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別因綠色 就變得霸道

文/李麗雯(台大環工所博士生)、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圖/Flickr創用共享by thomas.merton (CC BY-NC-SA 2.0)

國自從2003年揭示了《我們能源的未來:創造一個低碳經濟的長期能源政策白皮書》後,就企圖帶領全球經濟的轉型,甚至與亞洲的日本與中國,都開始建立起夥伴關係。不過,反倒是在國內推動生態城鎮(Eco-town)時,遭遇了當地居民強烈的抗議,也讓工黨政府的綠色招牌,不似幾年前那般閃耀。


低碳理念輸出 英國十分積極
2006年,日本環境省及其下NIES研究機構,與英國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DEFRA)其下的UKERC研究機構,簽訂長期合作研究:「邁向2050年低碳社會情境(Japan - UK Joint Research Project "Developing visions for a Low-Carbon Society throug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目標是2050年減少碳排放量至1990年基線的70%,期間已每年召開一次學術交流研討會。

而在今年三月,中國也跟進在廣州召開「第一屆中英低碳經濟與政策論壇」,目的也是以低碳節能技術、社會經濟政策與國際合作為主要議題,與英國建立長期國際研究交流關係。今年六月英國官方新聞BBC,則更以"What the UK can teach US cities"為標題,自豪地宣稱過去長期向美國的城市發展取經的英國,已成美國城市效法的對象,目前已有多個美國城市,如倫敦一般開始徵收進城塞車稅。

英國政府過去所自豪的,包括其綠色相關計畫或方案的推行,都以民間與政府的長期伙伴關係為基礎。他們相信唯有深化溝通與共識建立,才能促成商業體系與全體社會生活行為的改變,迎接低碳經濟的社會來臨。此外,產官學界合作的研究量能,使政策的驅使力、技術研發與實踐應用已成環環相扣的網絡,也有效的帶動技術提昇與可行性。

生態城鎮開發 頓失大片綠地
但幾年過去,當永續二字已被過度濫用淪為口號時,也有人開始質疑,「低碳」對英國工黨布朗首相所帶領的政府而言,是否僅是一種政治噱頭罷了?

就以英國選定的十個生態城鎮(Eco-town)來說,大部份的規劃在一開始時,竟排除了當地居民的參與,結果在許多設計草圖畫出後,居民才發現城鎮裏許多的綠地,都已被開發商劃為建築基地。憤怒的民眾於是選擇走上街頭,抗議政府是以綠色為外衣,實際上卻是要引進新的開發商進入城鎮。民眾甚至懷疑,工黨政府有圖利相關營造業者的打算(Guardian 10-Feb-08)

另就法令面來說,生態城鎮雖符合英國符合第三級的建築標準,也就是溫室氣體排放量只有現有建物的四分之三,但卻因為該法條允許業者在屋內裝設電熱水器,反倒使得生態城鎮比一般使用瓦斯熱水器的房屋,在加熱上恐怕會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Guardian 15-July-08),這也讓許多環保人士認為,整個生態示範鎮的計劃,只是為開發案在漂綠而已。

缺乏公民參與 綠色也會走味
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最近也傳出類似綠色衝突的新聞。住在桃園海濱的永興村村民,因為眼見風場開發業者,打算砍伐沿海的防風林設立風力發電機,憤而起來為保護這片防風林而抗議(中時電子報 2-Sep-08)。這場被喻為台版「唐吉軻德」的戰爭,雙方都是高舉著環保的大旗,且「極端環保主義份子」及「環保投機主義份子」的大帽,只怕隨時會被衝突雙方拿來扣在對方頭上。

不論是國內或國外、不論是生態城鎮或是風力發電場,若都只有由上對下的溝通模式,再好的構想,都可能因突如其來的衝突而走調。如果讓更多的公民參與,進入政府的綠色決策中,讓綠色成為一種堅持,卻不是一種霸道,或許才能讓更多的綠色思維,在我們的社會加以發酵。

關於李麗雯
台大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班二年級生、淡江大學景觀系兼職講師,以低碳社會型態為研究主軸。曾任職於衍生景觀工程顧問公司及國土規劃及不動產中心,經手業務含高雄縣級城鄉規劃、臺北市景觀中長程規劃、台北縣景觀綱要計畫、東部永續綱要計畫、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規劃等。

【參考資料】
Guardian 15-July-08 "Ecotown loophole leaves door open for polluters" reported by Juliette Jowit
Guardian 10-Feb-08 "Secret eco-town plans spark protest" reported by Jessica Aldred.
中時電子報 2-Sep-08搶救防風林 唐吉訶德大戰風車》郭石城、胡欣男、陳慶居報導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在英國,大型建築案應該有一套供民參與的機制,也就是公開展示與徵求意見。英國生態城招致抗議乃是因為他們覺得整個規劃黑箱作業居民最後才被告知。
台灣永興村抗議的是風車設備開發案。

我想,任何形式的建築案與開發案若黑箱作業,直到怪手來了才開公聽會"公民參與",民眾都會火的。而非綠色產業所獨有的霸道。這是因為這兩個綠色產業都是開發案的關係。

我認同本篇文章的主旨,並贊成開發案都要有充分的公民參與,但我覺得並不是"綠色就變得霸道",而是那些"開發案"的業主還是同一批思維,他們一貫霸道,不因為綠色而改變思維。這才是問題。

匿名 提到...

最近因為要拍攝台南綠建築及高雄世運館,下了一趟南部,沿途我們看到了連綿不絕的風力發電風車,老實說,那數量之多,簡直就是離譜,很難不讓人覺得是官商勾結,拼了命的要去用盡再生能源預算,那樣多的數量,果然造成了今年沒有黑面琵鷺可看。
要綠色,也要好好規劃,若是這樣的破壞生態,寧可不要,希望台灣的綠色開發能更謹慎的評估施行。

匿名 提到...

摘錄自2008年3月11日中央社台南報導/全球黑琵普查數據出爐,台南市野鳥學會11日表示,全球黑琵共2065隻,創下新高,各國中以台灣1030隻居冠,約佔5成。

http://e-info.org.tw/node/31052

YD 提到...

「雙方都是高舉著環保的大旗」...

雙方彼此妖魔化。群眾妖魔化開發商,開發商面對居心各異的「群眾」(甚至是被「挾持」的群眾)也是皮皮挫...一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尷尬

缺乏魄力或方向的政府只能一旁觀看,觀看雙方的肉搏戰。

加上一樣用心不明的媒體(高舉客觀正義的大旗也甚是恐怖),四方各懷鬼胎。

如果有個正義小天使可以告訴大家,什麼是正義?誰是正義或誰「比較」正義?怎樣的過程才是正義的?該有多好...

一直懷疑著,用目前的眼光、態度或知識評判事情對錯是不是夠「正確」啊(遠目)