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

比德國超市還激進 大潤發七月起停售塑膠袋

"大潤發七月將全面停止販售購物用塑膠袋,預估每年可減少730萬個塑膠袋的用量,相當於34000棵綠樹一年的減碳量,比一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減碳效益還多。"
未來去大潤發時,購買塑膠袋裝物品的景象將不復見。Source: Polycart (CC BY 2.0)
文/CSR@天下/顏和正

需要袋子嗎?這句話從七月一日開始在大潤發結帳時,再也聽不到了,因為這家全台第二大、共有22家據點的連鎖量販超市,將全面停止販售購物用塑膠袋,預估每年可減少730萬個塑膠袋的用量,相當於34000棵綠樹一年的減碳量,比一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減碳效益還多。
「有媒體寫我們說不賣就不賣,聽起來很大膽,其實不是這樣啦,」大潤發整合溝通經理葉文惠半開玩笑地說。其實大潤發在今年422地球日就曾在所有門市舉行一日「不賣塑膠袋」活動,原先擔心客人會抱怨,結果得到的反饋卻出乎意料的好,一天就省下2萬個袋子,讓他們信心大增,原先決定在今年分階段停賣塑膠袋,乾脆一鼓作氣提早到七月開辦,屆時顧客須自備塑膠袋,或購買每個36元的環保購物袋。

直接押日期 比德國超市還激進


超市停售購物塑膠袋,在全球蔚為潮流。CSR@天下網站在今年四月的一篇報導〈需要袋子嗎?德國超市做環保的釜底抽薪之計〉引發廣大迴響,提到德國多家連鎖超市自去年開始紛紛加入這個行列。不過,德國超市並沒有訂下特定日期,而是把既有塑膠袋的庫存用完後則不再販售,相較之下,大潤發的做法更為激進。
「在台灣如果不押日期,就很可能一直拖,到年底都還不會完全落實,」葉文惠解釋。
大潤發的決定,呼應了政府的減塑政策。環保署在去年10月就預告將於明年一月起正式將「不得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之管制對象由7大類擴大為14大類,預計約有8萬家的藥粧店、美粧店及藥局、醫療器材行、3C商品零售店、書店及文具店、飲料店、麵包店都將納管。

庫存清不完?永續決策的兩難


如此積極的作為,另一個原因是由於法國總公司歐尚(Auchan)對永續發展的要求。1996年由潤泰集團成立的大潤發,在2001年與歐尚合資擴大規模,經營權轉由歐尚主導。去年組織改造後,歐尚掌握了85%的股權,大潤發總經理這幾年也是由法國人擔任,在一般人印象中很本土的大潤發,其實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外商。「歐尚比較強調在地化經營,比較低調,但是總部每年都會對16個國家的分公司提出永續經營的方針,我們每年也都要跟總公司回報這方面的狀況,」葉文惠指出。
配合政府與總部的決策,但背後的溝通協調可不簡單。先是塑膠袋供應商不斷來溝通陳情,推動二次袋(兼具購物與垃圾袋雙重功能的塑膠袋)的北市與新北政府,也希望不要因此影響這個政策。此外,各分店的塑膠袋庫存都是成本,雖然已經預估過銷量,但分店還是不免擔心若是在七月之前庫存沒清空該怎麼辦。
「其實分店的主管也很支持,只是政策一宣佈後還是難免會擔心塑膠袋庫存問題,」葉文惠說,「還好總經理非常支持,雖然有這些問題,但我們就是不斷溝通,這兩天我電話、開會講不停,也是想要找到更圓滿的做法。」

震撼教育 vs 循循善誘


若說大潤發的減塑做法是「震撼教育」,同屬法商體系的台灣第一大量販店家樂福,則選擇用「循循善誘」的方式來引導消費者減塑。
家樂福的減塑政策,以配合各地方政府的環保做法為主。例如,從今年五月開始,家樂福在新北市的19家分店開始不主動賣購物塑膠袋,並配合新北市的reBAG活動,主動在分店、公家機關等據點回收二手購物袋,免費提供給消費者使用。在台北市也即將配合市政府推出「押金袋」活動,只要消費者購買49元的購物袋,在一個月內退還,就能拿回49元的「押金」,由北市環保局將購物袋重新清理後再供使用,藉此達到循環利用的目的。
「以前我們櫃檯的SOP是『有會員卡嗎?需要購物袋嗎?』現在我們改成『有自備購物袋嗎?』如果客人沒有,我們會告知有免費的紙箱或是reBAG的二手購物袋,就是儘量鼓勵客人自備購物袋,」家樂福全國公關經理何默真說。

顧客服務 vs 全面減塑


為何不全面停售塑膠袋?原因很簡單:擔心對顧客造成不便。「比方來我們店內的觀光客,多半不會有購物袋,也不可能開車,完全不提供塑膠袋不太可行,畢竟還是要考慮給客人最好的服務,」何默真坦言。
不論是震撼教育或是循循善誘,能否喚起消費者的減塑魂?能否引領其他零售通路起而效尤?這仍有待觀察,但至少在永續環保的路上,台灣超市總算又往前邁出了一大步。

(轉載自CSR@天下網站
【作者簡介】CSR@天下
1997年,《天下》率先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觀念。二十年來,CSR逐漸受到重視,成為企業成長的第二曲線。呼應趨勢,《天下》在2017年成立「CSR@天下」網站,除了持續介紹最前瞻的趨勢觀點,也搭建起CSR交流平台,期望提升台灣企業價值,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