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從COOLSHARE到SHARE HUB,蘊含社會意義的「空調共用」運動

"空調共用概念倡議者堀內正弘:「節能常常給人稍微負面的印象,好像生活中什麼都得省。但空調共用希望傳達一種不同以往的『眾樂樂』感覺,說服大家能快樂地共度危機。」"
*日本官方製作的「SHARE MAP」查詢網頁(圖片來源:ECO NET東京62、公益財團法人特別區協議會)

文/宋瑞文(文字工作者)

 過去文章曾介紹過WARMSHARE(暖氣共用)、COOLSHARE(冷氣共用)等「空調共用」概念,意思是說:與其各自使用一台空調,不如多人共用一台空調,達成更好的節能效果。日本環境省便因此設立了專門網站,鼓勵家中成員集中使用空調,或一起走出家裡,到公共場所集中使用空調。

 根據日本政府估算,在夏日炎熱的日子裡,下午兩點的用電高峰時,冷氣約佔用58%的用電量;反之,在寒冷的冬季,緯度越高、越容易隨著溫度降低而增加能源消耗;因此透過空調共用,不但可降低夏日尖峰用電,也有助消減高緯度區的冬月用電高峰,單單在用電尖峰時段共用空調,就能減少發電廠的負荷,避免停電風險。

*夏天用電高峰時,冷氣用電(粉紅色部份)比重將近六成。(資料來源:ECO NET東京62、公益財團法人特別區協議會)
 「炎夏時,雖然政府呼籲大家設定好冷氣溫度,但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是不是能一口氣關掉好幾台冷氣,一戶之內也好、幾戶人家也好,在用電尖峰時一起行動,並藉此享受聚集在一起的樂趣,才有了這個想法。」空調共用概念的倡議者、同時也是多摩美術大學教授堀內正弘受訪時表示。

 這個概念最早源自311大震災後,在一場研討會「在東京生活能夠做些什麼?」的提問中孕育而生。堀內正弘回想;「當時本來是要做到避免停電,想過種種名稱,像是『涼活』什麼的,結果突然有位學生說:『喔,是SHARE!』我馬上叫道:『就是這樣,COOLSHARE!』」決定名稱後,再由平面設計師永井一史無償提供logo設計(見下圖),自此展開宣導行動。

 他先從自己任教的大學周邊開始,從大家最常去的一間咖啡店開始問:「如果有客人說『剛剛關了家裡冷氣才過來』的話,可以打個折扣嗎?」有了第一間響應店家,爾後半年陸續有20家門市跟進。到了2012年,COOLSHARE正式被環境省採用,漸漸擴散到日本其他地區。
*空調共用活動「COOLSHARE!」宣導logo。(永井一史設計
 不過,企業和店家等工商業,相對容易被政策帶著走,如何誘導一般家戶與個人跟上腳步,才是此類節能運動的推廣難處。堀內正弘不諱言:「節能常常給人稍微負面的印象,好像生活中什麼都得省。但空調共用希望傳達一種不同以往的『眾樂樂』感覺,說服大家能快樂地共度危機。」

 為吸引更多民眾參與,空調共用還融入了「在地經營」和「社區營造」等理念,堀內正弘身體力行地透過許多非政府組織,打造兼具社區交流及互動功能的空調共用空間,企圖創造節能減碳與社區經營的一石二鳥之效。

 對此,堀內正弘他在自家附近設立了SHARE奧澤(見下圖),不久進一步延伸為SHARE HUB模式,除了空調設備,街坊鄰里還能共用空間、活動、物產、技術,在社區內分享各種有價值的人事物,彼此協助,最後獲得「Eco Japan Cup 2013 文化部門之生態與互動設計特別賞」的肯定。

 一開始,只是一群美術大學的師生們,因為震災觸動了如何避免停電的討論,進而孕育出一波波的行動與串連,最後透過空調共用的節能運動,串起了許多個人、家戶、店家與社區,引發更大的社會漣漪。
*SHARE奧澤(圖片來源:官網
【參考資料】 
ECO NET東京62
COOLSHARE

【作者簡介】 
宋瑞文(舊名宋竑廣)(個人臉書連結),寫手、演講講師,固定供稿於台達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追蹤福島核災)、陸敬民房屋部落格、熱愛雜誌、花蓮東方報等處;作品亦曾刊載於新新聞、光華雜誌、天下雜誌獨立評論等。另為日本歌手中島美雪研究者,經營其臉書粉絲團〈中島みゆき作品介紹會〉。

【延伸閱讀】
大家作伙來匱咻 ─ 日本環境省暖氣共享活動「WARM BIZ」》宋瑞文 2013/11/7
首爾太陽能發電助弱勢社群擺脫「能源貧窮」》楊凱珊 2016/4/13
「以獎節電」 催生社區節電專家》張楊乾 2014/4/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