瞧政府歷年來的管制成果。2013年,台電備轉容量首次出現橘燈,能源局隨即公告,包括觀光旅館、百貨公司、量販店、超級市場、便利商店等11類營業場所,室內溫度不得低於攝氏26度,罕見地以公權力介入商家用電,當年合計超過兩萬間店家納入管制。2014年的供電壓力更為緊迫,橘燈激增為9天,能源局再將限溫場所擴大到20類(新增餐館、服飾、美容美髮、書籍文具、眼鏡、鞋類、鐘錶等),管制店家數量一口氣倍增到22.4萬家。
節能稽查最常違規的冷氣外洩,其實有許多方法可改善、且快速回本。(資料來源:節約能源規定宣導網)
不過,原本今年能源局打算進一步納入電影院和KTV,結果公告後引起反彈,又在畏懼民怨的狀況下作罷。無法擴大管制範圍就算了,稽查力道也是問題。截至2016年執行過的11.8萬家次稽查行動中,政府只開出區區55張「勸導單」,對多數違規業者僅以「限期改善」處理。
面對可怕的缺電危機,今年政府又信誓旦旦要針對上述20類營業場所啟動節能稽查,落實冷氣不外洩、室內溫度限值26℃、禁用鹵素燈及白熾燈泡等三項規定,預計增加3.8萬家查核次數,勸導後仍違反可處2~20萬元罰款。然而,根據參與其中的地方公務員透露,縣市政府僅能協助執行在地店面稽查動作,實際裁罰權還是在中央政府(能源局)手中,單是勸導單等不痛不癢的勸說招式,不僅實際節能效果有限,也難對業者帶來壓力或動機。
事實上,服務業節能的秘訣比比皆是,市面上早有許多成熟的解決方案,端看政府如何善用當下的社會氛圍誘導業者配合。
服務業節能秘訣滿街走,保證效益不吃虧
舉例來說,大家常看到許多店面敞開大門、讓冷氣逕自外洩,中間完全沒有玻璃門或空氣簾,藉此吸引逛街的客人自動「投靠」。但根據專業智庫估算,只要安裝玻璃門(費用約3.5萬元),便可減少98%的冷氣外洩量,一個夏季即可省下近4,000度電,不用兩年時間就能回本。諸如此類立即可用的節能技術,市面上一大堆。如政府委託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製作的「服務業節能服務網」,就條列出:便利商店、餐飲、服飾、超市、金融業、藥妝店等不同型態的服務業節能秘訣,連《低碳生活部落格》也寫過咖啡店的省電策略。
除了怕客人不上門,另一個服務業不配合的常用藉口,就是中小企業沒錢投資節能設施,這點又該如何解決呢?
其實,目前許多能源服務公司(Energy Services Company,ESCO)都提供「節能績效保證」(Energy Saving Performance Contract, ESPC)的合作模式,不僅保證安裝設備或改造後的節能效益,也讓客戶用省下的能源帳單支付合約費用,減少額外投資風險,對使用者來說,反正電費帳單每兩個月一定會來,只是看要把錢付給誰而已。
為強化中小型服務業節能意願,新北市提供制式契約媒合燈具廠商和商圈店家。(圖片來源:新北市經發局)
不久前,新北市政府還想出一招,鼓勵小商家揪團採購節能燈具,集滿100支(盞)待換燈具就由政府媒合有意願的照明業者跟地方商圈,享受低於市價8折的採購折扣、保證節電50%、兩年保固、分期付款(一年6期或兩年12期)等優惠。新北市轄內目前有17萬間服務業營業場所,每年消耗全市三成用電量,其中七成店家還在用耗能的傳統T8燈管,負責推動的經發局以使用20盞T8燈管的小商家為例,假使全換成LED一年可節電3,500度,等於每年省下電費1萬2,250元,目前已獲得21個商圈響應。
政策切中要害,服務業才肯節能
無須贅述,不斷攀升的住商部門(住宅&服務業)耗電,是政府抑制尖峰用電必須對症下藥的重要區塊。然而,住商部門一向有著使用者分散(難以稽查)、動機低落(電價太低)、且難以管制(缺乏誘因)的特性。有鑒於此,節能政策如何抓對重點、切中要害?即是一門大學問。
比方,有學者呼籲政府公佈未通過節能稽查的商家名單,希望用CSR(企業社會責任)或商譽壓力促使服務業加強節能。這項建議立意雖好,但一來用電戶個資受法律保護,二來只怕會有反效果。試想,假如民眾知道哪個商場(故意)冷氣開很強,是不是會更想往那種「不節能」的店家跑(人性使然)?結果反而讓節能績效差的商家生意更加興隆?
從空調、照明、冷藏三方面分析,便利商店就有8種可行節能方法。(資料來源:服務業節能服務網)
而和工業部門如出一轍,服務業也存有「大戶集中」的現象。調閱政府統計資料,2015年服務業消耗的483億度電裡頭,就有超過三成(150億度)來自1,600家契約容量8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對照台灣目前服務業多為大型連鎖品牌盤據的狀況,政府施政力道不妨先從這些愛惜羽毛、也較有能力推動節能的龍頭業者下手。至於第一線的例行稽查與輔導工作,則可委由地方政府代為執行,一來減少中央鞭長莫及、人力不足的窘境,二來也趁機讓縣市單位與商圈協會等組織磨合,強化地方的節能政策能量。
總而言之,在能源議題至今爭辯不休、社會共識尚未形成的台灣,如何誘導中小企業響應(或「甘願」)節能?不僅需要巧思,更得立即破除業者最顧慮的「人流」(客人不來)與「金流」(沒錢投資)兩大罩門。
【參考資料】
- 商家室溫26-28度 相關規定早有變通 謝雯凱 2016/6/21
- 日本節電戰隊 為你監督小七照明 宋瑞文 2013/10/29
- 也來談談咖啡店省電策略 謝雯凱 2013/8/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