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是在減碳,還是在賺錢?

 文/王茹涵(低碳生活部落格邁向哥本哈根青年志工寫手團)

 月份在波昂舉行的氣候會議中,有許多討論都與《京都議定書》所設立的彈性減碳機制有關,其中最普遍的,就是關於清潔發展機制 (CDM)的多項遊戲規則。然而,CDM設立多年以來,許多部份一直為外界所詬病,例如其包含的減碳範圍不盡全面、「額外性」的認定爭議等,也讓人擔心CDM能否真正解決暖化的危機。
土地排碳 僅計算造林
 這次的波昂會議中,對CDM包含的範圍有許多討論。像過去在土地使用及變遷項目等,僅考慮林業,而忽略其他對溫室氣體影響甚大的範疇,例如農地、濕地等;因此這次LULUCF小組會議,便對如何計算濕地吸收及移除溫室氣體,或是土地中碳存量變化的計算方法學提出討論。

 除了範疇之外,其實還有許多面向是值得深入探討的。雖然CDM成功的讓產業界以及各國投資者參與減碳行動,但到底CDM的成果是不是我們想要的?卻令人存疑。

減碳資金 大筆投入快速獲益項目
 我們都知道,雖然溫室氣體有許多種,但排放量最大的就是二氧化碳,且主要是從能源使用而來。然而看看目前檯面上已註冊的CDM計畫,將近七成的計畫不在於減少二氧化碳,要不然就是跟改變能源結構無關。這似乎與當初立訂減「碳」的目標並不一致。那麼這些CDM計畫的錢,都到哪兒去了呢?這可從本次會議中,中國提出,討論HFC-23減量計畫的未來看出。

 HFC-23(三氟甲烷)是一種含氟氣體,是一種使用氟氯烴類冷媒HCFC-22的副產品,具有高暖化潛值(GWP)。目前在開發中國家裏,進行HFC-23的減量是一項頗受歡迎的CDM計畫,特別是在中國。

 然而,HCFC-22是一種受到《蒙特婁議定書》管制的破壞臭氧層物質,也就是說在蒙特婁議定書的控管之下,各國將減少並全面禁用氟氯烴,這麼一來產生副產品的源頭少了,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多HFC-23可以用來進行CDM計畫。然而為何中國要特別將此議題提出來呢?難道沒有別種的CDM計畫可以做嗎?原因其實在於,進行HFC-23減量的成本很低,而相對來說能賣得的減量利潤較高,因此在中國HFC-23的CDM計畫才會如此蓬勃,等於是利用了低成本與高獲利中間的差價來牟利。相對而言,進行二氧化碳的減量就沒有那麼好賺,特別是跟裝設先進設備(例如太陽能等)的高成本相較,無怪乎HFC-23減量的計畫如此受歡迎。

金援錯誤標的 無助全球抗暖

 雖然對抗溫室效應,的確是要從多方面著手,但這似乎顯示出,如果氣候公約對這種低成本的減量計畫,持續進行變相補貼,那麼就無法對真正需要投資的「減碳」計畫提供充分誘因。也因此,這次中國提出這樣討論或許是件好事,讓大家有機會重視到在CDM中不合理的設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蒙特婁議定書的討論中,過去偏向以氟氯烴(HCFC)替代氟氯碳化物 (CFC),而目前多數國家,包括我國在內,則是朝向以不會破壞臭氧層的HFC (氫氟碳化物)替代氟氯烴。然而就如同HFC-23一樣,許多的HFC具有相當強的溫室氣體效應,因此目前在蒙特婁議定書的討論場域中出現了檢討的聲浪,畢竟當初HFC也是為了要替代HCFC才被人類發明出來的。

 歐盟及日本等國對此有先見之明,早在多年以前便研發氮氣或二氧化碳等自然冷媒,來做為新型的冷媒使用。目前HFC是否會被限制用量,以及應該被哪一個公約所管制,都還在國際間討論。

 從以上的例子,不管是CDM的設計運作,還是HFC的使用造成無法回復的環境傷害,可以看出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人類為了解決自己創造出來的問題 (溫室效應、臭氧層破洞),往往創造出另一個漏洞百出、充滿負面衝擊的產品 (CDM機制、HFC),而這樣的歷史恐將不斷地一再重演。

關於作者
王茹涵,曾在3個國家求學,4個國家定居,獨行12國,足跡遍布18國108個城市。喜愛自然生態,更愛致力追求人與環境的和諧。耶魯大學森林暨環境學院學成後,即回國任職於工研院能環所。

【延伸閱讀】
上談判桌前 先刮自己鬍子》王茹涵 10-Aug-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面板業加速暖化? 業者:早有減量對策》張楊乾 1-Aug-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8 則留言:

老郎 提到...

