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環保杯的創新營運模式 來自法國的 Ecocup

"這間公司開發出可重覆使用、可耐高溫的環保杯,基本上以租用為主,每個杯子跟客戶收取折合台幣約37元的高額押金 (1歐元),客戶會為了讓押金順利退回,不但可自行提供消費者退杯費,或另提供獎金讓拾荒者願意回收..."
圖:COP21 巴黎氣候大會場內的店家,也都使用這款可退押瓶費的塑膠杯。(出處 COP21 official site)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在台灣,已經愈來愈多的店家,鼓勵顧客自備環保杯,甚至提供減價或集點的優惠。不過,如果除了環保杯以外,順手還帶著環保碗、環保鍋去裝外帶食物,一般小吃店還算歡迎,但遇到全球連鎖速食餐廳,就不見得通行無阻了。

    一個周日上午,我帶著幾組鍋碗瓢盆,走進一家速食餐廳,想要一次把四人份的早餐打包回家。依照一般外食往例,餐廳應該是很歡迎自備餐具,畢竟能夠減少免洗餐具的提供成本。不過,當我把碗蓋依序打開,在櫃台前排好陣式後,顯然嚇到了處理的店員,站在後排的主管也立刻盡責地出面處理。

    「先生,我們只有櫃台服務人員會處理環保餐具,也就是說,只能幫您裝飲料。」

    「但我只是希望把食物裝進來,不希望另外用到紙盒與紙袋。」我簡單的把我的訴求明確告知。

    「您的需求我們了解,但為了食品的安全,建議您仍使用我們提供的容器。」聽他連食品安全都提出來,加上後面排隊人也開始變多,我只能摸摸鼻子先把餐具收好,回家再打客訴電話。

    其實類似的場景對我而言並不陌生,不過就在幾年前,我在機場的速食餐廳買過一杯咖啡,當時的店長打死不肯幫我用環保杯裝,她說因為無法計算飲品容量。我也曾在另一家咖啡連鎖店,請櫃台不要先用紙杯裝咖啡,再把咖啡倒進環保杯,我少喝一點是沒關係的。

    但在2016年的台灣,顧客自備環保杯,對飲料店已是很常見的作法。環保署甚至對未設置回收桶或標示不清的商家,最高可依《廢棄物清理法》第五十一條,處三十萬元的罰款。

    不過,除了道德上希望人人帶環保杯、經濟上提供使用環保杯的減價誘因、以及法律上要求強制回收「廢一次用飲料杯」,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讓每年15億個飲料杯,大幅降低數目?

    有家名為「ECOCUP」的公司,在歐洲與北美推動的營運方式,或許是可參考的方式。

    這間公司開發出可重覆使用、可耐高溫的環保杯,基本上以租用為主,除了基本租金外,每個杯子跟客戶收取折合台幣約37元的高額押金 (1歐元),若杯子不見了要扣26元。但如果數量夠多,比如說是十萬個,以免洗杯成本約合台幣2元計算,回收就變得有利可圖;而客戶為了讓押金順利退回,不但可自行提供消費者退杯費,或另提供獎金讓拾荒者願意回收。這些杯子在送回倉庫後,統一清洗、檢視後,又可以再運用於另一場活動。

    據這間公司的網頁資料,使用這樣的營運模式,可大幅減少大型活動垃圾量達八成以上。包括像是在巴黎街頭隨處可見的熱紅酒攤商,或是行動咖啡車所提供的塑膠杯,都是利用這樣的模式,鼓勵消費者回收手上的飲料杯。當然,如果消費者願意重覆使用杯子,也都沒有食品安全的問題,也能推廣到其他容器。

    不論是開放民眾自備餐具,或是運用這一類如 ECOCUP 的綠色創新作法,都比目前吃一頓外帶速食早餐,得同時外帶一個紙盒、兩個紙袋、三個塑膠盒、一組塑膠刀叉來得好。不過,這都必須要透過消費者力量的覺醒,才可能扭轉整個商業體制。

 ↑ Ecocup 為法國一場戶外音樂祭所客製化的產品。


【延伸閱讀】
 ECOCUP 網站  http://www.ecocup.com/ 
台灣飲水地圖

【作者簡介】
張楊乾,兩個孩子的爸爸,常揣摩在二十年後,該如何告訴正值花樣年華的女兒,為何地球已升溫兩度,而這一代人又是怎麼錯過了減碳的關鍵時刻。曾服務於新聞界、在歐洲修習與暖化相關的碩士學位後,投入減緩氣候變遷的相關領域,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