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當災民選擇留下 建築如何與水共存

 文/廖桂賢(美國華盛頓大學建成環境Built Environment博士候選人)

 果,莫拉克颱風是老天爺給台灣的下馬威,讓台灣嚐到不把氣候變遷當一回事的後果,那我們就必須借力使力,把莫拉克造成的國家危機成為轉機。也讓我們共同利用這個機會,將災情慘重的南台灣,一舉改造成能夠適應極端氣候的樂土,不要讓莫拉克颱風,成為一連串巨災的開端。


 要怎樣改造來適應極端氣候?絕不是延續過去的錯誤,對河流、山林進行整治;絕不是在台灣美麗的山河中塞灌更多的鋼筋水泥。我們不能再一昧整肅自然環境,該到了整肅我們自己居住環境的時候了!

 根據台灣過往的災後經驗,大多數的情況下「重建」就等於複製災難發生前的硬體環境,當然,也一併將人與自然的衝突複製了回來,繼續硬碰硬。因此許多有識之士早已在媒體上殷切警告:急就章、無頭蒼蠅般地重建,只會讓災難重演。

 此時此刻,災民早已身心俱疲,讓他們能夠盡早回覆正常生活固然是急迫的人道考量;但長遠來看,此刻最重要的工作並非火速重建(在這篇文章中,「重建」意指「複製災難前的硬體生活環境」),而是以村庄或部落為單位,讓災民有一個舒適的暫時棲身之所(並非現存如難民營般的安置中心),並協助他們找到穩定的工作。同時間,政府、專業者、與非政府組織應與災民共同合作,對社區再造從長計議。

改變居住模式 遷村外的選擇
 被視為高危險的地區,許多人寧願死守家園、寧願年年把淹水的苦往肚裡吞,也不願意輕易離開家園。或許是固執,卻更是因為沒有其他選擇:若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家園,即使免受水患或土石流的威脅而死,也可能因為在社經上的弱勢處境,最終還是死路一條。台灣目前有太多地方面臨這樣進退兩難的困境,並非「遷村」兩個字就可以輕易解決。

 對於僅有淹水之虞而沒有土石流危險的低窪地區,有一件事情能夠打破這樣的困境,就是改變居住模式。一方面,政府和有資源的民間團體,應該協助有意搬離易淹水地區的民眾遷居;另一方面,對於不願意、或沒有能力離開的民眾,則協助他們進行硬體環境的改造,打造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住宅。

現代台灣宅 忘卻過往原則
 「適應當地自然條件」本應是建築設計的最高原則,卻在現代建築的潮流中被建築師狠狠拋棄。放眼全台灣,從山上到海邊所能看到的現代住宅,從外觀到內裝形式可說幾乎一模一樣,許多還完全複製西方溫帶地區的建築形式。過去依照當地氣候和水文條件打造的建築,已被台灣人淘汰,冠上有懷舊情愫的「鄉土建築」;適應濕熱氣候的高腳屋建築,現在也只有在老照片或所謂的「落後」的東南亞一帶才看的到。工程技術的進展,讓台灣的建築形式不再受限於氣候和水文條件,只要改造外在「大環境」(以工程來阻擋洪水,試圖讓土地永久保持乾爽),再用冷氣機來調節室溫,住宅形式完全抄襲自然條件全然不同的西方也無妨。

 姑且不談此種作法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在氣候變遷的世紀中,這樣的建築思維在保障生命財產安全上已經行不通了。每個人都知道,到了一個新地方就得設法改變自己來適應新環境;氣候變遷已經改變了台灣,成為許多人不認得的新環境,而且再也回不到從前;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天真地指望自己還能依循既往的生活模式安穩活下去。我們得改造自己、改造我們的居住模式、改造聚落的硬體環境,好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

 莫拉克過後,我們要改造,不要原樣重建。為氣候變遷做調適,我們不只該從區域性的空間尺度來檢討改進國土規劃、以及水利和其他環境工程的弊病,也需要從居家的空間尺度來調整。如果中短期內無法徹底遠離洪水氾濫之處,那就學習跟洪水和平相處吧!

抗震高腳屋社區 或為解決之道

 純粹將建築物墊高並非上策。將建築墊高或許在雨量不大時可免於室內淹水,但若社區中所有的建築物都墊高了,仍然沒有給洪水適當的空間,只會讓水位升高,增加每一戶的水災風險。最好的方法就是向老祖先學習,打造現代高腳屋:將原有建築改造為高腳屋,將易淹水的社區改造為高腳屋社區。

 當然,現在台灣的洪水型態更加凶猛,與過去已不相同,要打造能夠承受現代洪流的現代高腳屋,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試誤、調整。南台灣受創後百廢待舉,正提供了一個大好的機會做革新,此時不做,尚待何時?

 如果我們不忍心讓那些住在易淹水區的民眾,每年重複著同樣淹水的宿命;如果我們不忍心年年看到災後的台灣,被迫吞下為數龐大的泡水垃圾;如果我們不忍心,看到人民納稅錢不斷被豪雨來臨時保證失靈、修了又壞、壞了又修的防洪排水工程吃掉;那建築人,也該是我們站出來發揮創意的時候了!

關於作者
廖桂賢,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建成環境博士候選人、美國賓夕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地景建築碩士、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學士。研究興趣在於永續城市的生態水文環境的規劃設計,曾在台灣任職於社區總體營造相關的非營利組織、並曾是西雅圖專門從事永續設計的建築公司Mithun, Inc.裏的一員。參與過多項獲獎的設計規劃案,也已取得美國綠建築協會所頒發能源與環境設計認證(LEED Accredited Professional)。曾與夫婿旅居德國,同時為美濃農村田野學會顧問,近日所出版的《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一書,連續多周站上誠品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

【延伸閱讀】
台灣本世紀末 逾一成國土將泡水》自由時報 2-Sep-09 林嘉琪報導
水岸住宅的隱藏成本》廖桂賢 12-Jan-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2 則留言:

Gagi 提到...

我記得我讀高中的時候我們地理老師就曾說過他建議政府這種高腳屋的建築,來避免汐止常常淹水導致生命財產的損失以及水土保持.但當時政府似乎沒理會... 沒想到才5.6年後,這類的建築開始重提. 然而,現在不只是汐止這地方需要了,環境的劇變政府還看不到嗎?

adAma 提到...

Hello,

This is a guy live in Canada & just requested my city's cable company as follows.
===
Just checked Your channel & not saw yet Supreme Master TV.
What's a regrettably sad condition !

Please soon tune up for this urgent case - Plz se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6ydm42Pfz0
An Urgent Message from Supreme Master Ching Hai,
who launched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p.s.)- Thanks!

Regards.
Adam
p.s. The List of Humanitarian Relief Activities by the Supreme Master
Ching Hai and He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at bottom of
http://www.godsdirectcontact.org.tw/humanitarian/

===
Even here's not serious(or urgent) as Taiwan's, but Globe as a village, I'd like share this with Taiwan people -
ie. [Be Veg, Go Green] is the best & fastest way to save the Planet(& ourselves:) !
蔬食、環保,拯救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