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巴賽爾在路上 推動人本交通的粉紅戰略

"「巴賽爾‧在路上」嘗試在硬體以外的方向,以多元方式觸及所有巴賽爾市民,讓每個人都被打動,願意騎上單車,放棄自家小客車。"
巴賽爾單車週活動 Fotos: Dominik Plüss / Amt für Mobilität des Kantons Basel-Stadt 

文/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如果一個城市光有單車道,卻沒有人在上頭騎單車,那麼它也不會被稱為單車城市。瑞士的巴賽爾 (Basel) 市政府深知這道理,所以想了很多策略推動自行車風氣、形塑城市單車文化,這個計畫叫做「巴賽爾‧在路上」(Basel unterwegs)。
     
    確切一點說,巴賽爾推行的是「人本交通」,努力鼓勵市民多加利用步行與單車作為交通方式,或是休閒、以及為了健康、為了減碳等等目的。巴賽爾交通局的專案經理馬丁杜勒歇爾 Martin Dolleschel 在台北自行車大會的單車公共政策會議上,分享這方面的經驗。

  2012年瑞士德語區六大城市合作,進行城市交通調查跨城比較,調查報告依照2010年的數據,顯示巴賽爾居民的旅次中有 37%為步行、16%利用單車,27%使用大眾運輸,綠色運輸的比例相當高。這跟居民的自覺有關,不但邦憲法規定大眾運輸優先,並曾於2010年發起公民投票鼓勵步行、單車與大眾運輸,爾後並納入巴賽爾邦的環境法中,規定城邦境內道路上私家車輛的長程旅次應在 2020年前減少 10% (高速公路則例外)。
巴賽爾的綠色運輸率較高  Source: Städtevergleich Mobilität 2012

    巴賽爾並利用公有停車空間停車費的80%成立「通勤基金」(Pendlerfonds),用來優化大眾運輸服務與各種減少進入城區車流量的計畫,例如在郊區車站設置暫停區供市民改為共乘,或是設置自行車停放區,讓市民可在車站到住家/辦公地點之間的「最後一哩路」能以單車代步。單車地圖的出版並擺上網路,設置規劃遍布全市的單車道路網,以及具有優先順位的單車停車空間

    「巴賽爾‧在路上」則嘗試在硬體以外的方向,以多元方式觸及所有巴賽爾市民,讓每個人都被打動,願意騎上單車,放棄自家小客車。推出的策略有:

─ 特製單車試騎活動:提供電動自行車給企業員工試騎一個禮拜,或舉辦親子 Cargo-bikes 載貨單車試騎體驗

圖片來源

─ 你的最愛單車路徑:以市府規劃的單車道為基礎,邀請民眾去體驗或畫出自己喜歡步行或騎乘單車的路徑、景點、店家。



反思道路路權 Fair im Verkehr:這計畫是要讓市民提升自己身為自行車騎士的主體意識,了解他們有權使用道路,並且對不當霸佔道路的汽車、路霸等做出反思。他們在市區擺了好幾個粉紅色的小矮人布偶與海報架,對著路霸比出中指,對友善行人與單車的規劃,小矮人則比出大拇指。粉紅色小矮人的視覺意象強烈並有惡趣味,專案經理馬丁提到,這是要確保市民能被吸引,也能接收到交通局想傳達的訊息。



    另外這個行動 Goppeloni! Guet gmacht! (我的天啊!/幹得好!)也是要反思魯莽的汽車駕駛行為。他們在2013年9月的一個周六,在市區進行一系列相當醒目招搖的粉紅行動劇,例如市區有些狹小道路設定30公里速限,可以確保讓行人與自行車使用,粉紅工作人員就用測速機測試所有路過車輛的速度,超過30公里便亮出 Goppeloni! 的布告,給予警示,遵守速限的司機則有小禮物拿。另外他們還為路上騎乘單車的騎士鋪上粉紅地毯,最後直接深入街頭,和市民聊聊他們對於公平路權的看法,相關影像素材也在當地電視台上播出。



九月的單車周:巴賽爾與北部鄰近的德國市鎮 Dreiland 之間有一條60公里長的自行車道,沿著萊茵河與市區走,每年九月社區組織會舉辦單車漫遊活動。巴賽爾也就在這個時間,在這條單車路徑上舉辦單車周活動。活動包括上述的長程單車漫遊體驗之外,也有單車嘉年華、載貨單車體驗,以及結合騎車訓練的孩童單車遊戲:此外公共運輸部分則減免車資,另規劃市區景點踏查導覽的步行活動。



─ 騎單車上班:Bike to Work 是瑞士全國性的組隊騎單車上班抽獎計畫,2015年全國有1665間公司與52500員工參與此計畫。公司或個人上網登記後,主辦單位會幫你配對成四人一組,在5、6月兩個月中,半數上班日的通勤必須使用單車,結合大眾運輸或電動單車也可以。達到目標的隊伍便可參與抽獎。

    綜合這些策略,我們看到巴賽爾市政府積極擴大市民參與的層次與規模。他們也不僅是要塑造浮面的單車文化表象,而是刻意透過活動,去鼓勵市民思考「交通」這回事,讓他們在生活中可以真的認識到「人本交通」的意義。

【延伸閱讀】
倫敦,一座有千里單車專用道的城市
好城市關鍵字 #步行城市 

※更多 2016 台北全球自行車大會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