Good job, well done. 終於有人貼文討論這些 GWP 的氣體了。常常覺得"天作孽,有可原,自作孽,不可活"。這些 GWP 都是實驗室中發現,然後大量製造的,而且挖東牆補西牆,結果卻沒有改善。至於CDM,大家都把它當生意,賺錢的工具,抗暖化反而是次要了,可歎。

阿乾 提到...

To 老郎:
在碳交易市場上,有一種認證叫Gold Standard(黃金認證),他們就只作CO2、CH4及N2O的減量認證,而排除PFCs、HFCs等溫室氣體,主要也是為避免這方面的爭議。據GS的王亮亮表示,台灣目前有三個風電的案子,目前正送黃金認證審議。

不過,他有提到雖然黃金認證與六十個國際主要的NGO,如WWF、REEEP有合作,但對台灣的NGO較為陌生,因此即使台灣這些案子通過GS的認證,台灣的NGO若覺得有未盡完善之處,仍可向GS反映,好讓GS繼續保持「transparency and equality of access for all market participants」的特色。

匿名 提到...

你好,有幾個問題想請教:

溫室氣體各有不同的潛勢,HFC的GWP相當高,如果減量HFC的成本很低,比較有賺頭,那便會有很多資源投入HFC的減量,同樣是減少大器中的溫室氣體,那不是很好嗎?

另外,文中也提及"蒙特婁議定書的控管之下,各國減少並全面禁用氟氯烴,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多HFC-23可以用來進行CDM計畫",如果國際溫室氣體減量需求存在,在市場機制下,可供減量的HFC-23越來越少,那其他的資源不就會逐漸轉而挹注在其他減量成本較高的溫室氣體上面?如果碳市場的需求不足,那就算HFC的減量再怎麼便宜也沒人做,但如果各國減量需求旺盛,做其他溫室氣體的減量也會賺錢不是嗎?

文中提到CDM的投資者"利用了低成本與高獲利中間的差價來牟利",可是碳交易本來就希望能夠提供減少溫室氣體的誘因,透過差價來賺錢不就是原先設定的目標?

看了有點被搞混了

阿乾 提到...

To 7/20留言的匿名:
相言本文作者在看到留言後,會儘快回答您。不過以我個人的理解,作者是強調現在許多的碳資金都投入在HFCs等的減碳項目,主要是因為回收期較短,反而排擠了對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減排投資。

當然,您的說法也對,當HFCs都作完後,碳資金主力自然會轉向其他的溫室氣體,總有一天會轉到二氧化碳身上。只是像中國在這幾年,雖有大量CDM計畫項目投入,但溫室氣體排放量卻仍不斷創新高,自然會引來外界的憂慮,擔心CDM機制並無法有效地減緩暖化的速度。

試著點出問題,讓這套機制更完善,或許是作者的原意吧。

Leon Gold Standard 提到...

阿乾你好!
很高兴能在台北遇见你,尽管只是短暂交流。没错,目前GS在台湾欠缺NGO supporter的资源。GS希望将来可以和台湾本地的social societies有更多的互动。有关具体到案子的问题,可以联系我leon@cdmgoldstandard.org(En or Cn)或者info@cdmgoldstandard.org(English only).

Mitsuko Wong 提到...

Dear Wim,

Thank you for making time to attend our workshop last week.

I'm very happy to have found that you have met with Leon in the workshop. I indeed hope to have more events to hold with the Gold Standard to promote the premium carbon credits and its contribution towards the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to our Taiwanese society.

I wish you a fabulous week, and see you around! :)

Best regards,
Mitsuko

阿乾 提到...

To 亮亮兄:
感謝您來這裏留言,我昨天跟幾位在推電動腳踏車改造的朋友吃飯,他們提出了一個 「綠色里程」的概念,希望能藉由替代掉台灣滿街跑的機車來取得碳匯。我會把您的聯絡方式給他們,看後續怎麼將其發展清潔商業模式。

阿乾 提到...

Dear Mitsuko,
那天因為還要發文章,所以沒有辦法參與下午的活動。不過,光是半天的講習,就已感覺收獲很多;但是你們的業主還真低調,明明GS講的就是透明公開,他們卻是異常地謹慎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