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高爾:違背再生能源和低碳經濟潮流 代價慘重

"「這樣的未來已經唾手可及。無法追上這個潮流者,未來將承擔面對商業災難 (a business catastrophe) 的風險。」高爾直言。"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 (Al Gore)。賴慧玲 攝影。

文/賴慧玲 (低碳生活部落格COP21特派員)

 美國前副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高爾 (Al Gore) 今日 (123) 現身巴黎氣候變遷大會現場,參加中國國家區 (China Pavilion) 舉辦的「共創綠色可持續城市」企業主題日周邊會議。除了褒揚中國在減碳貢獻上的努力和企圖心之外,他強調轉型再生能源和低碳經濟以力抗氣候變遷,不只是當今所需,更是時勢所趨。違背這個世界潮流者,將付出災難性的商業與經濟代價。

 目前全球高達 80% 的能源來自化石燃料,高爾在活動開幕致詞上提出能源轉型的三大疑問:我們需要改變嗎?我們能改變嗎?我們會改變嗎? (Must we change? Can we change? Will we change?) 高爾的答案是毫無疑問的「Yes」。

 他指出,對於人為導致的氣候變遷帶來各種極端氣候災難,不管在科學上或是自然環境現實中,都已鐵證如山。同時,過去幾年來,世界許多角落紛紛傳來再生能源突破性的發展,成本也大幅降低。他認為,未來在中國、美國與其他國家攜手大力研發和推廣再生能源之下,再生能源生產可望節節升高,成本也將下跌至既有能源選項之下,繼而帶動能源產業和能源市場轉型。他認為,巴黎氣候談判應釋放出強烈的政策訊號,號召企業界和投資界大步邁向綠色低碳經濟發展。

 「這樣的未來已經唾手可及。無法追上這個潮流者,未來將承擔面對商業災難(a business catastrophe) 的風險。」高爾直言。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也強調中國與世界再生能源大幅擴張、成本大幅下降的趨勢,直言再生能源不該被當成是個負擔,而是未來 90 億美元的全球市場。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與台下的高爾。賴慧玲 攝影。

 他再次重申中國推動能源轉型、發展低碳經濟的決心,將以「堅苦卓絕」的努力,推動能源轉型、循環經濟與低碳的永續發展。對此,他表示中國將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推出環保產業,預計除了帶動高達6900萬人的就業量之外,還將帶來許多社會、環境與經濟效益。

 他特別引用中國國主席席近平的發言,強調中國並不是因為國際壓力而採取高強度的氣候行動,「是我們自己想要這麼做。」

 中國最大住宅開發企業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石,與國營糧食企業龍頭中糧集團總裁寧高寧也附和解振華,表示將在城市住房業與農業、生質能等項目全力支持能源轉型與低碳的永續發展。

 有趣的是,雖然中國並未放棄推動核能,但三位中國代表的發言幾乎未提及核能發展,而是大力宣傳再生能源驚人的推動成果、潛力與雄心。這一點也和巴黎氣候變遷大會場內各界、各國的討論焦點一致。

 國際智庫世界資源研究所 (World Resource Institute) 主席兼執行長安德魯·史提爾 (Andrew Steer) 讚揚中國政府與企業的企圖心相當振奮人心。他認為,在城市人口不斷增加的趨勢下,「城市將是未來氣候變遷的決戰場」。
國際智庫世界資源研究所主席兼執行長安德魯·史提爾 (Andrew Steer)。賴慧玲 攝影。
 今年三月,由前墨西哥總統卡德隆(Felipe Calderón)與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史登爵士(Nicholas Stern) 領軍的新氣候經濟計劃 (New Climate Economy)發表報告,發現由於都市毫無節制地擴張,美國經濟每年將為此付出 1 兆美元的代價,並衝擊數以千萬計的市民的生活品質。

 史提爾強調,未來都市發展不能重彈老調,必須轉換新思維,發展具協調性、整合性、和氣候任性的綠色永續城市。而這個目標必須由各級政府、企業界、投資界、與公民社會攜手努力,從不斷的實驗中學習,才能達成。

 史提爾也呼應高爾的說法,認為2014年歐巴馬與席近平達成氣候目標共識的「馬習會」將會在氣候變遷史上留下重要的歷史定位。

 發言最後,高爾對氣候變遷質疑者喊話:「政治意願本身就是一種可再生資源 (Political will is, itself, a renewable resource)」。言下之意,似乎在暗示共和黨國會不該繼續再以氣候變遷懷疑論,杯葛歐巴馬總統30日傳達的減碳決心和目標,畢竟,政治意願是可以被選民投票給汰舊換新的。


[冷知識]
2006年推出全球轟動的書籍與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之後,高爾創辦「氣候真相計畫 (Climate Reality Project)」持續致力於喚起全球氣候行動,更於今年初獲頒再生能源領域最高殊榮「紮耶德未來能源獎」(Zayed Future Energy Prize)。這是他繼去年利馬氣候變遷大會之後,再一次出席中國國家區的周邊活動。


※ 本文與環境資訊中心同步刊登

【延伸閱讀】
更多巴黎氣候大會現場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