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不僅買好食 還要打造更低碳的農學市集

"合樸農學市集也採用轉型運動之概念,即是讓市集成員、農友,經由教育後了解永續,共思在農學市集的運作過程中,如何能夠更節能減碳,回應暖化之衝擊。"
(照片由合樸提供)

文/劉世慶 (政治大學信義企業倫理研究發展中心)

    節能減碳可在生活與商業中的各細節中落實,而近年興起的農學市集,除了是生產者與消費者面對面之新交易型態外,在運作過程中與節能減碳也有極大的關聯。筆者以台中合樸農學市集為例,闡述類似市集如何達到節能減碳之成效。

    首先市集採用在地食物 (local food) 系統,這將能使食品運輸過程中,縮短運輸距離而能減少排碳量。市集也採用社區支持型農業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 運作方式,來促進節能減碳之成果。CSA是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承諾與合作,消費者向農友預先訂購農產品,農友便固定將當季的產品銷售給消費者,農友可得到訂戶的穩定支持。因此CSA不用將沒賣完的產品,放置到會耗能的冰箱中保存。

    除此之外,農學市集也採用轉型運動 (transition movement) 之概念,即是讓市集成員、農友,經由教育後了解永續,共思在農學市集的運作過程中,如何能夠更節能減碳,回應暖化之衝擊。具體的例子是在每月的市集中,設計相關節能減碳活動供民眾參與,例如「帶袋相傳」活動便是針對現行商業活動中,許多廠商提供過多的塑膠提袋、紙袋,消費者便可將多餘的袋子提供給農友裝售產品,讓袋子可重覆使用而無須再製造。另外由於農友在市集中會提供飲食與飲料,因此也設計「食器貸出」活動,即是以出租餐具方式,取代一次性使用的竹筷、塑膠盤碗。

    合樸的建築物「樹合苑」是另外一個例子,從建造材質、建造風格、建築方式,都是組織成員集思廣益下的成果。首先建築所採用的大部分建材來自於廢棄物,包含廢棄貨櫃、廢棄棧板、汽車廢棄零件,即是將廢棄物賦予新價值,即便建築物沒有空調系統,但在「自然建築」設計概念下,種植超過80種的花草林木,在建築空間中卻能享有冬暖夏涼之氣候。更特別的是堆肥式生態廁所,這間廁所並沒有抽水系統,在如廁後採用木屑倒入,能產生新的堆肥並促進發酵,並達到省水之效。

    另外,建築物的部分建築方式,則是採用協力造屋之方式所建立。協力造屋在社區,或在災區中皆可使用,由社區居民共同利用在地物資、廢棄物再利用,除了達到減能減碳外,也能讓建築物保有當地之特色。

    合樸經驗是值得各式組織參考與學習,如果組織能讓成員體認環境所面臨之挑戰,進而將環境目標置入組織中,從中開展出各式創意。特別是影響力甚鉅的企業,願意教育相關利害關係人節能減碳之重要性,並把目標融入營運環節中,有系統的制定出節能減碳目標並進行管理,除了能夠保護環境公共財之外,也將帶給組織好名聲,進而達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上的平衡。

【延伸閱讀】
小腳印踏大腳印 一起來逛農夫市集》林佩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